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傳統音樂文化研究叢書(全四冊)》是201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中才。
基本介紹
- 書名:荊山傳統音樂文化研究叢書(全四冊)
- 作者:胡中才
- ISBN:9787216062176
- 頁數:1528
- 定價:220.00元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6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荊山傳統音樂文化研究叢書(套裝共4冊)》以詳實的論據論證了荊山陰鑼鼓是古人祭祖習俗的發展,講述了荊山陰鑼鼓就是荊山一帶的“鬧喪鑼鼓”,也有的叫“夜鑼鼓”、“唱喪歌”、“唱夜歌”、“唱孝歌”等,用於治喪,夜間進行,是孝子為所逝世的長輩舉行的隆重葬禮。
目錄
《荊山陰鑼鼓》
序
第一章 陰鑼鼓的歷史源流
第一節 古人祭祖習俗的發展
第二節 楚孝文化和苗歌蠻舞融合
第三節 楚完善了陰鑼鼓
第四節 漢唐至明清的傳播
第二章 陰鑼鼓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宣傳教育功能
一、勸人行孝
二、勸人行善
三、勸人修性
四、勸人報恩
五、勸人和睦
第二節 和諧鄰里的功能
一、不請自來
二、反客為主
三、物盡其用
四、喪鼓趕情
第三節 傳承文化的功能
第四節 娛樂審美功能
第三章 陰鑼鼓的主要程式
第一節 前半夜的程式
一、繞棺
二、牌子(鬧台)
三、開歌路
四、唱散歌(含轉鼓後、小還陽後的穿插)
五、轉鼓
六、小還陽
第二節 後半夜的程式
一、攔棺酒
二、遙亡過關
三、奉孝
四、唱古(或唱對子歌)
五、還陽
六、封棺明路
七、出喪
八、下葬
丸、安家神
第四章 陰鑼鼓的傳承特徵
第一節 陰鑼鼓的傳承特徵
一、拜師收徒、家族傳承和臨場瞟學結合
二、鑼鼓搭班和響手班子並用
三、打擊樂譜以口訣段子銜接穿插
四、轉喪、跳喪、坐喪、送喪並用
五、娛神與娛人功能並存
六、楚巫主張與佛道思想並存
七、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並存
八、因人而異擇歌而謳
九、藝規藝德重於藝技
第二節 陰鑼鼓與土家族跳喪之異同
第三節 對陰鑼鼓前途的展望
第五章 陰鑼鼓的音樂特色
一、樂曲微、宮調式並存擻調式占絕對優勢
二、曲體結構長大採用曲牌聯綴
三、結構以四小節 一句為基礎運用襯詞村句使旋律得到擴充
四、旋律的發展變化是受歌詞結構的影響
五、節拍快速三拍於的運用與轉鼓步伐的巧妙結合
六、結尾疊音的運用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七、唱奏相聯、領合一體、白誦兼融
《荊山陽鑼鼓》
《荊山扛神》
《荊山巫音》
序
第一章 陰鑼鼓的歷史源流
第一節 古人祭祖習俗的發展
第二節 楚孝文化和苗歌蠻舞融合
第三節 楚完善了陰鑼鼓
第四節 漢唐至明清的傳播
第二章 陰鑼鼓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宣傳教育功能
一、勸人行孝
二、勸人行善
三、勸人修性
四、勸人報恩
五、勸人和睦
第二節 和諧鄰里的功能
一、不請自來
二、反客為主
三、物盡其用
四、喪鼓趕情
第三節 傳承文化的功能
第四節 娛樂審美功能
第三章 陰鑼鼓的主要程式
第一節 前半夜的程式
一、繞棺
二、牌子(鬧台)
三、開歌路
四、唱散歌(含轉鼓後、小還陽後的穿插)
五、轉鼓
六、小還陽
第二節 後半夜的程式
一、攔棺酒
二、遙亡過關
三、奉孝
四、唱古(或唱對子歌)
五、還陽
六、封棺明路
七、出喪
八、下葬
丸、安家神
第四章 陰鑼鼓的傳承特徵
第一節 陰鑼鼓的傳承特徵
一、拜師收徒、家族傳承和臨場瞟學結合
二、鑼鼓搭班和響手班子並用
三、打擊樂譜以口訣段子銜接穿插
四、轉喪、跳喪、坐喪、送喪並用
五、娛神與娛人功能並存
六、楚巫主張與佛道思想並存
七、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並存
八、因人而異擇歌而謳
九、藝規藝德重於藝技
第二節 陰鑼鼓與土家族跳喪之異同
第三節 對陰鑼鼓前途的展望
第五章 陰鑼鼓的音樂特色
一、樂曲微、宮調式並存擻調式占絕對優勢
二、曲體結構長大採用曲牌聯綴
三、結構以四小節 一句為基礎運用襯詞村句使旋律得到擴充
四、旋律的發展變化是受歌詞結構的影響
五、節拍快速三拍於的運用與轉鼓步伐的巧妙結合
六、結尾疊音的運用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七、唱奏相聯、領合一體、白誦兼融
《荊山陽鑼鼓》
《荊山扛神》
《荊山巫音》
作者簡介
胡中才,男,1944年出生,湖北南漳人。副研究員。曾從政40年,在襄樊市民族宗教局局長任上退休。現為襄樊學院鄂北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襄樊市社科聯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襄樊市荊楚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襄樊市作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道安文化和荊楚民俗。出版專著有《古代信訪史話》、《彌天釋道安》、《道安著作譯註》。有8篇論文被公開出版的論文集收錄,有55篇論文在各類雜誌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