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鴞

草鴞

草鴞是一種中型猛禽,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俗稱“人面鷹”、“猴面鷹”。在國內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國外多見於非洲中南部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草鴞
  • 拉丁學名:Tytonidae
  • 別稱:人面鷹,猴面鷹
  • :草鴞科
  • :草鴞屬
  • 分布區域:我國長江流域以南、非洲中南部地區等。
分布地區,形體特徵,生活習性,繁殖,

分布地區

在國內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在國外分布於印度、越南、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斐濟和非洲等地。

形體特徵

體長為35—44厘米,體重400克左右。面盤為輝棕色,眼先的上方有一個黑褐色的斑。身體的顏色大多為栗褐色或黑褐色,並具有橙皮黃色的斑紋,尾羽淺黃栗色,也比較淡,有時幾乎為白色,上面具有4道顯著的黑色橫斑。下體為黃白色,胸和兩脅有暗褐色細斑點,腹部以下羽色較淡,也具有暗褐色細斑點。面盤四周圍有暗栗色皺領,下邊皺領還鑲嵌著暗褐色的細邊。虹膜暗褐色,嘴肉白色,腳黑褐色。

生活習性

草鴞是留鳥,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坡草地和開闊草原地帶,也出現於林緣灌叢、農田和小樹林內。夜行性,多在黃昏及夜間活動,白天則藏匿於茂密的草叢中。受干擾時只能作短距離飛行,飛行時左右搖擺不定,很不規則。主要以鼠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也吃蛇、蛙、鳥和昆蟲等。

繁殖

每年繁殖2次,繁殖期為4一6月份和8一11月份。營巢於茂密的草叢中和大樹根部凹陷處,也在有隱蔽的岸邊或岸邊洞中營巢。這時雄鳥和雌鳥形影不離,在交尾之前雄鳥體羽篷松,兩翅微張,並不時發出“撲、撲”的聲響,最後跳到雌鳥的背上進行交尾,一連數次。雌鳥在產卵之前活動明顯減少,每窩產卵2一4枚。卵為橢圓形,乳白色。由雌鳥單獨孵卵。孵卵期為22一25天。雛鳥為晚成性,剛出殼時不能睜眼,身上只有少數絨羽,腳很弱,不能站立,全靠親鳥來進行餵養。親鳥捕捉到鼠時,先將鼠的頭部吃掉,然後再撕下鼠肉來飼餵雛鳥。半月齡的雛鳥就可以吞食沒有頭部的小鼠了,並且能夠像親鳥一樣吐出食物的殘塊。大約在62日齡後即可離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