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在歐亞大陸,水田鼠是個體最大的田鼠,體長通常超過150mm,尾長稍大於體長之半,約占體長的56%。尾巴基部粗,向末端逐漸明顯變細。尾毛短而密,尾毛長約4-5mm,幾乎將尾上的鱗片全覆蓋住,尾尖稍形成一束小筆巴。尾巴向前拉,約達其肩部。尾巴在水中揮擺,使其在水中向前游泳,同時尾又如船舵,可以控制其游泳的方向。頭較圓,頸短,外觀看,似乎頭直接聯接在軀體上。嘴閉上時,上門齒稍突伸出口外,上吻也略向前伸。吻墊小,無毛。吻墊與無毛的上唇中溝相連線。眼小,位於嘴與耳朵之間的1/2處。耳朵發育良好,輪廓為半圓形,不太高,隱於毛被下。耳孔內側的肉質瓣發達,呈鈍三角形狀,無毛。耳朵內外均有一層較長的毛。四肢短粗,後肢略長於前肢。前腳寬而粗。5個前指中,拇指退化,變小,比最小的掌墊還要小,其背面有十分扁的指甲。其中4個前指中,第3指最長,第4指僅比第3指略短;第2指約達第3指中部;第5指僅略超過第4指基部。此4個前指均具爪。爪相當發達,但較細,並且稍彎曲。掌墊5個,均發育良好。其中後面兩個掌墊最大,二者差不多等大,位於第3指基部與第4指基部中間的掌墊最小。後腳大,腳趾部兩側均生有較短的梳狀穗毛,游泳時擴大了後腳的面積,便於划水;但後趾間沒有蹼,與後部趾間有半蹼的麝鼠不同。後腳5趾。第1趾最短,僅略超出第2趾的基部;第5趾稍長一些,可達第4趾中部;第2、第3和第4趾差不多等長,其中第3趾稍長一些,為5個腳趾中最長的。爪比前腳爪稍粗大。後腳掌裸露,只有第3趾基部稍有稀疏而柔軟的短毛。蹠墊5個,均十分發達。後內側在第一趾(最短的腳趾)基部的蹠墊最大,輪廓近似半圓形;第5趾基部的蹠墊,輪廓也似半圓形;其他三個蹠墊均為窄卵圓形。乳頭8個。兩對在胸部,兩對在腹部。
水田鼠毛色隨亞種變化較大。現只對中國亞種的毛色稍作介紹。新疆的水田鼠,背毛棕褐色、灰褐,乃至黑褐色;腹毛的毛基鐵灰色,毛尖土黃,或腹毛灰色為主,毛尖稍有棕黃色,但棕黃色面積不大;體側比背色稍淺,有的亞種有棕黃色澤,有的亞種沒有棕黃色澤。尾巴背面毛色相同,均為黑褐色,尾底面稍有灰色,但並沒構成背與底明顯的二色。前、後腳背面黑褐色。頭頂與背色同,頭側和頰部,有時包括耳朵,似腹色,有深棕黃色澤。
水田鼠頭骨稜角分明,較粗碩。頭骨輪廓和各部分的比例,與田鼠屬大致相似。齶骨後緣中央有向翼內窩傾斜延伸的骨橋,側窩孔大,但相當淺,反映出其與田鼠屬有較近的親緣。然而,水田鼠鱗嵴突形態特異,狀如三角形的頂尖,呈釘子狀,則是此屬重要鑑別特徵之一。眶間收縮明顯。眶上嵴粗,左右眶上嵴在中間癒合,形成一個銳利的中嵴,在額骨後部兩側眶上嵴又分開,其末端分別接到左、右頂骨外側角上。頂骨較窄,頂間骨卻較寬,其上、下緣近乎平行,寬為高的兩倍,上緣中央有一個尖突,整個頂間骨的輪廓似個王冠。人字嵴高,兩側嵴明顯,由頂面下觀可以看到枕髁。鼻骨窄,並不太長。鼻骨前端明顯短於頜骨前端,左右鼻骨總寬明顯小於同部位的吻部。顴弓粗,上頜顴突既寬又粗,向外逐漸擴展,至鱗骨顴突關節窩處,顴弓最寬。此外,左右鱗骨也向外擴展。頭骨總輪廓,從背面觀,雖寬度並不窄,但主體部分並不太寬,顱室側嵴之間的平坦部分,大致如寶石形。門齒孔短。齶骨後緣有骨橋。翼狀骨明顯。聽泡大,卻不太高,底面不超過下臼齒的咀嚼面。下頜骨冠狀突向後彎,頂部尖;髁突粗;角突短。
水田鼠上門齒由牙根至牙尖,輪廓似半圓形,其齒根在眶前孔的前緣,形成一個稍膨大處。下門齒孔的齒根向後延伸至下頜骨髁突的底部,在其外側形成一個不太高的小突起。臼齒大而粗,沒有齒根,終生持續生長。第1上臼齒前端有一個倒置三角形輪廓的齒環,下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齒環,外側(唇面)兩個,內側(舌面)兩個;第2上臼齒前端,也有一個倒置三角形齒環,下面有三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外側有兩個,內側有一個;第3上臼齒前端也有一個倒置三角形齒環,下面有兩個封閉三角形,外側的小,內側的大,後端有一個橢圓形齒環,有的個體,此齒環與內側的大三角形貫通。