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舟

草原之舟

草原之舟就是俗稱的“?>勒勒車”。因為世人把草原比作綠色的大海,所以就把草原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成為“草原之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原之舟
草原之舟——勒勒車
草原之舟就是俗稱的“勒勒車”。因為世人把草原比作綠色的大海,所以就把草原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成為“草原之舟”。
勒勒車又稱“哈爾沁車”“轆轆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蒙古民族使用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勒勒”取自牧民吆喝牲口的聲音,勒勒車的特點:車輪高大,結實耐用。勒勒車的車輪長達一米四至一米五,相當於牛身的高度。車輪較大,適於在並不平整的草地、低凹坑陷的沙灘、白雪覆蓋的高原上長時間地行進。勒勒車載重量大,載重達二三百斤,挽以一牛。
史載,公元三世紀的敕勒人以造車聞名,他們造的車"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與後來的勒勒車很相似。勒勒車在泥濘的草地或崎嶇不平的路上通行,阻力小,即使車輪折損也便於修理。歷史上,由於"勒勒車"在深草積雪地行走迅速,被稱為"草上飛",並常作為戰車在征戰中馱運軍隊的輜重。
現如今內蒙古的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已經很完善,很多草原都通了公路、鐵路。但勒勒車作為一種文化傳統被傳承了下來。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和錫林郭勒盟的部分牧區仍保留著使用勒勒車的習慣,有的牧民一戶有四五輛甚至十數輛。車上架木棚,用皮張、氈子或蘆席、樺皮等覆蓋。行路時,大草原車車首尾相連。如怕失車,後車還掛了一個大鈴鐺。一個婦女或孩子,常常可趕七八輛以至十數輛。每逢倒場,老人、孩子坐在第一輛有棚的車裡,幾十輛車前後相連、魚貫而行。叮噹的鈴聲,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迴蕩,在勒勒車輾過的路上,撒下一串歡樂的牧歌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