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灰霉病

苦瓜灰霉病

苦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苦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幼果,也危害花、莖、葉。病菌多從開敗的花瓣處侵入,病花腐爛變軟,並產生灰色霉層。隨後病花向幼瓜擴展,幼瓜染病後初期頂尖褪綠,呈水漬狀軟腐,病部生出霉層。

苦瓜灰霉病是日光溫室苦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病瓜率達15-25%,嚴重時可達40%以上。其中濕度是發病的關鍵因素。早春如遇寒流大風或連陰雨、雪天氣,苗棚通風不利,棚室內低溫潮濕,病害發生較重。此外播種過密,管理不當,幼苗徒長,或受凍害、肥害使瓜葉組織局部壞死,有利於發病。

苦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高畦栽培,最好地膜覆蓋,密度不要過大。避免偏施、過施氮肥,要配合多施用磷、鉀肥。及時摘除病花瓣、病果、病葉,集中深埋,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再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瓜灰霉病
  • 為害植物:苦瓜
  • 為害部位:幼果、花、莖、葉
  • 病原:灰葡萄孢菌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病原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ex.Fr.),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孢子梗數根叢生,具隔,褐色,頂端呈1、2次分枝。分枝頂端稍膨大,呈棒頭狀,其上密生小柄,並著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長短與著生部位有關。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胞,近無色,大小6.25-13.75微米×6.25-10.0微米。寄主上通常少見菌核,但當田間條件惡化後,則可產生黑色片狀菌核。從番茄果實及葉上分離的灰霉,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一周后,開始產生菌核,兩周后菌核大小3.0-4.5微米×1.8-3.0微米。培養基上菌絲透明,無色,有隔膜。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2-31℃;最適宜的發病環境,溫度為18-25℃,相對濕度持續90%以上。除苦瓜外,還可侵染黃瓜菜豆、萵筍、生菜、芹菜、韭菜、大蒜、草莓、茄科蔬菜等多種作物。

為害症狀

苦瓜灰霉病主要危害幼果,也危害花、莖、葉。病菌多從開敗的花瓣處侵入,病花腐爛變軟,並產生灰色霉層。隨後病花向幼瓜擴展,幼瓜染病後初期頂尖褪綠,呈水漬狀軟腐,病部生出霉層。脫落的爛花或病須附著在葉面上引起發病,產生圓形枯死斑,邊緣明顯。爛瓜、爛花附著在莖上,能引起莖部腐爛,嚴重的莖蔓折斷,整株死亡。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及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適宜條件下侵染苦瓜。在冬春季可在棚室多種蔬菜上發病。病菌靠氣流、水濺及農事操作傳播蔓延。

流行規律

苦瓜灰霉病在棚室溫度2-30℃,空氣濕度85%以上即可發病。苗棚10-25℃,相對濕度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時最易發病。其中濕度是發病的關鍵因素。早春如遇寒流大風或連陰雨、雪天氣,苗棚通風不利,棚室內低溫潮濕,病害發生較重。此外播種過密,管理不當,幼苗徒長,或受凍害、肥害使瓜葉組織局部壞死,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 高畦栽培,最好地膜覆蓋。
  2. 避免偏施、過施氮肥,要配合多施用磷、鉀肥。均勻灌水,切忌大水漫灌。做好放風排濕,控制棚室濕度。
  3. 密度不要過大。生長中、後期及時摘除植株中、下部老葉,改善株間通風透光條件,抑制發病和病情發展。
  4. 及時摘除病花、病瓜、病葉。為減少病菌侵染機會,應摘去幼瓜上的殘花。集中深埋,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
  5. 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並深翻土壤。

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適時用藥劑防治,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30%克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保護地苦瓜還可用速克靈煙劑,或灰霉淨煙劑每公頃 5.25千克熏煙。也可噴灑5%滅霉威粉塵劑,每公頃15千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