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灌木狀,通常高5-2米,稀達12米,冬芽長2-3毫米,小枝暗褐色,托葉細長,長7-15毫米,開花仍未脫落。葉倒卵狀橢圓形或兼有長圓形的葉,長6-14厘米,寬4-5厘米,頂部漸尖,基部楔尖(嫩葉)至圓或耳垂狀(成長葉),基部對稱至一側偏斜,葉背有黃或灰白色鱗腺,幼嫩時沿葉背脈兩側有疏單毛;葉柄長5-15毫米。
雄花序長5-12厘米,雄花簇有花3-5朵;雌花單生或生於混合花序的花序軸下部,每殼斗有雌花3-5朵,通常1-3朵發育結實,花柱9或6枚,無毛;殼斗外壁密生銳刺,成熟殼斗連刺徑3-5厘米,寬略過於高,刺長6-10毫米;堅果長15-20毫米,寬20-25毫米,無毛或頂部有疏伏毛。花期5-7月,果期9-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大別山以南、五嶺南坡以北各地。生長在海拔400-2000米的丘陵山地,較常見於山坡灌木叢中,與闊葉常綠或落葉樹混生。
繁殖方法
採種:選擇盛果期優良單株作母樹,秋季有1/3栗蓬開裂時採收,也可地面拾取。栗蓬陰乾脫粒或堆漚脫粒。種子經粒選後,室內混濕砂堆藏。
育苗:選擇平坦向陽,質疏鬆的砂質壤土為育苗地,春季條播,條距20-25厘米,溝深10厘米,每隔10-15厘米橫放一粒種子,覆土4-5厘米,每畝播種量50-60公斤。播種後3-4周發芽出土,及時鬆土、除草。6-7月追肥2-3次,每次每畝4-5公斤。1年生苗高可達40-6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術
造林:宜選土壤深厚、向陽的山坡或平緩地造林。
全面整地:深挖30厘米以上,坡地上要築成梯田或水平帶、魚鱗坑。整地實施夏挖山、秋倒土、冬挖穴。
裁植密度:乾果林株行距為5米×5米或6米×6米;用材林為2米×2米或2米×3米。冬季或春季栽植,選用根系完整的4-5年生大苗。茅栗為異花授粉,主栽品種4-5行,配置1行授粉樹。也可直播造林。
高位嫁接:具有生長快、結果早等優點,接穗應在萌芽前剪下健壯的發育枝和粗壯的結果母枝為最好,也可用2年生枝作接穗。隨采隨接,春季以樹液開始流動或展葉後嫁接為好,通常採用高位芽接或高位切接方法。
撫育管理:幼林問種豆科作物和綠肥,可提高土壤肥力。早春和晚秋在茅栗樹下刨樹盤,深翻鬆土,深15-20厘米,同時翻壓雜草作肥料。夏季亦需刨樹盤,保持樹下土松草淨。
一年施肥3次,分別在2-3月、6-7月和11月進行。冬季於樹冠邊緣環狀溝施有機肥,溝寬15-20厘米,深25厘米;春夏用化肥追肥,溝施或穴施,施肥要配合澆水。果實膨大生長時期注意灌溉抗旱,防止茅栗空苞。
茅栗幼樹整形,通常採用自然半圓形,樹冠疏散分層,通風透光良好。乾高60-100厘米,主枝5-6個,分2-3層,第一層2-3個,第二層1-2個,第三層1個。嫁接樹樹體較小,可留2層,層間距離不宜小於1米。第一層主枝角度以70-80度為宜,第二層角度適當減少,以保持較大的葉幕層間距離,利於內膛結果。第一層主枝留側枝2-3個,第2-3層主枝留側枝1-2個,第一側枝距離主幹60厘米,側枝要上下交錯,避免對生。
結果樹修剪:主要是按照集中分散的原則調整樹勢,促生強壯的結果樹,達到高產、穩產,適當修剪密生技、纖弱枝、病蟲害枝,其餘枝條一般不修剪。
主要價值
經濟:果較小,但味較甜。樹性矮,將它作栗樹的鑽木,可提早結果及適當密植。
藥用:藥材為殼斗科植物茅栗的根。清熱解毒;消食。主肺炎;肺結核;消化不良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