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繁殖方法,種子繁殖,分株繁殖,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觀賞,藥用,產地生境,生長習性,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莖平臥。葉2-3片一叢自根莖生出;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達15厘米,寬約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急尖,葉面綠色,葉脈處顏色較深,余較淺,葉背淺綠;兩面均無毛,葉柄長約2厘米;葉舌短,2裂;葉鞘紅褐色。
總狀花序自葉鞘間抽出,總花梗長約3厘米;花成對生於長圓形、長約2厘米的苞片內,苞片遲落;花萼管狀,長1.3-1.5厘米,頂端具3齒,紫紅色,被短柔毛;花冠白色,管長約1厘米,裂片長圓形,鈍,稍較花冠管為長,側生退化雄蕊鑽狀,長3-4毫米;唇瓣卵形,長約1.2厘米,頂端短2裂,反折,邊緣具粗鋸齒,白色,有紅色脈紋;花葯長5-8毫米;花絲長5-10毫米;腺體2枚,披針形,長2毫米,頂端急尖;子房被絹毛。果球形,徑約1厘米,頂端有長約1厘米的花被殘跡。花期:4-6月;果期:6-11月。根莖平臥。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當種子有青變紅時,選取生長健壯的植株作為採種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紅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於陰涼處用篩子瀝乾種子表面水分,最後將種子均勻播於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種子間距1厘米保持沙子濕潤。
移栽定植:沙播種子約4個月後出苗,出苗率大於90%,且出苗整齊。出苗後2個月左右(翌年5-6月)、當幼苗長出2片約4厘米的葉片後,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
成年植株長勢健,蓬徑大,根莖處萌芽數量多,適於分株繁殖,全年可進行。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個小兜,覆土壓實,澆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較淺,勿栽植過深,約半個月萌發新芽。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移栽成活後,進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每月1-2次,9約進行追肥,翌年4約在施肥。實生苗可在定植後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後1年長成株型良好、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
病蟲防治
為害山姜實生幼苗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其症狀是根先發生褐色乾腐,逐漸蔓延至根莖,後期,根莖部腐爛,地上部分萎蔫枯死。在發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0.07%-0.1%溶液噴霧,連續2次,間隔7天,並及時去除感染病幼苗;病情嚴重時,及時將未感病的幼苗進行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