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戰爭:中國與印度的一段資本主義史

茶業戰爭:中國與印度的一段資本主義史

《茶業戰爭:中國與印度的一段資本主義史》是2023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仁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業戰爭:中國與印度的一段資本主義史》
  • 作者:劉仁威
  • 出版時間:2023年8月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22062
  • 定價:78 元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

內容簡介

學術界以往更關注西方的資本密集型產業,而忽略了亞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何參與到了18世紀的資本原始積累。本書以新古典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出發,將視角投向亞洲,對比晚清福建武夷山與19世紀末印度阿薩姆邦的茶葉貿易,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資本主義發展更為整體化的故事,以說明中國以及更廣泛的亞洲不僅僅是18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誕生的旁觀者,這裡的人民從一開始就參與並推動了遍布全球的資本積累循環,尤其是通過茶葉貿易。為我們理解資本的擴張、資本主義全球化和殖民史提供了新維度的思考。
本書聚焦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球市場下中印茶產業的激烈競爭,從全球史、經濟史、比較史的角度書寫,探尋跨大西洋史觀外關於勞動生產政治、經濟史觀、資本主義與全球現代性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著者:[美]劉仁威(Andrew B. Liu)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全球史博士,現為費城維拉諾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史、跨國亞洲及全球史、政治經濟及社會理論。目前致力於研究自20世紀後期以來中國及跨國亞洲在全球政治經濟變遷中的位置。在西雅圖出生長大,現居住於費城市中心。
譯者:
黃華青,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博士,現為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博導。研究領域為全球聚居史、建築人類學等,調查足跡遍及40餘國,曾在國內外多個茶產區做田野調查。著有《茶村生計:一個福建茶村的空間與社會變遷》。譯有《大吉嶺的盛名:印度公平貿易茶種植園的勞作與公正》。
華騰達,90後青年學者。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同濟大學工程管理學士。現任職上海政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地緣經濟、中西方商業和財政制度等。已出版英語學術專著Merchants,Market and Monarchy,德語學術專著Handel im Chinesischen Imperium der Frühen Neuzeit等。

目錄

序一/仲偉民
序二/梁小民
中文版自序
導言
世界史史中的茶葉
資本主義史的全球化
勞動和政治經濟學思想:抽象動力的有形歷史
敘述框架
第一章 兩處茶鄉:全球茶葉貿易簡史
中國的茶鄉
打造“高貴的茶鄉”阿薩姆的殖民化
全球商品和全球勞動:市場整合及資本主義競爭
第一部分 競爭與意識:中國和印度的茶產業(1834—1896)
第二章 焚香與產業:徽州與武夷山茶區的勞動集約型資本積累
19世紀茶葉生產的漫漫長路
從客商到茶廠
早期的貿易
19世紀末的工廠
一段勞動集約型積累的歷史
茶廠之內以及勞動分工
徽州:焚香和產業
武夷山的岩茶廠
結論
第三章 阿薩姆的一場古典政治經濟學危機:從經濟自由主義到殖民化理論,1834—1862
茶葉試驗
茶葉試驗前夕的阿薩姆和政治經濟學
不干涉主義開發的試驗
阿薩姆茶葉公司的頭十年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歷史主義批判
自由主義的危機
“最溫和形式的奴隸制”:威廉·拿瑟·利茲的殖民化理論
結論:價值理論的歷史特定性
第四章 大崩盤之後:茶葉熱、海外資本和阿薩姆的勞動集約化
契約體系的創建,1861—1882
茶葉熱
管理經濟資本的擴張與集中化
阿薩姆茶園中的勞動集約型資本積累
從技術中心到社會中心的歷史闡釋
身體脅迫
薪資和時間規訓
種族化和性別化的勞動分工
勞動集約化和機械化
結論
第五章 無人恤商?晚清中國的茶葉危機與古典政治經濟學
最初的反應
對商人的同情
本與末:清代政治經濟理論
19世紀的迷失
第二種反應:從流通危機到競爭危機
本無是物,今忽有之:陳熾的政治經濟學
《茶務條陳》
《續富國策》
政治經濟學的普遍性
生財之道及其可信性
勞動的無限改良
結論
第二部分 苦力與買辦:世紀之交的茶葉及政治經濟學
第六章 苦力民族主義:“自由”的類別和對抗勞動契約的印度民族主義運動
殖民契約法律的商品假象
阿薩姆茶園的奴隸制和自由勞動
《苦力生活素描》中的“自由”概念
反契約運動中的薪資勞動
契約在20世紀的消亡
結論:苦力民族主義和國家資本
第七章 從公行到買辦:中國的茶業改革和對非生產性改革勞動的批評
買辦的歷史:從廣州體系到上海茶棧
吳覺農提出中國的農民問題
“先墊資金的魔力”:徽州茶社區社會調查
農民
內陸茶號
茶棧
製造者和接受者:對茶棧和政治經濟學類別的批判
合作社:作為勞動集約型的工業化模式
1936年上海茶棧罷工
尾聲
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