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密修養禪文化叢書:禪者的秘密(禪茶)》是悟義老師第一本長篇小說、茶密修養禪文化叢書之一,生動地描述了唐代茶聖陸羽、詩僧皎然、才女李冶之間關於茶的傳奇故事,從茶的產、制、煮、器、品、熏到茶詩、茶藝,幫助人們領會中國茶文化的精要。書中精彩紛呈,千年茶文化娓娓道來,讓人不忍釋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密修養禪文化叢書:禪者的秘密
- 作者:悟義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7月1日
- 頁數:20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549609519
- 類型:烹飪美食與酒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禪者的秘密(禪茶)》是悟義老師第一本長篇小說、茶密修養禪文化叢書之一,生動地描述了唐代茶聖陸羽、詩僧皎然、才女李冶之間關於茶的傳奇故事,從茶的產、制、煮、器、品、熏到茶詩、茶藝,幫助人們領會中國茶文化的精要。書中精彩紛呈,千年茶文化娓娓道來,讓人不忍釋卷。
中國禪師們手中的禪茶,不僅解渴、解乏,更是存思、養生、洗心、悟道入清涼地的上品,故,茶在禪師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中國禪”存在於活潑潑的當下、熱乎乎的生活中,只有心在當下,在向死求生的修煉中,不念既往,不畏將來,才更加知道惜緣,不會不重視當下的緣分,而在頭腦里老是思考著下一件事,禪便是此時此刻的一心一意。不是冰冷的戒律、死沉的教條,或者一塵不變的儀式。茶的箇中滋味,禪的玄妙境界,唯有契合當下的平常心乃知之,“平常心是道”。
圖書目錄
引:笑紅塵
第一章:不二情
第二章:道可道
第三章:茶丸功
第四章:丹陽手
第五章:非非想
第六章:茶禪道
作者簡介
茶密修養由悟義老師根據自己的實修體悟而創立,系統歸納升華了恩師北大哲學博士靜岩老師三十多年的禪修、藝術人生的經驗、感悟和智慧,為現代人舒緩心理壓力,提升精神修養探索了一條有益的途徑。
作者代表作品有《茶密人生》《茶密功夫》《茶密禪心》。《茶密人生》是記錄作者自己如何摸索地找回健康快樂的過程。《茶密功夫》則是講述作者和茶密修養的老師們一起找尋不可思議的茶密修養的十二功夫源頭,介紹了簡單的修法,思想的來源等。《茶密禪心》系統地將中國禪文化的思想精華、發展脈胳予以歸納,幫助讀者真正認識中國禪文化的思想本源。
序言
繼《茶密禪心》面市後,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認同,更加加強了我將現代常常被人誤解的“中國禪”在生活、修煉中的各個方面認知及思想真實還原呈現在大眾面前的信心。
“茶密禪文化系列叢書”除了已經出版的《茶密禪心》外,將陸續展開我對於“中國禪”在飲食、疾病、藝術、禪茶、情緒、愛情、睡眠、教育、宜居、服裝、禪定等生活禪在各方面的獨特觀點和方法介紹。“中國禪”雖然和其他佛教宗派相似,以禪定入門,以達到般若智慧解脫證道為目的,但它更生活化、平實化,更注重當下的力量,尤其注重不離世間而證道解脫。
禪師們會用各種獨特的善巧方便之法,無論棒喝也好,大白話也罷,匪夷所思,瘋瘋癲癲的目的無非破除人的執著、妄想、知見,讓人自見光明本性,撥雲見曰,晴空萬里。“中國禪”的根本精神不是讓人離塵遁世,逃避生死,自身成仙,而是在滾滾紅塵升華生死,出世自在,入世逍遙,在人世間普度眾生,離苦得樂,超越凡夫,不為外界的情、物、欲、權、法、相所迷所困所累所牽。
