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印染

苗家印染是苗家人印染布、衣、絲綢等物的獨特工藝,其顏色多為傳統製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家印染
  • 地理標誌:同仁地區
  • 工藝:自載的蓼藍,提取靛青色
  • 用途:製作成被面、床單、門帘、枕巾等
具體有以下各種:(1)藍色。原材料是自己栽培的一種土靛,名叫蓼藍(苗語叫“銀”)。用蓼藍的葉子與石灰水一起發酵,沉澱後得的澱粉就是藍靛。取出藍靛泡在染缸里製成藍色溶液,苗語叫做“靛井”,用來染白布、棉紗或絲線,顏色經久不褪。(2)黑色。原材料是山上的野生植物,名叫山柳,主要用葉子,苗語叫“奴皂”。於陰曆九、十月間,將山柳葉採回和水一起蒸煮,熬出褐色的濃液後,去掉滓渣,就用來煮藍布、藍線或藍絲,煮到一定時間冷卻,再把被染物取出來浸到爛泥凼里,約有吃一頓飯的時間又拿到河裡洗掉泥巴,這樣反覆四、五次就染成烏黑的顏色。(3)紅色。用椿樹皮做染料。開染時,刮些較大的椿樹皮,劈成小塊泡在鍋子的水裡,然後用微火慢煮,煮到一定時間,鍋里的水全變成紅色,即取出椿樹皮,再把待染的東西放到鍋里燜煮。這樣經過好幾次,使被染物呈現出絳紫‘色才算完成。(4)黃色。朱黃色的工藝比較簡便,直接將桅子搗爛,放在缸缽里浸漬,馬上就得黃橙橙的顏色用來染物。(5)綠色。用綠條刺(苗語圖刀吹)的皮子加明礬熬成溶液,就可以進行染色。染到一定時候,必須將被染物取出放在屋外過夜,使之飽吸露水,到第二天的下半天照樣又染。這樣反覆三、四次,就染出綠茵茵的顏色。(6)白色。用搗爛的南瓜葉當漂白粉,製成綠水浸泡白布或棉紗,沖洗後暴曬,有時還須灑水,曬乾又泡,泡成又洗,反覆幾次就漂得雪白。另外還有一種結紮的印染法,這個方法既不用印版也不用蠟塗,而是在白布上用麻線結紮排列整齊的結子,一塊布都要結完才著手染。在結紮結子時,有結梅花形的,有結蝴蝶形的,結子與結子之間,象田裡禾蔸一樣,株對株,行對行,四個結子的位置和距離,若是四方形的,統統是四方形,若是平行四邊形的,統統一個樣。結紮的花樣,有單一的,也有兩種交差排列的。染成了便把結子線剪掉,清洗曬乾,就出現一朵朵白花來。以上六種是基本顏色。按配色的道理也可以染出其他的顏色來。根據用途的需要來進行染色,比如做百褶裙,就要將蠶絲染成紅的、藍的、綠的、黃的或黑的,織出成品是苗族最高級的絲織品,苗語叫做“題廟、題慶”,譯義為“青綢、紅羅”。這種布除了用來做裙外,豎屋上樑時用來拉扯屋樑;辦喜事時,報額的人拿著三尺紅羅代替請柬去報喜事日期;春節期間,外地龍燈、獅子來拜年時,就剪一塊“青綢或紅羅”象藏族的“哈達”一樣作為禮物贈送。綠色的布料常常用來做被面或門帘,自然在上面要有刺繡或數紗繡。黃、白、綠、藍、黑的絲線,常常用來編織花帶。皂色布,多半用作頭帕或者用做衣褲的滾邊。結紮花布,主要用做包袱,間或也有用做頭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化學顏料商品化,印染工藝專業化,苗家的印染技術逐步失傳,而今只有作歷史資料記載罷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