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水。全村有442戶通自來水,有162戶飲用井水,有604戶還存在飲水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0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3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3.6%和21.8%);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0戶(分別占總戶數的43.8%和33%)。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車2輛,拖拉機29輛,機車1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56.5畝,有效灌溉率為6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53.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5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6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戶。全村有1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產品銷售往縣內。2009年末主產業產品全村銷售總收入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 %。該村繼續保持現有種植業和養殖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桑蠶產業,利用當地資源,逐步開發茨竹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04戶,共鄉村人口2481人,其中男性1280人,女性1201人。其中農業人口 2465人,勞動力1447人。該村以拉祜族、漢族為主,其中拉祜族2405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60人,參合率91.11%;享受低保103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673.31畝(其中:水田2324.20畝,旱地7349.11畝),人均耕地3.91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茶葉、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43058.00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6.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6.5萬元,畜牧業收入79.7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14頭,肉牛89頭);林業收入64.6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9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茨竹河村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竹塘鄉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2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70人,中學生3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941.7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9772.31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45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77.8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50人,黨員中男黨員46人,女黨員4人。 團員35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324.2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94.5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30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民素質普遍較低,農業實用技術普及難以推廣,農民貧困程度面大,自我積累經驗薄弱,脫貧致富意識不不到位。各項基礎設施有待加大投入。。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保護好現有森林覆蓋率面積,逐步提高農民素質,加大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力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提高糧食單產,以茶葉為支柱產業,培植桑蠶、茨竹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民的脫貧致富步伐。逐步加大新農村建設投入力度。。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324.2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94.5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30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地圖信息
地址: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茨竹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