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廟頭村

草廟頭村是萊蕪市萊城區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廟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位於萊城東北24公里處
  • 人口數量:1054人
  • 耕地面積:858畝
村莊名片,人文自然,人物事件,特產展台,

村莊名片

草廟頭村隸屬萊城區和莊鄉,位於萊城東北24公里處,金鐘山、o南麓。北靠原山,南與上崔村相接,東鄰嗇泉村,西面與下佛羊村接壤。全村有333戶,1054口人,耕地858畝。
村東西長約l華里左右,呈東高西低狀,因村東首有座名為草廟寺的小廟,後以廟名村。
草廟頭村,明朝中前期立村,先有高、袁、翟姓來此居住,其他姓氏陸續遷來。村中共有12姓,其中袁、翟二姓居多。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常莊保?草廟頭”。民國時期,屬六區嗇泉鎮管轄;1939年4月劃入博山縣,同年9月又劃歸萊蕪縣,仍屬六區;1941年屬常莊區所轄;1958年撤區劃鄉後屬和莊鄉,同年10月建立和莊人民公社,即屬和莊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3月屬常莊辦事處嗇泉鄉管轄;1985年11月撤處並鄉,和莊、嗇泉二鄉合併,草廟頭村重歸和莊鄉管轄。歷史沿革幾經變化,村里人一直過著勤於耕讀的生活,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民國初年,村民自發成立戲班,因唱萊蕪梆子傳統劇目出名。戲班常被外地聘去演出,村民大都有唱萊蕪梆子的愛好。他們或勞作間歇,或手工操作中時不時地唱幾句,唱者開心,聽者愜意。
1951年建立完小,學校就設立在草廟寺內,八方學子來此求學,從這裡走出了許多有成就者。1975年拆除了草廟寺,建起民辦高中,村民熱心教育,支持學校,學生願學,教師樂教,第一屆畢業生中有兩名學生考入了高等學府。後來,該校改為國中。由於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一批批的優秀學生從這裡考入高一級學校。袁明良畢業於山東醫學院,現任萊蕪市醫院內科主任;翟俊霞,畢業於蘭州化工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化工大學副教授。地方書法家袁誠,靠自學成才,他的作品曾在國內、國際大賽中多次獲獎;袁明秀曾任甘肅省計畫委員會主任。這些優秀分子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草廟頭村養育過一批除疾去病的鄉土醫生。20世紀40年代初,村民袁德聚,眼看著許多年輕村民染病去世,心裡十分沉重,決心尋找一條為民除病的途徑。於是他找來了一些醫書,潛心研究,並上山採集中草藥。40年代後期,村民袁艾清自學中醫理論,積累了不少臨床經驗,還蒐集了大批民間藥方。他們醫術高超,醫德高尚,十里八鄉的人們前來求醫者絡繹不絕,後來他們均成了聞名方圓百餘里的地方名醫。二人去世後,其用過的藥方流傳於世,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草廟頭人在革命戰爭年代曾立下過不少戰功,也為革命事業付出過沉重代價。1947年古歷七月七日,一股國民黨兵從原山上躥入草廟頭,要對民眾進行鎮壓。他們把民眾從四周攏到東山坡上,先是訓話,後進行污辱,引起了民眾強烈不滿,便與之展開搏鬥。手無寸鐵的民眾在敵人的機槍面前只能是以一腔熱血來報答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那一天共有28名民眾遇難。草廟頭人把這一天稱為黑色七月七。
草廟頭有較長的缺水歷史,一遇大旱,便從四里外的老泉取水。年輕者肩挑,年長年幼者手提。1969年在村西南打機井l眼,從而結束了出村吃水的歷史,又先後於1977年和1990年在黑峪溝打機井兩眼,1992年完成配套並引至村口,從此用上了自來水。
自1974年開通了佛羊至張家台公路後,村兩委帶領民眾大修機耕路、營林路,是坡坡通公路,山山路相連。
草廟頭在治水治路的同時,還加大了治山力度。先是杜絕牛羊出坡,後發動村民植樹造林。已形成了柏樹為山帽,花椒在山腰,蘋果桃子在山腳的格局。夏天沒有不綠的山頭,春天沒有無花的地塊。林果業的發展,給草廟頭帶來了一筆豐厚的收入。
村內又興起了煎餅加工業,現有50多個作坊,經濟收入可觀。

人文自然

①金鐘山:位於原山南麓,形似金鐘,山上樹木蔥籠。傳說“泰山奶奶”曾由此而過,山頂上還留下了“遺蹟”。
②老泉:位於草廟頭西4華里處,在下佛羊境內。此泉長年有水。
③草廟寺:村中的草廟寺,建於明朝初年;清朝嘉慶年間重修,房面去草換瓦。寺院為兩進院落。進得正門,但見大殿金碧輝煌,飛檐斗拱,雕粱畫棟,一株古松斜臥於大殿門前。前院的四角各植一株翠柏,樹身一抱粗,高約5丈。東西廊房全是四梁八柱建築。風一吹,大殿四角響鈴奏樂,蒼松翠柏掩映下的寺院顯得格外古樸典雅。通過大殿後門,便是後院。後院與前院格局大致相同。每逢二月十九和四月初八為廟會,方圓百里內的香客前來進香者絡繹不絕。解放後,寺廟被占用,在原址上建起了學校,一些殘碑壘於牆中,部分碑文還依稀可辨。
④柚松:草廟西100米處的袁姓族林中,生有一棵古樹——柚松。此樹植於明朝中期,為袁姓第二代所栽,其位置在祖墳旁。古樹現有三人合圍粗,高約12米,樹幹筆直。於5米高處,兩個側枝叉開來。樹冠呈球形,枝繁葉茂。年五月前後,古樹開花,近看如拋起的白色繡球,遠遠看似晴空里的一朵蘑菇雲。花開時,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因多年剝蝕,樹桿上出了一個高2米,寬半米,深可藏人的樹洞。公元2002年春,在村兩委的領導下,村民自動出工,加厚了樹基土,周圍設了護欄,古樹二度逢春。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袁德本 閆玉太 閆玉常 李興聚 欒尚亮 袁聖清 袁秀清 袁明珠 高慶長 袁德芳 翟以坤 尚振江 尹紀清(女) 閆玉彪
二、歷任村支書
1939年-1942年 翟硯青
1943年-1944年 翟子豐
1945年-1948年 袁明奎
1949年-1950年 李秉福
1951年-1952年 閏玉瑞
1953年-1954年 彭延年
1955年-1973年 李秉福
1973年-1976年 尚連舉
1977年-1997年 袁心清
1998年-2001年 翟作明
2001年-   閆丙聖
三、歷任村主任
1935年-1936年 李文章
1937年-1938年 翟以公
1939年-1942年 袁戀青
1943年-1945年 翟以本
1945年-1946年 袁西清
1947年-1948年 李秉福
1949年-1954年 欒尚親
1955年-1962年 閆玉祥
1963年-1977年 袁雙清
1978年-1984年 彭少英
1985年-1997年 翟作明
1998年-2000年 李有民
2001年-  閏丙勝(兼)
四、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袁明良 萊蕪市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特產展台

村民大都有養桂花的愛好,少則幾盆,多則幾千盆。因桂花被視為花中上品,招來了不少外地客人前來購花或賞花。不但增加了收入,還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