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築外形,建築特點,歷史沿革,殿內菩提樹,
建築外形
整座院落南北長108米,東西寬約73米 ,占地7800平方米左右。分為南北兩進院,南院中部辟山門,門後為寬敞的庭院。第二進院門為英華門,正北即英華殿,門、殿之間有一碑亭,。殿後宮牆西北隅辟門,北出可至神武門內西橫街。英華殿院落東西兩側原各有一座跨院,東跨院及內諸旗房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拆除,改為西筒子路北段,西跨院至今尚存。
建築特點
英華殿坐北面南,面闊5間,黃琉璃瓦單檐廡殿頂。明間開門,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門4扇,次間、梢間為檻窗,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殿內設佛龕(fó kān)7座,供西番佛像。殿前出月台,上陳香爐1座。台前有高台甬路與英華門相接。甬路兩側菩提樹各1株,為明萬曆皇帝生母聖慈李太后親手所植。殿前碑亭內石碑上刻乾隆御製英華殿菩提樹歌、菩提樹詩。殿的左右有耳殿各3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均明間開門,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4扇,次間為檻窗,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
歷史沿革
明代每年萬壽節、元旦於英華殿作佛事,事畢之日有人扮作韋馱,抱杵面北而立,其餘僧眾奏諸般樂器,贊唱經文,並於當晚設五方佛會。每逢夏曆四月初八“浴佛日”,供糕點“大不落夾”200對,“小不落夾”300對,供畢分別賜予百官。明慈聖皇太后薨(hōng),萬曆皇帝上尊號曰“九蓮菩薩”,奉御容於殿中。
清代皇太后、皇后俱以此處為禮佛之所。祀神日於案下設小桌,供奉“完立媽媽”。平時每月供乳餅及水果,設太監專司香燭、掃灑、坐更等事。鹹豐二年(1852年),鹹豐帝亦曾親詣此殿拈香禮拜。
殿內菩提樹
英華殿以殿內有七株菩提樹(初為兩棵,另五棵為它倆的孩子)而被人們了解,實際上殿內種植的並不是菩提樹,而是椴樹,只因椴樹和菩提樹相像,乾隆也默認英華殿內種植的是菩提樹,並在英華殿碑文上有所體現,導致人們的錯誤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