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通論

荀子通論

《荀子通論》是現代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荀子通論
  • 作者:向仍旦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401182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對荀子的性惡論、論識論、社會觀,王霸觀以及他的經濟、軍事、音樂、教育、邏輯等思想進行了論述,並對荀子的學術成就,歷史影響以及他與韓非的思想分歧、他對孔門諸子的評價等問題也做了分析、探討。
關於荀子的認識論思想,作者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只有“解蔽”才能“宣而成”。荀子目睹“唐侯異政,百家異說”所造成的分裂局面,深感各個學派在認識上的錯誤根源都在於“蔽於一曲,而間於大理”,四而提出,只有破除蒙蔽、解放思想,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事物。(二)“凡以知,人之性。可以知,物之理”。荀子肯定人的本性具有認識事物的能力,客觀事物也是可以認識的。(三)“天官意物”和“心有徵知”。“天官營物”指的是人的感官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印象,屬於感性認識的範疇;“心有徵知”指的是人的思維器官具有寸感覺材料進行分析、綜合的作用,屬於理性認識的範疇,其中“心”的思維作用高於感官的作用,而人只有“虛壹而靜”才能達到對事物全面而透澈的認識。(四)“道雖邇,不行不至”。在荀子看來,“行”是學習的實際表現,也是認識的頂點。他主張把學到的各種知識綜合起來並付諸行動,反對空談自然的玄理。但荀子的“行”主要指的是個人在道德修養方面的行為。
關於荀子與韓非的思想分歧,作者認為,荀子和韓非在學術思想上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辯證法思想。荀子主張全面地認識事物並認為事物的對立雙方是可以轉化的,他對量變質變問題也做了不少精闢的論述。韓非則是主要闡述了矛盾學說,認為矛盾雙方的依存和鬥爭是普遍存在的,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而這種轉化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此外,韓非還把“度”的概念引入到量變質變關係之中,主張法令必須有“度”。(2)人性論。荀子韓非儘管都主張性惡論,但荀子的性惡說中還具有“化性起偽的合理因素,而韓非則把人性看成是絕對的“惡”,認為君主應該用“畜鳥”,“豢獸”的方法對待臣民,推行嚴刑峻法的政策。(3)關於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荀子主張“立君為民”、“君相共治”,而韓非則信奉“生民為君”。“君主獨斷”。(4)“先王”,“後王”與“聖人”、“新聖”。荀子講的“先王”是指伏羲、堯、舜、禹,“後王”是指商湯、文武。荀子也把“先王”、“後2-稱為“聖人”,有時還包括周公、孔子。在荀子看來,“聖人”是由普通人成長起來的。而韓非的“聖人”則包括有巢氏、燧人氏、黃帝、老子以及荀子所說的伍子胥等賢人。

出版信息

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15.9萬字,責任編輯:鄭宣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