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村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地名,因村民委員會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茅草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Máocǎo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所屬省份:貴州
- 所屬國家:中國
茅草村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地名,因村民委員會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茅草村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地名,因村民委員會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地名含義以茅草寨命其村名。歷史沿革毛草村明清年代為金石番長官司轄地;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定遠鄉;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抵季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
茅草村是貴州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下轄村。村情概況 茅草村位於官寨鄉西北面,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與黔西縣隔河相望,轄5個村民組,379戶,1168人,少數民族(苗族)占總人口的34%。耕地面積705畝,屬國家二類扶貧開發重點村。所獲榮譽 2020年9月24日,被貴州省委統戰部、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和...
茅山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處山頂上茅草叢生,故得名“茅山”,又因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廢除保甲制,為自然行政村,屬桃源河鄉;1958年為茅山大隊,隸屬紅旗公社;1961年屬桃源河公社,1969年屬諸佛庵公社;1972年復屬桃源河公社;1983年改鄉建制,改茅山大隊為茅山村...
茅草崗村民委員會,以其所在駐地而得名。地名含義 “茅草崗”指何店鎮花塆村自然塆。歷史沿革 1949年成立隨縣人民政府,屬柳林區牌坊鄉管轄;1958年秋人民公社化時稱勝利一大隊,屬貫莊人民公社勝利管理區管轄;1961年公社改區後屬洛陽區勝利公社管轄;1965年屬何店區王店公社管轄;1975年撤區並社後屬何店人民公社...
茅坪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的地名,根據什府通〔1981〕1號通告命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一大茅草坪,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屬馬井鄉第3、9保,1950年屬馬井鄉農協會第3、9分會;1952年土改建政時,屬馬井鄉3、9村;1956年調整為第4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馬井人民公社第4耕作區;1961年體制下放時為馬井...
毛田村村民委員會,相傳古時候,該地盛長茅草,後墾荒成田,所以古稱茅田,後茅與毛諧音,演變為毛田。地名含義 墾荒成田之前盛長茅草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6年成立毛田高級社,1958年成立躍進人民公社,毛田高級社改稱毛田大隊,1961年調整行政區劃,毛田大隊隸屬沙市公社。1983年,恢復鄉體制,毛田大隊改為毛田...
茅草地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5.00公里, 國土面積5.45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15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茶葉、油菜等農作物。有耕地955.10畝,其中人均耕地6.27畝;有林地4246.70畝。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53戶,有鄉村人口1407人,...
茅畈村村民委員會是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境內有茅畈村,歷史上為茅草叢生的牧牛之地,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屬元善鄉下灣保;1951年屬新壩鄉茅畈村;1956年為新建、新民兩農業社;1957年並為新建高級社;1958年為新建大隊,屬新壩公社;1981年因重名更名茅畈大隊;1984年公社改...
毛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境內主要林木類型得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一山坡上,長滿茅草,“茅”“毛”同音,得名毛坡村,村民委員會為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故名。歷史沿革 1952年土地改革後稱毛坡村,1958年公社化運動後稱毛坡大隊,1984年經濟體制改革後更名為茅坡村...
茅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地理位置和職能職責得名。地名含義 該村境內有個地方因茅草叢生而得名茅埡口,村駐地在茅埡口由此得名茅埡村。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紅井鄉老龍村。1951年置為老龍村,隸紅井鄉。1958年村更為管區。1961年...
茅草林村民小組隸屬於勐阿鎮納京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該村位於勐阿鎮東邊,距離村委會6.00 公里,距離鎮20.00公里。國土面積1.12平方公里。 中文名 茅草林村 所屬地區 勐阿鎮 面積 1.12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溫18.00 ℃,年降水量1,353.70毫米 目錄 1村情概況 2基礎設施 3農村經濟 ...
茅坡村村民委員會 茅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根據地理實體和工作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坡上不長樹,只長茅草,故而得名茅坡村。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97年得名。2002年停止使用。
茅圩村村民委員會 茅圩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於此,且境內原有地片茅草圩,茅草叢生,故得名茅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為城南公社茅圩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大隊改村,為城南鄉茅圩村;2001年村級規模調整,與嚴塘村合併建立新圩村,屬城南鄉。
茅坳村村民委員會是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原來有一個茅草蓋的庵堂,且“坳”意為山間的平地,常用作自然村落名稱,故得名。歷史沿革 1936年元月成立岳西縣以前此地屬潛山縣第六區;1952年1月屬橫河鄉;1956年10月屬花墩鄉;1958年10月設太平大隊,屬花墩公社;1961年12月屬橫河公社;1981年更名為茅...
茅窠 茅窠,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建村處有很多茅草。歷史沿革 廢棄時間無法考究,隸屬筆架村村民委員會。
茅泉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因所處地理位置和職能範圍而得名。地名含義 清朝末期,因境內茅草坡下有股泉水終年不竭,人稱茅泉,村以茅泉名。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為華中鄉17保,1950年為華中鄉17村,1958年為涪陵縣叢林公社桂花大隊,1961年為華中人民公社桂花大隊,1981年...
