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史話》是201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金廷 範文華。
基本介紹
- 書名:荀子史話
- 類別:哲學、宗教
- 裝幀:平裝
- 作者:楊金廷 範文華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1日
- 頁數:27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010133638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目錄,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序言,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邯鄲少年
第二章遊學於齊
第三章獻策幽燕
第四章名揚稷下
第五章論儒秦邦
第六章議兵趙國
第七章著書蘭陵
第八章李斯拜相
第九章韓非囚秦
附錄一荀子名言
附錄二荀子年表
參考書目
內容簡介
《荀子史話》即以《史記》為宗脈,將荀子一生之足跡一以貫之;《荀子史話》廣采漢代的司馬遷、董仲舒、劉向,唐代的楊倞、韓愈、柳宗元,宋代的程頤、蘇軾、朱熹,清代的王先謙、汪中等等。及至近人亦有譚嗣同、梁啓超、章太炎、胡適、蔣伯潛、錢穆、羅根澤、梁啟雄、游國恩等人對於荀子一生之探秘足跡。
作者簡介
楊金廷,1958年生,河北臨漳人。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邯鄲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邯鄲學院學報》主編。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在《光明日報》、《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河北大學學報》、《經濟論壇》等報刊發表論文60餘篇,多篇被ISTP檢索和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主編、參編著作4部。完成國家、省、市級課題6項。目前承擔的主要國家與省級課題有: 《德治經濟論——基於中國人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取向》、《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機制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體系研究》等。範文華,1984年生,河北邯鄲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院第九、十一屆簽約作家,2008—2013年河北省委宣傳部第二、三、四屆青年作家讀書班成員。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河北史學會會員,邯鄲學院青年教師。著有長篇歷史小說“古趙雄風”總計158萬字,是一部趙國在邯鄲建都158年的文學通史,獲得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全國文學提名獎”與中國小說學會“中國當代小說獎”。
序言
2012年10月12日,由邯鄲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協辦的以“荀子思想的地位與價值”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邯鄲學院隆重舉行。舉辦趙國思想家荀子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這不僅是邯鄲歷史上的第一次,而且也是河北省歷史上的第一次,因此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紀念意義。
在荀子的故里,邯鄲學院以其百年學府的學術積澱,順應趙文化勃興的歷史潮流,以荀子國際研討會為契機,成立荀子與趙文化研究中心、開辦荀子講壇與荀子讀書班,以堅實的步履高舉苟學研究的大旗。這部《荀子史話》正是邯鄲學院荀子研究成果中的一個傑出代表,同時也是邯鄲學院向2014年“荀子研究的回顧與新探索”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獻禮之作。
說起趙國的思想家荀子,首先要提及荀子的故里。
古趙都會,冀南明珠——邯鄲。
她西依太行,東飲漳滏,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其名千年不改,其美百代流芳,堪稱譽滿四海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磁山文化在這裡發現;趙國在這裡建都;
荀子在這裡啟蒙;秦始皇在這裡誕生;
曹操在這裡稱霸;李白在這裡賦詩;
黃粱美夢在這裡纏綿;劉鄧大軍在這裡凱旋;
磁州窯瑰寶在這裡煉成大器;太極拳國術在這裡名揚天下。
從上古神話到現代文明,英雄豪傑建功立業,成語典故燦若繁星,詩詞歌賦吟詠傳唱,古蹟新貌瑰麗宜人。在璀璨奪目、絢麗多姿的邯鄲文化之中,趙文化無疑是邯鄲的核心文化、靈魂文化,千年之後,最終熔鑄成河北的人文符號——燕趙大地。
趙都邯鄲,鐘靈毓秀,孕育了慷慨恢弘、璀璨多姿的趙文化。而趙文化又誕生了:
“黃帝以後華夏第一偉人”——趙武靈王(梁啓超語)
“儒家後聖”——荀子(章太炎語)
“千古一帝”——秦始皇(李贄語)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為古趙大地注入了慷慨悲歌的精神氣質。荀子集合諸子百家之大成、其思想文化影響中華兩千年之政治學術,堪為聖人孔子、亞聖孟子之後,儒家的第三位聖人——後聖。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千秋偉業,奠定了華夏帝制的大一統格局。
趙文化的沃土不僅僅孕育了改革家趙武靈王、政治家秦始皇,而且還孕育並啟蒙了思想家荀子。荀子思想是趙文化思想的高峰,也是中華思想文化的高峰。
歷代仁人志士都對荀子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蔚為文化之大觀。
韓非,跟隨荀子學習“諸子百家”,最終成為集合先秦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
李斯,跟隨荀子學習“帝王之術”,最終成為中國第一位丞相。
張蒼,跟隨荀子學習《左氏春秋》,最終成為漢文帝的丞相。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將荀子與孟子二人的地位比肩齊列,作《孟子苟卿列傳》。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西漢思想家董仲舒專門作書稱讚荀子。
