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州三觀
- 三觀:玄妙觀,太暉觀和開元觀
- 位於:湖北省荊州市
- 始建於:唐開元年間
玄妙觀,太暉觀,開元觀,
玄妙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荊北路,小北門內西側,北靠城牆。是荊州市著名的文物旅遊景點和遊覽勝地。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玄妙觀名稱曾多次變更。
公元一○○九年,宋真宗下詔更名天慶觀。公元一二九七年,元成宗復改為玄妙觀。公元一三三九年,元順帝賜題“九老仙都宮”。清代為避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之諱,改名為元妙觀。
古觀原由山門和六座殿閣組成。六殿閣分別名為四聖殿、三清殿、玉皇閣、玄武閣、聖母殿和梓潼殿。前四殿依次成直線排列。四殿中最後一殿玄武閣置於高台,台東為聖母殿,台西為梓潼殿(供梓潼帝君)。後來剩下三重建築,前為玉皇閣,中為三天門,後為置於崇台之上的玄武閣(又名紫皇寶殿),均為明代萬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重建。玉皇閣重建時作了擴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略呈正方形,有三重飛檐,每層檐下施有玲瓏美觀的斗拱。三重檐由大而小,狀似三層塔形。屋頂為鑽尖式,托一帶尖頂的青銅蓮花座,直刺雲天,猶如盛開於天際的金蓮。鑽尖頂上題有“大明萬曆庚辰吉旦”數字。屋面蓋黃、綠二色琉璃瓦,金光閃閃,與後面高聳於崇台上的玄武閣相互輝映,十分壯美。玉皇閣前,豎有一塊高大的石碑,為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一三四三年)所立,名為“九老仙都宮記”碑。根據碑文敘述,元順帝當時封觀內主持道人唐洞雲(道號元靜真人)為八仙之後第九仙,玄妙觀因而改名“九老仙都宮”。碑文為元代著名的洞庭學士歐陽元撰寫,元代大書法家危素手書。字型為楷書,陰文,字跡清晰,筆力遒勁,是一件珍貴文物。
太暉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城西門外太暉山上,距荊州市3公里。。是文物旅遊景點和遊覽勝地。太暉觀原是明代湘獻王朱柏所營建的王宮,於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開始興建。朱柏建造這所王宮,在規模和裝飾方面都超過了當時所規定的等級建制(如雕有盤龍的石柱),即將竣工時被人告發,說他有反逆之心。朱柏恐懼,將王宮改為道觀,名曰:“太暉”。崇禎八年曾重修,有“遍數琳宮,獨此雄甲荊楚”的美譽。
太暉觀坐北朝南,殿宇壯偉,樓閣玲瓏,金碧輝煌。前為山門,兩旁建有鐘鼓樓,進而為前後排列的四大天王廟、玉皇亭、觀音殿。觀音殿兩側有東西兩大宮。東大宮後有娘娘殿、聖母殿;西大宮後有王母殿。經觀音殿入朝聖門,進祖師頂。現存建築有朝聖門、祖師殿,建在條石砌成的高台上,台高八點二米,正面和兩側共有石梯三道。登朝聖門,得爬三十二級石階梯。階梯兩旁有青石欄桿,欄板上雕刻著各種人物故事圖案,妙趣橫生。祖師頂四周,設有兩米多高的圍牆,圍牆上鑲嵌大小五百靈官,千姿百態。大殿原蓋銅瓦,金光閃耀,有“小金頂”之稱。殿堂廊宇四周,豎有十二根青石廊柱,其中正面四根與背面二根透雕蟠龍,龍頭伸出柱面,鱗甲片片,狀若正在蟠游。殿內雕樑畫棟,彩繪滿布,觸目生輝。殿後一泓清池,碧波粼粼。四周蒼松翠柏,暗日迷禽。觀前流水縈繞,倒影綽約多姿。從前“每當春暮,遊人四布,林野百戲競陳,金翠歌謳,歡連宵旦。”四時遊人前來,“相攜素侶盡忘飢,雙槳搖風入翠微”盡情游賞,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