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花子,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的花及種子。分布於全國各地。具有補心安神,益肝除黃之功效。常用於心神不寧,心慌氣短,夜寐不佳,急性黃疸型肝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菜花子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苦苣菜屬
- 種:苦苣菜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
- 採收時間:內服:3-6g,研末煎服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及種子。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補心安神,益肝除黃。
主治
心神不寧,心慌氣短,夜寐不佳,急性黃疸型肝炎。
相關配伍
治黃疸:苦菜花及種子7克研末,水煎服。(《中國花膳與花療》)
用法用量
內服:3-6g,研末煎服。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圓錐狀,垂直直伸,有多數纖維狀的鬚根。莖直立,單生,高40-150厘米,有縱條棱或條紋,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傘房花序狀或總狀花序式分枝,全部莖枝光滑無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頭狀具柄的腺毛。基生葉羽狀深裂,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或大頭羽狀深裂,全形倒披針形,或基生葉不裂,橢圓形、橢圓狀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或圓形,全部基生葉基部漸狹成長或短翼柄;中下部莖葉羽狀深裂或大頭狀羽狀深裂,全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7厘米,基部急狹成翼柄,翼狹窄或寬大,向柄基且逐漸加寬,柄基圓耳狀抱莖,頂裂片與側裂片等大或較大或大,寬三角形、戟狀寬三角形、卵狀心形,側生裂片1-5對,橢圓形,常下彎,全部裂片頂端急尖或漸尖,下部莖葉或接花序分枝下方的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型並等樣分裂或不分裂而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且頂端長漸尖,下部寬大,基部半抱莖;全部葉或裂片邊緣及抱莖小耳邊緣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鋸齒或大鋸齒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處的葉,邊緣大部全緣或上半部邊緣全緣,頂端急尖或漸尖,兩面光滑毛,質地薄。頭狀花序少數在莖枝頂端排緊密的傘房花序或總狀花序或單生莖枝頂端。總苞寬鐘狀,長1.5厘米,寬1厘米;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長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長3-7毫米,寬1-3毫米,中內層長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8-11毫米,寬1-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長急尖,外面無毛或外層或中內層上部沿中脈有少數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
瘦果褐色,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3毫米,寬不足1毫米,壓扁,每面各有3條細脈,肋間有橫皺紋,頂端狹,無喙,冠毛白色,長7毫米,單毛狀,彼此糾纏。花果期5-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山野、路旁。分布於全國各地。
相關論述
《本草衍義》:“花:去中熱,安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