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廈村村位於泉州市石獅市靈秀鎮, 村在一片大松樹茂艷不衰,王氏分部分族在此地定居,取其意稱“茂廈”,俗稱茂下。地處石獅市政府駐地西北1.8公里,東與霞澤相望、西與北面與港塘相連線、南與塔前連線為鄰,是全國各地陸路進入石獅市區的重要大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茂廈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泉州市石獅市靈秀鎮
- 人口:815人
簡介,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獲得榮譽,
簡介
茂廈村位於福建省石獅市靈秀鎮,俗稱“茂下”。東邊與庵前相望,南邊與塔前連線,西邊與晉江塘市、荊山交界,北邊間隔香江路與港塘為鄰。村落依臨在一片茂盛樹林建居而得名,又因是建居在古石塔(古航標)的後面,故曾稱“塔後”。原為塔前的一個村落。
茂廈王氏始祖在宋初由晉江青陽型厝遷來定居。
農村經濟
2000年以前屬塔前村委會,2000年10月改自然村成立行政村。聚落沿石泉北側集中分布。占地145.28畝,96838平方米。常住人口達815人,全村共202戶,流動人口近四千人,支部黨員36人。改革開放以前,茂廈村土地貧瘠,經濟結構單一,房屋陳舊破敗,道路坎坷不平,環境髒亂,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過去這裡的許多人靠開港田車、機車的營運為生,收入僅可維持家庭的一般生活。但時過境遷,僅僅幾年的功夫,茂廈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村民人均一間商業店面,僅靠出租房屋就可實現小康生活,10條寬敞相間的街道已建成,30多棟商住樓、300多個商業店面挺拔而起,170多家生產性企業在該村轄區落戶,30多家省內服裝企業把公司寫字樓、行銷總部搬到該村,100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在這個村工作、生活。一個原本鳥不拉屎的地方變成現在寸土寸金、處處是一片繁榮昌盛的寶地。
基礎設施
2000年,石獅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全市舊村實行改建,茂廈村也正式被列入改舊建新的重點對象,雖政府拔付了一定的啟動資金,但因該村村財薄弱僅只有10萬元的啟動資金,這些對改舊建新所需的巨額資金來說僅僅是杯水車薪,大部分資金還需靠村民自已出資,這對於以開港田車、機車營運為生的大部分村民來講,無疑是天大的難事。但事在人為,天下沒有過不了的坎。一直以支持三農發展為己任的石獅農信聯社在得知該村的實際困難後,聯社領導高度重視,先後多次到該村了解情況,與村兩委領導一起尋找發展難題、探討發展對策、破解發展瓶頸,雙方最後決定以村土地和村財抵押貸款一些、村民之間實行聯保貸款一些、村民自已再籌一些,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了該村的改舊建新所需資金問題。信貸資金及時到位,改舊建新順利進行。為能保證舊村改建按時動工,石獅聯社嚴格按照信貸政策的相關規定,在保證信貸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簡化信貸手續,並委派專人負責,實施一條龍跟蹤服務,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第一批共1800多萬元的信貸資金就全部發放到村民的手中,高效的工作效率、優質的服務質量贏得了村民的讚譽,同時也保證了村一期工程的順利動工。聯社也將增投貸款700多萬元支持該村的二期工程建設。現代新農村初具規模,農民發家致富有奔頭。一期工程的改舊建新工作讓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許多全國知名品牌的服裝生產企業看到了該村的有利交通地理位置和發展前景,紛紛把生產總部搬到該村,全村以愛登堡、彬依奴、愛都、奔球等為龍頭企業,輔以物流業、機動車維修業、印刷業、通訊業、等帶動全村經濟發展。當年年底全部完工後, 145畝的舊居民區土地上將聳立起80棟商住樓。全村村民不僅人均可擁有一間店面,且可免費享有休閒公園、老人活動中心等公益活動設施,一個工貿發達、環境優美、欣欣向榮、日益發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展現在世人的眼前。村強民富政府滿意,信用社、村委、村民實現三贏。
茂廈村改建後的新面貌、新氣象得到了市委市府的充分肯定,2004年該村被評為“全市改舊建新先進村”的榮譽稱號,同時也得到政府的第二批改舊建新啟動資金。村兩委的領導更是高興,因為有了部分村民嘗到了改舊建新的“甜頭”後,全體村民都能自覺支持村裡的工作,使得改舊建新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而農村信用社不僅有力支持了該村的改舊工作,同時自身也得到了有效發展,支持該村的每一筆貸款沒有一筆發生逾期,利息全部能按時返還。經過了改舊建新工程後,全村現有茂廈村A區、茂廈村B區、茂廈村C區、振獅開發區、輔料市場區,迅速改變了落後的面貌,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村委會在上級及村黨支部的領導下,並配套婦聯、民兵營、工會、治保會、治安聯防隊、幫教會、調解委員會、老人協會、共青團組織等群團組織。
獲得榮譽
村黨支部、村委會在思想發動、組織動員上下工夫,發揮兵、青、婦、老協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積極引導民眾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調動村民自覺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曾先後榮獲“舊城改建三等獎”、“農村農業建設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 、“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單位”、“平安村居”、“文明村鎮”、“全市民主法治村”、“一流計生協會”等榮譽稱號;全村主要以閩南民樓為居住特色,以輔料為物色發展產業,全面發展,帶動村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