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苦櫟屬於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長43英尺(13米),偶爾到72英尺(21.9米)的高度;樹有樹枝彎曲不規則開放冠;樹皮一般為灰色至深灰色,成熟的樹皮有深皺紋和不規則脊,樹皮內呈紅色;小枝和芽呈暗褐色,並伴有灰色的紋路,疏生短柔毛,樹皮褐色短柔毛;芽呈窄卵形;樹葉葉柄光滑,長1⁄4~1英寸(6~25毫米);葉片呈寬卵形或三角形輪廓,葉長4~8英寸(101~203毫米),近中部葉寬31⁄8~6英寸(79~153毫米);基部尖銳,並環繞,下延於葉柄,邊緣有3~7葉,類似於火雞腳,通常深葉裂片之間有1~3豎起葉牙;葉表面光滑,呈淺綠色,兩邊葉脈凸起;花為黃色,開花日期一般在每年三月份~五月份之間;果實為兩年堅果,無柄短莖梗,杯48,有短柔毛鱗片紅色,表面杯狀,寬橢圓形,淡褐色並伴有微弱的條紋,3⁄4~11⁄8英寸(19~29毫米)長,尖端往往覆蓋白色短茸毛。
分布範圍
苦櫟常見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沿海平原的乾燥,風沙區,尤其是在沙丘地區非常豐富。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
苦櫟生長較快、單莖生長形式。(20年可長到9.1米/29.9英尺)
◆抗旱性:中等
◆光:太陽光
◆碳酸鈣區間(CaCO3 Tolerance):無
◆條件注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