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家大頭菜,廣西壯族自治區鐘山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英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豐沛,特別適合大頭菜生長,種植和加工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已有300餘年。英家大頭菜採用傳統獨特的醃製工,色澤鮮艷,清香脆口,是鐘山縣的傳統特色產品。
2016年11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英家大頭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家大頭菜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鐘山縣
- 品質特點:色澤淡黃,味美鮮香,鹹淡適宜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6年第112號
- 批准時間:2016年11月04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英家大頭菜素以色澤淡黃,味美鮮香,鹹淡適宜,略有甜味,質地脆嫩,菜片整齊均勻而著稱,含不飽和脂肪酸及鈣、鋅、硒和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經精選加工和包裝,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久藏不褪色,不霉變。
英家大頭菜產量非常高,一般畝產生菜達4000千克左右,約合1200千克乾菜。英家大頭菜一般情況一年一糙,秋天稻穀收割完後,即可鋤(犁)起,移秧下種,即不誤稻作,也提高稻田的利用率,有利於人民民眾增產增收。當然在旱地里,也可一年種兩糙。
英家大頭菜即可以煮熟吃,也可以不煮生吃,盛夏時節,一碗稀粥,一片英家生頭菜,吃起來也挺清爽消暑的,冬天,如感冒發燒,不想飲食,來一碗熱粥,一片英家生頭菜,也是一樣開胃;英家大頭菜食用方法很多,可直接切來炒五花肉,也可以與豬肉或豬骨做湯,本地人最喜歡把英家大頭與半肥瘦的五花肉一起剁碎用炆火清蒸,不用放鹽,也不用放油,(沒鹽沒油)非常好吃。
營養價值
英家大頭菜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不含任何防腐劑,營養豐富,富含維A、維C、維D、維B和食用纖維,能增強唾液分泌、解膩開胃、健脾消食、明目利嗝、寬腸通便,具有提神醒腦、緩解疲勞、解毒消腫、促進傷口癒合、抗感染和預防疾病的作用,是輔助治療感染性疾病、抑制細菌毒素、防治便秘和眼科患者的食療佳品。
產地環境
鐘山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偏北,賀州市西部,地處南嶺“五嶺”山脈之都龐嶺與萌渚嶺余脈西南,富江下游流域,是珠江流域桂江水系的源頭。東鄰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南同昭平縣接壤,西與平樂縣、恭城瑤族自治縣交界,北與富川瑤族自治縣及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相連,介於東經110°58′—111°31′、北緯24°17′—24°46′之間,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
鐘山縣地形複雜多樣,主要有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縣境東、北、西及西南四面為山地地形,諸山環拱,地勢高峻。中間是低陷的盆地,在山地邊緣與盆地之間分布著起伏不大的平原和坡度緩和的丘陵,整個地勢由北向東南傾斜,因而冷空氣易進滯出。縣內大小河流縱橫交錯,年均1個流量以上的河流有17條。
英家位於北回歸線偏北1度左右的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豐沛,土壤pH值為5.8—6.2,特別適合大頭菜生長。
歷史淵源
明代,山東征南將軍鐘益領鐘家軍到英家,平定瑤民起義後,耕戍結合而長留在鐘山;明王朝推行以夷治夷,從廣西東蘭調土司兵到今鐘山境鎮壓農民起義,後同樣以戍耕結合也留住這裡;明萬曆年間,地方土司黃仲掘組織對思勤江大爽峽谷進行一次疏浚,大小船隻開到英家,從此英家得以開發,一個山區腹地建起了螺山、七甲二條商業長街,此後以廣東的客家人為主流人群不斷湧入到英家,在英家經商、墾殖。他們不但帶來穀物,也帶來各種菜種,大頭菜是其中之一。從此,大頭菜在英家開始種植,算起來英家大頭菜的栽培、種植歷史已超400多年,其醃製、糖化、貯存工藝也傳承了400多年,由於地處山區,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所種植和醃製的大頭菜口感非常好,得到廣泛的認可,其傳統製作和飲食文化在鐘山得到廣為普及與傳承、傳播,鐘山區域大多人都學會種植和醃製英家大頭菜的手藝。