第1下臼齒後端有一個不等邊三角形齒環,其上面有三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外側一個,內側兩個,前端有一個輪廓如人字形的齒環,撇形的一臂長,捺形的一臂短;第2下臼齒後端也有一個不等邊三角形齒環,上面也有兩個封閉三角形,前端有一個略呈人字形的齒環,此齒環撇形的臂短而較細,捺形的臂長而粗;第3下臼齒咀嚼面的齒型十分特異,由三個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近似長方形的齒環所構成。自下而上,三個長方形下面的最大,上面的兩個逐漸變小,最上面的最小。由於個體變異大,臼齒咀嚼面的齒形輪廓雖如此,但是有的個體個別的三角形封閉的程度不一,有的毗鄰的三角形彼此匯通。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水田鼠晝夜均活動,但在當地其他動物多數均夜間活動的地區,水田鼠卻在白天活動特別活躍。不冬眠,在雪被下挖洞道活動。它們生活在洞穴中,有時密度很高,然而並不形成社會群體。水田鼠善游泳。跳入水中在水面上游,或潛入水面在水下游泳,可以潛入水底。在那裡有它們事先挖掘的水下洞穴口,進入在地面下保留完好的洞道。
水田鼠所挖掘的洞道系統,一般很快地就接近地面。它們的取食通道,緊臨地面,頂面略高出地面。它們挖洞道將多餘的土拋出地面,但所形成的土堆,較鼴鼠所構成的土堆低平。水田鼠有時使用鼴鼠的洞道系統。窩建在它們的地下通道中。所在地區如果潮濕,在地下不適宜做窩時,在地面上用草築窩。這些草窩多在堆積的木材或倒木下,或在濃密的植物叢下,能遮蓋草窩的地方。在沙堆或枯葉堆下也可做草窩。在地面上,水田鼠有保存完好的跑道。這些跑道常通向水邊。水田鼠是水陸兩棲生活。它們有利爪的前腳可以挖土;帶穗毛的後腳和長可及肩的尾巴,有助於游泳。因此,適應於地棲和水生兩方面的生活。
水田鼠以蘆葦及沿河兩岸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為食。也吃岸上的草類。吃地里的莊稼,菜地里的蔬菜,果園和苗圃的樹根,矮莖上近地面的果實。為了越冬,經常儲存食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土耳其、烏克蘭、英國。
中國僅分布在新疆西北部。
繁殖方式
水田鼠繁殖主要在夏季。妊娠期21天。每年產仔2-3窩,每窩產2-7隻,通常5-6隻。新生幼仔體重約3.2-7.8g之間。幼鼠大約9天睜眼。4周后能獨立生活。每年5月初出生的幼鼠,當年可以參加繁殖。水田鼠壽命不長,極少有能活到第2年冬天的個體。雄鼠常激烈地爭偶,不時發出高而刺耳的長聲尖叫,用以威嚇對方。雌鼠也彼此爭偶,但沒有雄鼠激烈。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1 | Arvicola terrestrisscythicus | Thomas,1914 | |
2 | 水田鼠塔爾巴哈台亞種 | Arvicola terrestriskuznetzovi | Ognev,1933 |
3 | 水田鼠英國亞種 | Arvicola terrestris scherman | Shaw,1801 |
4 | 水田鼠波斯亞種 | Arvicola terrestris stankovici | Petrov,1949 |
5 | 水田鼠義大利亞種 | Arvicola terrestris martinoi | Petrov,1949 |
6 | 水田鼠指名亞種 | Arvicola terrestris terrestris | Linnaeus,1758 |
(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在一些歐洲國家種群數量下降明顯,如英國、荷蘭和義大利,但在其他許多地區很常見的和且種群較穩定。即使在最佳的棲息地,其種群密度也很少大於100隻每公頃。該種種群總體數量趨於穩定。
水田鼠在西歐部分地區的數量下降歸因於棲息地的喪失、水污染和被捕食,暫無主要面臨的威脅。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