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釋義,材質,其他用途,
簡介
歷史
釋義
茶則作為漢族茶具的一種,在唐代已經有了名分。陸羽《茶經·四之器》:“則,以海貝、蠣蛤之屬,或以銅、鐵、竹、匕、策之類”,茶則的用途,就是用以將茶從茶葉罐中舀出,然後倒入茶壺、或茶盞中。則字的用法較為古典,所以陸羽在其後專門加注“則者,量也,準也,度也”,意為準則、原則、法則的意思,本義是標準、模範。則字古文字中作從鼎,從刀,而不是現代從貝從刀,是個會意字,其實是用刀在刻鼎的泥模的意思,也就是在製作鑄造用模子,於是由此衍生為模式或標準之意。則字動名詞兩可,準則、原則都是名詞,而秦詔版“法度量、則不壹”,就是作為動詞用,意思是規範那些不統一的度量標準。
材質
茶則之則,是量取的意思,也就是茶的量取工具。陸羽說茶則這種東西,可以用海里的貝類、牡蠣之類的來加工,也可以用銅、鐵、竹做材料加工。但其後的匕、策,不是指的材料,而是指可以用匕、或策來當作茶則使用。策不好確定是什麼具體作用的,但匕就是匙、調羹,法門寺出土的唐代茶具中就有匕狀茶則,其實叫做茶匙羹更準確。圖左茶床上可見彎曲的茶匙,疑為竹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