所以“中國禪”不是風花雪月,也無章可循,禪法完全是“存乎一念,用乎一心”,師者根據不同根器之人運用不同相應之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禪”本意不立文字,講究心心相印,性性相契,但由於現代人和古人不同,從小思想複雜,又長期受西方教育薰陶,相信科學、實驗,越來越不相信看不見、摸不著的玄妙,又有些居心叵測之人,利用玄妙,裝神弄鬼,迷惑大眾,中飽私囊。故,筆者試圖將禪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的理解細細道來,正如老子聖人所言:“道可道,非常道”,禪A.-~-妙一經解釋,筆者無論怎樣敘述的“禪”,其實已非“禪”了,可能就只能將部分禪理、禪法、禪詩、禪醫、禪相等用文字表述,但聊勝於無吧,真正的禪心和禪境需要實修者自己體會,因緣和合參悟才可得。
決定-W“茶密禪文化系列叢書”是因為禪的禪學、禪修、禪境三部分很難混合,單純性的禪理學術文章或禪定、打坐、修煉等專著難以惠及大眾,“中國禪”的非凡在於它時時刻刻不離生活,在煩亂的社會環境中保持一心,了無一事,“行凡夫事,發菩提心”,“無心於事,無事於心”,達到這種境界,縱使叫什麼名稱,位居什麼職位,猶如莊子所說或牛或馬一任人呼,又有何不可?又有何分別呢?筆者故而將此三部分用文學的方式融會貫通,用故事的方式生動表達,希望更多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可以思考、理解、受益,就是此套叢書的意義與內涵。
“中國禪”思想從魏晉南北朝羅什師、達摩師、傅大士等祖師、大覺者奠基,經慧能禪師創始禪宗,道一禪師大事弘開,懷海禪師規範叢林,形成了新鮮活潑的禪風,當下立斷的禪悟,平凡樸實的禪語的中國特色禪。可惜的是現代人一提到“禪”,忽略了“禪”的核心是般若智慧,腦海里自然產生的圖畫是寺廟、燒香、法會、打坐,更有甚者居然以為“禪”是茶藝、SPA、插花……讓人痛心不已。“中國禪”當下立斷,只破不立,佛魔俱遣,心心相印。古時禪宗大德,哪一位不是頂天立地、從容生死、出入自在、慈悲智慧的大丈夫?
中國傳統文化,第一階段:三代前後,從伏羲畫八卦創立《易經》開始,經夏、商、周的發展,以原始、質樸的特色,形成易、禮為中心的思想。第二階段: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互為異同,逐漸形成儒、道、墨三家並舉,稱為“顯學”。第三階段:經歷魏晉南北朝的演變,儒、釋、道三家鼎馳,互為興衰,故此中國傳統文化,三教互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偏舉。中國文化的特色,是文史不分,文哲不分,所以講中國文化,就無法獨立偏重哪一點。縱橫交錯,追本溯源,才可以不以偏概全。
盛唐時期是中國文化的頂峰,中西文化交融,國都朝野市集中各種思想、文化、語言交集,大國風采在於文化澤被天下,引百鳥朝鳳,百川歸海,經濟獨立,富國強民。文化的力量猶如春雨一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中改變現實社會的道德取向、價值觀、人心。禪文化在盛唐之所以被廣泛接受,慧能禪師創立的“禪宗”不是憑藉帝王政治力量的推動,而是由民間社會自然發展認可,是因為“中國禪”不神秘、不迷信,無論士大夫還是老百姓,也無論男女老幼,有文化沒文化,眾生平等,當下悟了便悟了。
“中國禪”頓悟法門的意義在於人的本性猶如太陽,光芒萬丈,但被烏雲遮擋,不見陽光,如果在剎那間吹散烏雲,人就可以看見自己清淨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禪”的契機,但頓悟的意思不是一次悟了便結束了,就證道了不用修了。如何時刻保持那剎那間的光明,保持生活中時刻發菩提心?這是需要修持的,當年道一禪師在悟道前經過了多年的坐禪基礎,禪定功夫了得,可就是不悟道,後經南嶽懷讓禪師一番“打牛打車”的教育後徹悟,悟道後他繼續在師父身邊隨侍9年,都是不斷修證、學習的過程(參見《茶密禪心》馬祖篇)。
《茶密禪心》作為此套叢書的開篇,禪心是在生活中保持的一心不亂、了了分明、如如不動,是禪者的境界,活在當下,三心不得,《茶密禪心》將“中國禪”的源頭、發展和本質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