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地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三。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傷寒後胃熱引飲,煩渴不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茯苓地黃湯
-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 功用: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 主治:傷寒後胃熱引飲,煩渴不止
茯苓地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三。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傷寒後胃熱引飲,煩渴不止。
茯苓地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三。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傷寒後胃熱引飲,煩渴不止。組成赤茯苓(去黑皮)、生乾地黃(焙)、栝樓根各一兩,知母(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用法用量上為粗末...
十味地黃湯 十味地黃湯,藥品,由熟地、山藥、山萸肉各24克、茯苓、澤瀉、沙參各12克、丹皮、梔子、當歸各9克、葶藶子6克組成。【藥方用法】水煎服 (成人常用劑量: 5劑)
六味地黃湯是一道藥膳。是將熟地、山茱萸肉、山藥、丹皮、澤瀉和茯苓水煎後去渣得到的湯汁。具有滋陰補腎,抗衰老的作用,適用於腎虛人群。藥品介紹 六味地黃湯可抑制衰老 經科學研究發現,人胚胎組織肺細胞,在經過六味地黃湯的處理,可...
《千金方衍義》:地黃煎用杞根、天冬而兼地黃、乳酥,佐二瀝以潤血燥,梔子、大黃以泄煩熱,人參、茯苓以助祛邪,薑汁以辟痰涎之滯也。附註 本方方名,《法律》引作“地黃湯”。附方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細切)三斤,...
鎮陰地黃湯 鎮陰地黃湯 藥物組成:大熟地1兩,山萸肉4錢,山藥4錢,茯苓3錢,丹皮3錢,澤瀉3錢,淡附子1錢,上肉桂1錢,懷牛膝3錢,牡蠣3錢(煅)。處方來源:《外科醫鏡》。方劑主治:陰火喉痹。用法用量:水煎,冷服。
《萬氏女科》卷三 附方2補腎地黃湯 組成:熟地黃50g,山茱萸30g,炒山藥、茯苓、牛膝各24g,丹皮、澤瀉、鹿茸(酥炙)各15g。功用:補腎強壯。主治:稟賦不足,智力、體質發育遲緩的五軟症。出處:《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
和氣地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宣明論》卷十二。具有調養榮衛,補順陰陽之功效。主治沉積氣結不散。組成 木香、揀桂(去皮)、茯苓(去皮)、白芥子(炒香)各一錢,白朮、乾山藥、川芎、當歸(焙)各一分,桂花、縮砂仁各半錢,甘草(炙...
柴芍地黃湯 【藥物組成】柴胡3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山萸肉10克,女貞子10克,連翹10克,茯苓10克,淮山藥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旱蓮草15克,土茯苓15克,丹參15克,五味子5克。【製作用法】每日1劑,3個月為1療程。【...
【按語】歸芍地黃湯是由六味地黃丸加當歸、白芍組成。方中熟地黃滋腎陰,益精髓,山茱萸滋腎益肝,山藥滋腎補脾,共成三陰並補,以收補腎治本之功,澤渴配熟地黃而瀉腎降油,丹皮配山茱萸以瀉肝火,茯苓配山藥而滲脾濕。當歸補血調經,白...
地黃養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具有補血益氣,昇陽退熱之功效。主治血虛氣陷,經行發熱,兼頭重目暗。組成 熟地一錢二分(3.6g),歸身一錢(3g),柴胡五分(1.5g),茯苓一錢(3g),白芍一錢(3g),...
白芍地黃湯,藥品,主治內痔出血,大便乾燥。白芍地黃湯出自 《外科正宗》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甘草、生地、白朮、茯苓、黃連、地榆、人參、山梔、天花粉各1. 5g。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功效:涼血止血。主治:內痔出血,...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準繩·幼科》卷四。具有清肝肺,瀉血熱之功效。主治痘出三兩朝,身中熱烙焦紫,無紅活色,梟炎猛烈之甚也。或眼紅臉赤,或小便澀結。組成 犀角,木通,生地黃,芍藥,紅花,紫草,茯苓,車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