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傳真

范傳真,字西老,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范傳正之兄。起家武功尉,唐貞元二十年(804)調任宣州寧國令。赴任之際,范傳正同僚賦詩送行,柳宗元作《送寧國范明府詩序》。

基本介紹

  • 本名:范傳真
  • :西老
  • 所處時代唐代
  • 出生地: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
人物生平,詩文紀念,

人物生平

范傳真,河南鄧州順陽人。唐貞元二十年(804)任寧國縣令。他的弟弟范傳正在京城任殿中侍御史,與大文學家、時任監察御史的柳宗元為同僚。范傳真剛到京城,皇帝身邊的許多大臣都說他道德品行好。宰相聽說後,把他放在門下省任職。後又任命他為京兆府武功縣縣尉。因為很有政績,有司(當時的組織部門)升任他為宣州郡寧國縣令。大家都說,在皇帝直接管轄的疆域內調任東西部尉是美差。然而,范傳真則認為不是這樣。他說,做官之所以是美差,是因為他要有利於老百姓。與其給老百姓以物,莫若給他們以教化和引導。同時,范傳真又認為作為官員,是老百姓的僕人,做老百姓的僕人而吃老百姓的供奉,難道就不應該回報嗎?今後我將用慈愛禮節對待百姓,治理地方,而去掉欺偽凌暴,使老百姓得到實惠。
范傳真的這一番話通過其弟弟范傳正告知於同僚,大家都很高興並尊重他,寫詩贈他去寧國上任。而柳宗元為這些詩作《送寧國范明府詩序》,把范傳真的這些話語寫入序中。
范傳真來寧國之前,寧國經歷多年的兵荒馬亂,整個社會是一片“稂莠蔽川,嘉樹不長,氛煙塞路,清泉不發”的滿目瘡痍景象。范傳真上任以後,實現他的承諾,大力修復農田水利設施,得到老百姓的稱頌。他在縣衙的東南方修建“化洽亭”,以表達他要在任職內把寧國建設成人與人之間融洽和睦社會的理想和決心。在范傳真的治理下,寧國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他來之前是物景頹圮,他來之後是物景明媚。范傳真廉政、勤政的事跡傳到了京城,當朝狀元韋瓘知道後評價他是一位“肅以檢奸,廉以約身,和以納民,敏以應物,物不夭落,民得休泰”的好官。

詩文紀念

九十多年後,唐末進士、翰林學士沈顏來到寧國。仰慕范傳真的做官風範,瞻望了化洽亭,並寫下了著名的《化洽亭記》,以紀念這位寧國名宦。《化洽亭記》全文如下:
寧國臨縣逕之東南,古勝地也。傾屬兵興以後,盡目蕪焉。稂莠蔽川,嘉樹不長。氛煙塞路,清泉不發,幽埋異沒,誰復相之。是汝南長君,治民有瘳,任人得逸。乃卜別墅,就而營之。前有淺山,屹然如屏。後有卑嶺,繚然如城。跨池左右,足以建亭。邱隴高下,足以勸耕。泓泓盈盈,漣漪是生。蘭蘭青青,疏篁舞庭,斯亭何名,化洽而成。民化洽矣,斯亭乃治。長君未至,物景頹圮。長君既至,物景明媚。物之懷異,有時之否。人之懷異,亦莫如是。懿哉長君,雅識不群。愚不紀之,孰彰後人?時乾寧三年(896)仲夏十有九日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