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藻斑病

茶藻斑病

茶藻斑病是由一種寄生性的綠藻引起的、發生在茶的病害。主要為害中下部老葉片,老葉片染病後,葉正、背面均可產生黃褐色針頭大小的圓形病斑或十字形斑點,大小為0.5-1.0毫米,後期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稍隆起,呈暗褐色,邊緣不整齊。

茶藻斑病發生普遍,在中國各茶區均有分布。病原喜高濕,寄生性弱,因此多發生在蔭蔽潮濕、通風透光不良及生長勢差的茶樹上。

茶藻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建立新茶園需要選種合適的地塊種植;及時疏除徒長枝和病枝,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茶樹抗病力;早春或晚秋發病初期,還可以噴灑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概述圖註:1.病症;2.孢囊梗和孢子囊;3.遊走孢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藻斑病
  • 外文名:Tea algae leaf spot
  • 別名:茶樹白藻病
  • 病原:一種寄生性的綠藻
  • 為害作物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茶藻斑病病原為一種寄生性的綠藻(學名:Cephaleuros viorescens Kunze),屬藻類。病部毛氈狀物是藻類的營養體和繁殖體。營養體叉狀分枝,在葉面蔓延成稠密、近圓形的毛氈狀物,後在上面形成孢囊梗,梗端膨大,有8-12個小梗,小梗上各有一個卵形遊動孢子囊,黃色,(14.5-20.3)微米×(16-23.5)微米,內有無色、雙鞭毛、橢圓形的遊動孢子。寄主植物除茶外,還有柑桔、荔枝、油茶、山茶、玉蘭冬青等。

為害症狀

茶藻斑病主要為害中下部老葉片。老葉片染病後,葉正、背面均可產生黃褐色針頭大小的圓形病斑或十字形斑點,漸呈放射狀向四周發展為圓形至不規則形灰綠色至黃褐色病斑,大小為0.5-1.0毫米,病斑上可見細條狀毛氈狀物,後期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稍隆起,呈暗褐色,表面光滑,有纖維狀紋理,邊緣不整齊。

侵染循環

茶藻斑病的病原以營養體在病葉中越冬。翌春濕度大的條件下,產生遊動孢子囊和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在水中萌發,從葉片角質層侵入在葉片表皮細胞及角質層之間蔓延,葉片染病後又在葉片表面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飛濺傳播,使病害不斷擴大蔓延。病原喜高濕,但寄生性弱,多寄生在衰弱茶樹上。
茶藻斑病
侵染循環示意圖

流行規律

由於茶藻斑病病原是一種寄生性很弱的寄生植物,通常只能加害生長衰弱的茶叢。由於在潮濕的環境條件下,有利孢子囊梗的形成、脫落、傳播和發芽,因此多發生在蔭蔽潮濕、通風透光不良及生長勢差的茶樹上。且一般在茶樹下部通風不良的老葉上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

  1. 選擇高燥地塊:建立新茶園,要注意選擇高燥地塊;雨後或地下水位高時,要注意開溝排水。
  2. 加強栽培管理:及時疏除徒長枝和病枝,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茶樹抗病力。
  3. 噴灑藥劑防治:早春或晚秋發病初期開始噴灑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或0.5%以上的硫酸銅液、或每畝30%綠得保懸浮劑150毫升,或每畝12%綠乳銅乳油100毫升對水60千克噴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