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不聊生
- 拼音:kǔ bù liáo shēng
- 釋義:形容備受痛苦,無法生存
- 出自:《漢書·嚴安傳》
苦不聊生,漢語成語,拼音是kǔ bù liáo shēng,意思是形容備受痛苦,無法生存。出自《漢書·嚴安傳》。成語解釋聊生:賴以維持生活。形容備受痛苦,無法生存。1成語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嚴安傳》:“丁男被甲,丁女轉...
不聊生,讀音bù liáo shēng,漢語詞語,意思為無法賴以生存。解釋 無法賴以生存。出處 《戰國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新唐書·王世充傳》:...
民不聊生(拼音:mín bù liáo shē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策·秦策四》。“民不聊生”本義指百姓沒有辦法生活下去(聊:依靠,依賴)。形容生活極端困苦。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分句,也作定語、補語。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本國殘,社稷壞,宗廟隳,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民不聊生——人民無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出自《史記.卷八九.張耳陳余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社會評價 “民不聊生”是部分網友對詞語單獨字義的表面理解,以此引申為“不願就生孩子一事聊天”。此種理解對詞語本身是一種錯誤的用語行為,建議大家規範用語,在使用成語意思表達時,不作字...
《李岩作勸賑歌》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李岩作勸賑歌 李岩勸縣令,出諭停徵,乃崇禎八年七月初四日事。又作勸賑歌,各家勸賑濟。歌曰:年來蝗旱苦頻仍,嚼齧禾苗歲不登。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塵飛爨絕煙,數日難求一餐粥。官府征糧...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興,百姓苦”的原因則是: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築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興,百姓苦”,發人所未發,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不論“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