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岡草爐餅(草爐餅)

上岡草爐餅

草爐餅一般指本詞條

草爐餅顧名思義是通過草爐生產而成。相傳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5年,也就是漢朝王莽篡位以前。草爐餅工藝講究的是“酵正、火正、鹼正”,這樣生產出來的草爐餅才能具有“金頂、銅底、玉鑲邊”的效果。因其口味純正、食用方便而深受民眾的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岡草爐餅
  • 主要原料:小麥面、芝麻,水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早點充飢
簡介,歷史悠久,製作工藝,風味獨特,名人薦餅,

簡介

“草爐餅”,一種普通而又不平凡的食品,以其獨特的生產工藝而深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老一輩的上岡人更是對它喜愛有加。因其具有價廉、環保等優勢,適合大眾消費,原料和製作過程無污染,無殘留,有一定的環保價值,已被列入建湖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歷史悠久

草爐餅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公元5年,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草爐餅又因其用蘆葦草和砂缸爐生產而得名。

製作工藝

草爐餅的爐子是在鎮江專門訂做的無釉砂缸,缸體臥放嵌入灶中,去掉缸底就是爐口,而草料必須是海柴草,即海邊的蘆葦草,因它不僅容易燃燒,主要是還耐燒,並且火力適中,而燒火用的普通蘆葦草便是次等的。同時草爐餅的用料、發酵及兌水也相當講究,麵粉要有骨勁,否則餅在爐中會整體掉下來或者餅耙子會沾在爐上。對於發酵則是利用酵頭子進行自然發酵,夏天發酵要4個多小時,冬天則要求更長,要8個小時以上。

風味獨特

草爐餅是用小麥面做原料,表面加了層芝麻。如此深受厚愛,探究其密並不為怪。其一:價廉物美。長方形餅塊足足三兩三錢重,自從開始出爐數十年來就不曾改變,短斤少兩在這裡從沒有發生過,每排零售價0.8元,也不會輕易隨市場價格的變動而變動。市民買一排餅外加二根油條,一個上午都不會感到飢餓;其二:香脆可口。因是貼在泥壁上,用蘆葦稈烘烤,有一股淡淡的泥土和草的香氣,並且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感覺新和自然,十分爽口,符合地方人的口味;其三:簡潔方便。不需要任何輔助食品,即便沒有白開水也咽得下肚,行走的路上、車上、勞動的間隙等,只要有一點時間都可解決吃的問題,冷熱也無所謂,一點也不影響食慾。
草爐餅的吃法很多。除了正常的現買現吃外,人們又有發明了新的吃法。蘸油吃,在碗裡倒入一些豆油和少許香油,加白糖,趁熱把餅蘸上油糖,昧更香甜,喝上一口茶葉茶,可算得上是一種享受了;煮了吃,把餅涼成乾,然後放在油鍋中炒一下,放水,燒透即可食,如再加二隻雞蛋,就上了檔次,這頓早餐就更加營養科學了;還有人在其中夾上各種鹹菜、甚至還有香腸等,那更別有風味;還有一些吃法就不一一而舉了。難怪許多探親的老家鄉人回家時,總會買個十排二十排的,讓家人嘗個鮮。 由於酵料純正,火鹼適中,餅底靠爐板呈現出古銅色,而餅面和糖料經過火烤後為金黃色,餅邊白色不糊,中間餅肉則綿甜爽口。因此,人們形容它為“金玉銅底玉鑲邊,綿甜爽口草爐餅”。

名人薦餅

著名作家張愛玲曾在一篇散文中寫過,稱當年她在上海居住時,常聽到有些小販,穿巷過街,叫賣“草爐餅──”其聲悠悠,引人食慾。其實她所寫的“炒爐餅”就是在蘇北鹽城上岡的一種用特殊方法製作出來的大眾化的食品“草爐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