西漢經學家劉向評價:“如人君能用孫卿,庶幾於王。”
唐代學者楊驚評價荀子:“羽翼六經,增光孔氏,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師。”
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學家韓愈評價荀子:“大醇而小疵。”
《資治通鑑》的作者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十分推崇荀子,時常大段引用荀子的名言警句用來點評歷史。
明代思想家李贄將荀子列為“德業儒臣”的首位,將孟子列在其後,並評論:“荀子與孟子同時,其才俱美,其文更雄傑,其用之更通達而不迂。”
明代學者歸有光評價:“當戰國時,諸子紛紛著書,苟卿獨能明仲尼之道,至其精造,則孟子不能過也。”
清代《四庫全書提要》,首列荀子,並評論:“卿之學源出孔門,在諸子之中最為近正,是其所長。”
清代學者汪中將周公、孔子、荀子,列為儒學發展與經典傳承三個里程碑式的傑出人物。
清代學者謝墉評價:“荀子之學之醇正,文之博達,足冠群儒。”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評價:“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二千年來之學,苟學也。”
維新運動領袖梁啓超評價:“二千年政治,既皆出於荀子。所謂學術者,實皆出於荀子。”
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評價:“自仲尼而後,孰為後聖?惟苟卿足以稱是。”
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評價:“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
文學家郭沫若評價:“荀子是先秦諸子中最後一位大師,他不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說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說來,他實在可以稱為雜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學說差不多都融匯貫通了。”
哲學家馮友蘭評價:“孟子之後,儒者無傑出之士。至苟卿而儒家壁壘始又新。荀子在中國歷史之地位如亞里士多德之在西洋歷史,其氣象之篤實似之。”
美學家李澤厚評價:“荀子可以說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諸子,開啟漢儒,是中國思想史從先秦到漢代的一個關鍵。可以說,沒有荀子,就沒有漢儒;沒有漢儒,就很難想像中國文化會是什麼樣子。”
總而言之,荀子的一生及其人文思想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與重大的文化意義。然而,許多人對荀子的了解,卻僅僅停留在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名言上,而對其一生之經歷、思想之智慧,成就之偉大,卻尚未熟知。
如今,由楊金廷、範文華撰寫的《荀子史話》以創新的學術視角運用了獨具特色的史話體例,為廣大的文史愛好者引領了一條通向大師荀子的探秘之路。
眾所周知,史話體適用於通俗史學讀物,是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的好形式,它介於歷史與文學之間,多採用文學的表現方法講述真實的歷史,往往以史為鑑,以文生彩,比專業史著擁有更廣的讀者面,尤為青少年所鐘愛。史話體例,是呈現學術前沿的晴雨表,是普及文化知識的播種機,更是培養青少年的成長階梯。
《荀子史話》立足於整個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大格局,展望兩千年來中華思想發展史,以宏闊的歷史視野來關注荀子一生的文化脈絡,使得歷史性與文學性兼美,學術性與通俗性並重,是弘揚中華傑出思想家的優秀讀本。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史料豐厚,言之有據。荀子一生,年久失考。欲洞明其一生,唯有博考典籍,收拾殘叢,遺珠補遺,匡正闕失,從而梳理脈絡,明其旨趣。本書即以《史記》為宗脈,將荀子一生之足跡一以貫之;穿針《苟子》各篇之事跡;採擷《戰國策》、《藝文志》、《風俗通義》等古籍之史證;補輟《孟子》、《韓非子》、《韓詩外傳》等諸子之爭鳴;鉤沉《繹史》、《水經注》、《冊府元龜》等文獻之補遺;兼采《史記志疑》、《史記集評》、《戰國制度通考》等學者之考評;對應近年來出土銘文、帛書之考古文物;涵容《藏書》、《讀通鑑論》、《千百年眼》等別開生面之見地。文中之注釋與文後之參考書目,可窺史料豐贍之一斑,亦可謂荀子史料之文化巡禮。
二、名家考證,薈萃一爐。荀子的一生,充滿著各種謎團。荀子集合諸子百家之大成,而對於荀子的考證,亦集合眾多名家之考證,可謂文化之趣談。本書廣采漢代的司馬遷、董仲舒、劉向,唐代的楊驚、韓愈、柳宗元,宋代的程頤、蘇軾、朱熹,清代的王先謙、汪中,等等。及至近人亦有譚嗣同、梁啓超、章太炎、胡適、蔣伯潛、錢穆、羅根澤、梁啟雄、游國恩等人對於荀子一生之探秘足跡。本書所載,王先謙之規正,梁啟雄之簡暢,錢穆之博引繁考,游國恩之體悟精微,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這些名家之考證,並非枯燥艱深,令人不堪卒讀。本書廣采簡言,深入淺出,行止之間令雅俗共賞,史學家見其淵深,青少年看其淺近。
三、通俗易懂,文采飛揚。本書匯集了再現戰國、秦漢時代的文學作品與歷代吟詠荀子及其弟子的詩詞作品。將百家爭鳴、天下一統的歷史大格局與悲歡曲折、求索抗爭的人物命運聯繫起來,進而賦予了歷史人物以血肉呼吸乃至氣度風範。秦始皇之謎,荀子之謎,李斯之謎,韓非之謎……種種謎團,引人人勝;七雄爭霸,百家爭鳴,天下一統,集合大成……風雲變幻,娓娓道來。值得一提的是,文學的語言兼具趣味性與可讀性,對荀子和他的弟子們給予了生動的描繪,從而生髮出富有哲理的人文思考。
《荀子史話》作為第一部完整的有關荀子一生經歷的史話體作品,既是一部探索趙文化思想領域的學術著作,同時也是弘揚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普及讀本。更重要的是,《荀子史話》填補了荀子研究中史話體例的空白,為廣大的教學工作者與熱愛文史知識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文史俱佳的閱讀範本。相信《荀子史話》的出版,會讓更多人感悟到荀子的智慧,感悟到趙文化思想高峰的無限風光,特別是可以激發廣大的青年學者與少年讀者積極投入到荀子的研究中,將荀子與趙文化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2014.3.11
(梁濤,陝西西安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