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茺蔚(益母草)

《草部·茺蔚》是出自《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草部·茺蔚(益母草)
  • 出處:本草綱目
  • 作者:李時珍
  • 創作年代明朝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釋名
益母、益明、貞蔚、推、野天麻豬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草、土質汗。
氣味
(子)辛、甘、微溫、無毒。(莖、葉)辛、微溫、無毒。(花)微苦、甘、無毒。(根)甘、無毒。
主治
婦女胎前產後各種疾病。用連根收采的正在開花的益母草,陰乾後,取葉及花、子,碾為細末,加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限丸,數,以病癒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則每服為五十至七十丸。服藥時,隨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湯汁送下:
胎前臍腹前或作響,用米湯;
腹痛胎動,下血不止,用當歸湯;
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橫生倒產,用炒鹽湯;
產後暈眼黑。發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產後腹痛,時發寒熱,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
產後痢疾,用米湯;
產後月經不調,用溫酒;
產後中風,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
產後氣喘咳嗽,面目浮腫,用溫酒;
產後流鼻血,舌黑口乾,用童便和酒;
產後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用薄荷湯;
婦女久無了息,用溫酒。此方名“濟陰近魂丹”。
產婦諸疾及內臟受傷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淨,竹刀(忌鐵刀)切為小段,不中煮爛,去草取汁,約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後,濾去濁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狀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內服。一天兩次,此方名“益母膏”。
尿血。用益母草搗汁服一升。
赤白痢。用益母草(曬乾)、陳鹽梅(燒存性),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痢以乾薑湯、赤痢以甘草湯關定。此方名“二靈散”。
小兒疳痢。用益母草嫩葉同米煮粥吃。到病癒為止。常服嫩葉汁亦可。
痔瘡下因。用益母草葉搗汁服。
各種癰瘡(婦女乳癰、小兒頭瘡,黃爛熟瘡、疥疽陰蝕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頭號,分幾次洗名貴怍。
各種疔瘡。用益母草搗爛封瘡,另取益母草絞汁內服。又方:益母草,燒存性。先用刀劃破疔根,擠出血,然後挑藥入疔內,疔深者,用捻子把藥送入底部。過一會,有污血流出,拭淨,再次上藥,直到看見紅血乃止。一、二日後,根爛出,以針挑去,再敷上藥,不久,合口自愈。
喉閉腫痛。用益母草搗爛,加新汲水一碗,絞出濃汁一次飲下。冬月用益母草根。
耳。用益母莖葉榨汁滴耳內。
作洗 嬰湯。兒將生,先取益母草五兩煎湯,兒生下後,即用此湯洗浴,可預防生瘡生疥。

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言聞,有醫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奮發編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歷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綱目》五十二卷,初刊於金陵。此書歸納脈象為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另著有《奇經八脈考》,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弟子龐鹿門,傳其醫學;瞿九思,傳其儒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