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止安

范止安

范止安,1916 年生於江蘇如皋。1937 年就讀上海大夏大學,屆時加入中國國民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止安
  • 別名:原名范寶璋,又名范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如皋
  • 出生日期:1916 年
  • 逝世日期:2006年11月19日
  • 職業:慈善家
  • 畢業院校大夏大學
個人生平,熱心公益,社會評價,抗戰事跡,

個人生平

范止安,1916 年生於江蘇如皋,是我國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三十世孫。 1937 年就讀上海大夏大學,屆時加入國民黨
蘆溝橋事變後棄學從戎參加抗日部隊,1940 年擔任魯蘇皖邊區游擊第十縱隊司令。 1943 年前往重慶述職,同年銓敘陸軍少將。 1945 年抗戰勝利,參與接管上海工作。1948 年申請退除軍役居上海。 1950 年夏攜眷定居香港。
1965 年創辦“新亞洲出版社”, 1985 年成立“新亞洲文化基金會”積極參與兩岸三地文化交流活動。
1997 年以私蓄設立“景范教育基金會”,著眼內地清貧和少數民族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創辦景范學校、圖書館、范公苑,醫療保健,及多所大學獎學金等等六十餘處。在此同時又編印出版《范仲淹研究文集》 1 — 3 卷,《范學論文集》 1 — 4 卷等等,全部免費贈閱兩極、三洋、四海、五大洲圖書館、文史學者、范氏宗人,並在新世紀初創立“范學”學說。
江澤民、朱鎔基接見范止安先生江澤民、朱鎔基接見范止安先生
范止安先生 2006 年 11 月 19 日在港不幸病逝,享年九十一歲。

熱心公益

范止安先生是我國北宋名臣范仲淹後裔,是香港出版界知名人士,熱心於公益和教育事業。他懷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理想信念,於1997年創辦了“景范教育基金會”。基金會成立至今,在內地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捐資興建了48所希望國小,並在大學設立獎助學金,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為了激勵品學兼優而家境清寒的大學生,“景范教育基金會”於2004年設立了“中國人民大學范止安獎助學金”。至今已捐資100萬元,共獎勵了中國人民大學200名優秀大學生、資助了19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

社會評價

止安先生一生景仰先祖德業,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晚年以個人錢財致力弘揚范文正公思想精神,感召表率大家景范學范弘范,不愧為范氏子弟中最為優秀傑出之代表,不愧為跨世紀的一面“弘范大纛”。止安先生愛國愛民愛祖先之精神永垂不朽,止安先生景范學范弘范之模範表率形象將光耀史冊,垂範後人。

抗戰事跡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將戰火燒到上海。受家室所累,張沛霖未隨開明書店人員西遷重慶,而是輾轉返回如皋到南淮中學任教。抗戰時期控制如皋的部隊主要為汪偽第三十四師,師長田鐵夫,副師長范傑。范傑原名范寶璋,上海大夏大學肄業,曾是張沛霖的學生。范傑執意要張沛霖做他的機要秘書,為其處理檔案。張沛霖不從,范傑就利用權力革去張沛霖教師職務,禁止各校聘用。為養家餬口,張沛霖只好就範,於是有了《調查表》中“充(當)汪偽軍中校秘書”的記錄,並指其曾“參加刑訊兩個新四軍嫌疑分子”。對這件事,張無量解釋說,“當時拷打慘不忍睹,父親看不下去,不願記錄口供,就離開了。”由於張沛霖在三十四師任職期間沒有惡行,抗戰後被便遣散回家,在肅反運動中也僅作為一般歷史問題處理。然而在反右後期,這段歷史卻成為定其為“歷史反革命”的依據。
張無量說,范傑和田鐵夫後來一起逃往香港,情況不明。我在查閱一九九五年版的《如皋縣誌》時,意外發現了范傑的行蹤。范傑在書里以“范止安”名字出現,在他所撰《棲遲海外 心繫桑梓》一文“後注”中,有一段專門介紹范傑的文字:“一九三七年投筆從戎,官至國民政府軍委會少將參議、國民政府主席武漢行轅高級參謀等職務,是中國國民黨九千將領之一。一九四七年辭職退役,一九五O年攜眷遷居香港。”完全迴避了范傑抗戰時期那段歷史。本書贊助者、出版顧問均為范傑。
書中介紹,身為香港新亞洲文化基金會主席的范傑現受聘“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榮譽理事”等職務。書里還附有范傑還鄉贊助教育事業的照片,笑容可掬,一副慈祥長者模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