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寬秦川圖

《范寬秦川圖》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是詩人為范寬創作、張鈺收藏的《秦川圖》而創作的一首題畫詩,詩中形象地描繪了秦川的雄奇山勢和淳古氣象,抒發了詩人胸中勃鬱的壯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范寬秦川圖
  • 作者:元好問
  • 創作年代:金末
  • 出處:《遺山集》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范寬秦川圖
張伯玉歿後同麻征君知幾賦
亂山如馬爭欲前,細路起伏蛇蜿蜒。
秦川之圖范寬筆,來從米家書畫船。
變化開闔天機全,濃澹覆露清而妍。
雲興霞蔚幾千里,著我如在峨眉巔。
西山盤盤天與連,九點盡得齊州煙。
浮雲未清白日晚,矯首四顧心茫然。
全秦天地一大物,雷雨澒洞龍頭軒。
因山分勢合水力 ,眼底廓廓無齊燕。
我知寬也不辦此,渠寧有筆如修椽?
紫髯落落西溪君,長劍倚天冠切雲,
望之見之不可親。元龍未除湖海氣。
李白豈是蓬蒿人?愛君恨不識君早。
乃今得子胸中秦。作詩一笑君應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范寬:北宋有名的山水畫家,陝西華原(今耀縣)人。本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豁達,心胸開闊,因此人們都叫他范寬。他初隨李成、荊浩學畫,後來認為,“師人不如師造化”,於是“游秦中,遍秦奇勝”,最後遷居終南太華山地區,潛心觀察自然,對景寫生,創意自我,終於自成一家,與李成關仝齊名,並為北宋山水畫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秦川圖:即范寬代表畫作之一《秦川圖》。秦川,古地區名,即今陝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為陝西的糧倉。。
2.張伯玉:即張鈺,字伯玉。
3.麻征君知幾:即麻九疇,字知幾,莫州(治所在今河北任丘)人,能詩,正大三年進士及第,官至應奉翰林文字。征君,曾被朝廷徵聘的隱者。
4.筆:手筆。
5.來從:來自,從……來。米家書畫船:米家,指北宋畫家米芾。據說,宋徽宗崇寧年間,米芾為江淮發運使,曾在船上高掛旗幌,上寫“米家書畫船”幾個大字。這一句是說范寬的《秦川圖》原藏米芾家中。
6.變化開闔(hé):指畫中用筆的變化多樣和布局結構的彼此呼應。闔,關閉。天機:造化的機密。
7.濃澹(dàn)覆露:指畫中墨色的濃淡變化和景物的隱顯。澹,通“淡”。覆,本義為遮蔽,這裡引申為隱約、隱現之意。
8.興:興起,蒸騰。蔚(wèi):薈萃,瀰漫,有文彩。
9.著(zhuó)我:把我放置在。著,放置,安排。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
10.西山:指秦川以西的山嶺,如太白山等,山勢都極為高峻。
11.“九點”句:等於說“盡得齊州九點菸”。齊州,就是中州,指中國。九點菸,極寫登高俯瞰時中國九州之小,就如同九個模糊的煙點。上古時代,人們把中國境內分為冀、兗(yǎn)、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所以後來也常用“九州”來指代中國。
12.“浮雲”句:古人常用浮雲比喻朝中的小人,用白日比喻君王。作者寫此詩時,蒙古正準備大舉侵金。所以這句在寫景之中,似乎也暗含了日光昏黃,山河黯淡的感慨。
13.矯首:抬頭。矯,舉起,昂起。
14.全秦:指戰國時秦國統治的整塊地盤,就是今陝西、甘肅一帶。
15.澒(hòng)洞(tóng):瀰漫無際。龍頭軒:意思是說神龍昂首飛翔而行雨。軒,高起,高昂。
16.“因山”句:意思是說秦川平地是集中了渭水及其支流涇水、洛水等河流的力量沖積而成的。因山,順著山脈走向。分勢,分別不同的地勢。
17.廓(kuò)廓:廣大空闊的樣子。齊燕(yān):春秋時的兩個諸侯國。齊國在今山東一帶,燕國在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部,都是在平原地區。
18.渠:他。寧(nìng):豈。有筆如修橡:意思是筆力雄健。據《晉書·王珣傳》記載,王珣曾夢見有人給了他一支像屋椽一樣的大筆。醒來後,朝廷果然讓他負責起草重要文書。後來人們便用如椽筆來形容人文章或書畫好。修椽(chuán):長長的屋橡。修,長。
19.落落:形容高超不凡的樣子。西溪君:指張伯玉。
20.冠(guàn):動詞,戴(帽子)。切云:一種形狀高聳的帽子。
21.“望之”句:據本詩中作者自注說,詩人在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到過河南郾城,張伯玉知道後,也沒有盡地主之誼接待他,詩人當時很不滿意。這裡就是指此事而言。
22.“元龍”句:陳登,字元龍,三國時下邳人。據《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記載說,許汜曾在劉備面前批評陳登不懂禮節,怠慢客人,是大大咧咧的“湖海之士,豪氣未除”。後人便用“湖海氣”來形容人意氣豪放,不拘小節。這裡是用陳登來比張伯玉。
23.“李白”句:李白曾在《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中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指安於田舍、胸無大志的人。這裡詩人是以李白自比。
24.胸中秦:指《秦川圖》是張伯玉的心肝寶貝。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如萬馬相爭,奔騰向前,山間的小路起伏不已,就像是長蛇曲折蜿蜒。
這秦川的山水畫卷,就是那范寬的雄奇筆墨,這秦川的寫意宏圖,來自米家的書畫之船。
畫圖中變化多端,開合巧妙,天機是那么完美齊全,墨色里或濃或淡,或隱或露,都顯得那么清新鮮妍。
恍如那白雲蒸騰,紅霞薈萃,悄悄瀰漫了數千里長天,竟使我身在畫前,神遊物外,如同置身在峨眉山巔。
巍巍的西山盤旋直上,青天也仿佛與它相連,盡把那九州收入眼底,不過是九點模糊的輕煙。
浮雲未清呵夕陽已晚,我舉頭四望心中茫然。全秦的天地浩無涯際,仿佛是一個巨大的物體,雷雨瀰漫在廣闊的空間,行雨的龍頭高高抬起。
順著那山脈呵分別那地勢匯聚了水力呵造就這平川。眼中的原野那么遼闊,真讓人無視富齊強燕。
我知道範寬,畫不出這樣的奇畫,他哪有大筆,能如那修長的屋椽?
紫髯飄飄,高超脫俗,這就是瀟灑的西溪張君,手持的長劍斜倚天外,頭戴的高冠名叫切雲。
我遠望近觀,都無法跟他心意相親。雖然說,他是陳登,未除去湖海的豪氣,
可知否,我也是李白,並非山野的俗人?我景仰你,卻遺憾沒能與你早早地結識。
到如今,才見識了你那胸中之“秦”。作詩一笑,想來張君你也能聽聞。

創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張珏去世後,他的兒子拿出收藏的范寬《秦川圖》請元好問為該畫題詩。詩人睹奇畫而思奇人,於是揮灑大筆,一氣呵成此詩。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啟下之用。其自幼聰慧,後得進士及第,官至知制誥。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其詞在金代影響深遠,堪稱金詞之最。金滅亡後,元好問被囚禁長達數年之久。後回鄉隱居,直至逝世。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