茅村壟村村民委員會是浙江省的地名,1983年大隊改村民委員會時,沿用原大隊名稱。地名含義 相傳,該山壟過去茅草叢生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南塢鄉二村,1956年屬南峰農業社,1958年屬政棠管理區南峰生產隊,1961年改茅坂公社茅村壟大隊,1983年底改茅坂鄉茅村壟村民委員會。 2005年改屬鳳林鎮。 2007年南塢...
大茅坪村村民委員會 大茅坪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根據其所處地理位置和工作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處原是一片茅草地,故名大茅坪村。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97年得名。2002年停止使用。
1950年12月屬斷杉鎮第4村;1952年3月屬所納鄉;1956年初翁戎寨組建初級社,同年初級社轉為翁戎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茅草鄉;1958年11月改稱翁戎生產大隊,屬定理生產管理區;1961年7月屬定里公社;1984年5月改稱翁戎村民委員會,屬定理鄉;1991年9月屬抵季鄉;2002年1月翁招村、翁戎村、熊降村合併為...
大茅村村民委員會,相傳康熙年間,從外地遷來的人,剛到此地時,方圓十里一片茅草,屋頂都是用茅草蓋的,因為取名為茅田,解放後改名為大茅村。根據平政函【2016】82號《平江縣人民鎮府關於同意安定鎮建制村合併調整的批覆》,將大茅、平田兩個村合併為一個村,新村命名為茅田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一大片的茅草...
茅草房村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北古城鎮鳳萊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5 公里,距離鎮政府7公里。國土面積1.06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氣溫16.3 ℃,年降水量917毫米,適宜種植糧等農作物。基本概述 該村有耕地280畝,其中人均耕地0.71畝;有農戶101戶,有鄉村人口395人,其中農業人口395人,...
《貴州省烏當區地名志》是貴陽市烏當區地名辦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共收錄地名詞目1873條。包括自然村寨;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以及街、路、巷;山峰、河流、溝渠、泉、水庫、橋樑、洞穴等自然實體;名勝古蹟;各企事業單位等。作品目錄 封面 貴陽市烏當區地名志 圖片 上貴陽市烏當區新添寨鎮。左 中共貴陽...
截至2011年末,蘇典傈僳族鄉轄蘇典、勐嘎、劈石、茅草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9個村民小組。有38個自然村。截至2020年6月,蘇典傈僳族鄉轄4個行政村:蘇典村、勐嘎村、劈石村、茅草村;鄉人民政府駐大寨。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蘇典傈僳族鄉地處盈江縣北部,東與盞西鎮、支那鄉相鄰,南與勐弄鄉、卡場鎮相連,...
屬於毛豎鄉。1956年撤區關大鄉全縣22鄉鎮, 屬城北鄉。1958年10月公社化,改屬光榮營。1959年撤馬鞍山公社,屬光榮大隊,後改稱毛厙大隊。1983年8月,政社分設,改稱毛厙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8月和中樂村合併為中樂社區。2002年鳳凰城房地產開發建設,土地徵用,村莊消失,居民全部遷往中樂新村、橫涇新村。
此地屬於棗陽縣管轄。民國初期(1915年)至1947年,毛河屬於棗陽縣管轄。1947年冬解放後為鄉的建制,毛河屬於梁集鄉管轄。1951年毛河為棗陽縣梁集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毛河為毛河大隊所轄。1984年體制改革,大隊改為村,毛河大隊更名為毛河村。成立毛河村村民委員會,至1998年人口遷移,灣子自然消失。
2011年末,新廟鎮轄茅草、將軍、英山、文塘、洪港、月陂、水月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0個村民小組。截至2021年10月31日,新廟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橋洞社區、將軍村、茅草村、水月村、文塘村、英山村、池湖村、楊嶺村、沙塘村、鴨畈村、茨塘村、馬元村;鎮人民政府駐橋洞怡亭路9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
為邵東縣第十三管理區團山鄉托塘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團山人民公社紅旗大隊;1961年為團山人民公社紅旗大隊;1977年劃歸漣源區,為漣源地區邵東縣團山人民公社紅旗大隊;1983年劃歸邵陽市,為邵陽市邵東縣團山人民公社紅旗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為團山鄉竹山村民委員會;1995年撤區合鎮時為團山鄉竹山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東風鎮轄烏當、洛灣、陶瓷廠、化建公司、畜牧良種場社區、三江6個居民委員會,烏當、麥壤、頭堡、後所、龍井、大堡、洛灣、新村、高穴、茅草、雲錦11個村民委員會,另轄界牌林場、豬場2個場委會;下設19個居民小組、76個村民小組。截至2019年10月,東風鎮轄7個社區、13個行政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米坎 小米坎是貴州省的地名,因該該村村民在山坎處修建房屋放米,故有“小米坎”之名。地名含義 小米坎,即一個位於長滿茅草的山坡上的農村聚落。歷史沿革 小米坎之名起於1949年前;1984年4月,進行機構改革,撤消人民公社制,改為鄉建,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小隊改為村民組時停止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