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殼針孢葉斑病

苜蓿殼針孢葉斑病是一種植物病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苜蓿殼針孢葉斑病
  • 主要發生部位:葉片上
  • 症狀:近圓形的褐色小斑
  • 大小:2-4毫米
症狀,病原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病斑主要發生於葉片上,開始為近圓形的褐色小斑,以後隨病斑擴大,逐漸變為灰白色至近白色,形狀呈不規則圓形,大小2-4毫米。病斑上有不整齊的褐色環紋,散生許多黑褐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特徵

苜蓿殼針孢,分生孢子器葉兩面生,散生,初埋生,後突破表皮,扁球形至近球形。器壁褐色,膜質,直徑80-128微米。發生孢子針狀至鞭形,無色,微彎,一般3-7個隔膜,大小50-130微米×2.5-3微米(前蘇聯資料為20微米×3微米),基部近截形,頂端略鈍。

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脫落的病葉上的分生孢子器中越冬。次年春季,苜蓿返青後遇到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即可先侵染植株下部葉片,以後通過田間多次再侵染,病害漸向植株上部蔓延。對本病尚缺乏深入研究。
分布與危害 在前蘇聯曾有報導。我國的吉林、內蒙古、甘肅等省區也有發生。在氣候較寒冷的內蒙古錫林浩特地區,常見此病發生其危害情況與褐斑病相近,是當地兩種最主要的苜蓿葉病。在甘肅靜寧、西峰等地有時發病也較重。

防治方法

1、草地管理措施 與禾本科牧草混播,可明顯降低發病率。留種草地應寬行條播;冬季燃燒病殘株體,減少次春初侵染菌源;根據當地苜蓿生長發育情況和病害發生情況,第一次刈割利用宜在病害高峰之前,以減輕下茬草的病害程度;播種前認真進行種子的清潔去雜工作,或用菲醌(種子重量的0.3%)或福美雙拌種。
2、藥劑防治 科研地、種子田等,必要時可用以下藥劑定期(7-10天一次)噴施保護:
①70%代森錳600倍液,
②75%百菌清500-600倍液,
③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
④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⑤40%滅菌威(多硫膠懸液)800倍液,
⑥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⑦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等均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