隨著英家大頭菜聲譽的提高,開始通過思勤江走出家門銷往梧州及廣州,清代發展到一個鼎盛時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為了經商的便利,廣東人在英家建起粵東會館,此後英家商品貿易更是日益昌盛,英家大頭菜也通過梧州、廣州等地遠銷各地,成為遠近有名的傳統土特產品。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中共廣西省工作委員會在桂林由於叛徒出賣,遭到嚴重破壞,省工委機關從桂林轉移到鐘山英家,許多黨的同志也在省工委的按排下,從城市轉移到英家農村,融入當地百姓中,在大頭菜、紅薯、稀粥的艱苦條件下為黨做了許多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英家革命老區的人民常常帶著英家大頭菜作為禮品到桂林、南寧、廣州、北京等地看望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革命老前輩,深受革命老前輩的喜愛。因為在他們心中,英家大頭菜就象當年延安的南爪湯一樣難以忘懷。
20世紀90年代,時任英家村委副主任的何一考先後到廣東、湖南、昭平等地考察大頭菜市場銷售行情,認為擴種英家大頭菜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回村後發動英家及周邊村寨的村民開始規模種植英家大頭菜。
2004年至2010年,英家大頭菜被作為鐘山地方特色農產品,連續五年參加賀州市轄區及各地參加的農產品展銷會。經過幾年的推介,英家大頭菜銷售渠道從縣內發展到南寧、柳州、梧州、桂林以及區外的湖南、廣東、浙江、上海等地。
2007年4月,英家村成立了自己的大頭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形成了集種植、加工、存儲、銷售於一體的服務體系。
生產情況
2014年,鐘山縣英家大頭菜在種植面積1230多公頃,年產量27600噸。
2016年,鐘山縣大頭菜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年產幹頭菜1.5萬噸,助農增收4000多萬元。
2017年,英家富民大頭菜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350多戶,標準化生產種植基地1500畝,輻射帶動當地農戶種植近1萬畝,每年為社員和種植戶平均創收2萬元以上。
產品榮譽
英家大頭菜先後榮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和國家質監總局地理標誌認證,榮獲第三、第五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銀獎。
2015年,“靈猴牌大頭菜”獲得“廣西名牌產品”稱號,結束鐘山縣沒有廣西名牌產品的歷史。
2016年9月,英家富民大頭菜生產專業合作社選送的“英家靈猴牌大頭菜”榮獲賀州市“十佳旅遊手信類特色商品”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英家大頭菜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鐘山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選擇大葉種(板葉),小葉種(花葉)本地根用芥菜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層厚度≥39厘米,土質為沙壤土,有機質含量≥1.5%,pH值為6.0—7.5,輪作一年以上的土地。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移栽法;播種時間為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上旬。苗高20厘米—25厘米,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2.定植密度:9—10月底定植,密度≤5.25萬株/公頃。
3.施肥:每年施腐熟有機肥≥2.25萬千克/公頃,收穫前20天停止追肥。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1.採收時間: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中旬。
2.採收標準:植株尚未抽苔,下部老葉黃化、易脫落,中部葉片邊緣黃化,頂部新葉褪綠,直根肥大飽滿時採收。
五、加工
1.醃製工藝流程:原料處理→醃製→清洗→涼曬→密封貯藏→鹹坯製品。
2.加工關鍵點控制:原料于晴天採收涼曬蔫後醃製:醃製按每100千克大頭菜加生食鹽10千克,逐層加鹽醃製,裝滿缸後用重物壓緊;醃製1天后鹽水過面,減少壓力,再過2天后出缸涼曬,出缸時用鹽水洗淨頭菜;待涼曬至3—4成乾時裝入缸內壓緊密封后熟。2—3個月後醃製成熟分裝上市。
六、質量特色
1.感官要求:
切面呈均勻淡黃色,葉子為褐色,質地脆。
2.理化指標:
(1)水分含量≤85%。
(2)食鹽(以NaCl計)≥6%。
(3)粗纖維≤5%。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英家大頭菜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鐘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英家大頭菜的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