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花神的節日”“火與暗”“春明之時”“七星夜”“塵世重負”“故鄉之約”六輯,匯集了作者百餘篇詩作,包括《銀色之夜》《雨的衣裳》《大象的夢》《春日盡黃昏》《威尼斯靜物畫》等等。其中既有對時空地理的幽微觀察,亦有對塵世生活的思考與抒懷;既有對逝去時間的惋惜,亦有對故鄉深沉的懷念。
作品目錄
第一輯 花神的節日 | 第二輯 火與暗 | 第三輯 春明之時 | 第四輯 七星夜 | 第五輯 塵世重負 | 第六輯 故鄉之約 |
---|
銀色之夜 花神的節日 布魯斯 鑲 聞笛 梳子 孤春山 燕子 曇花 雪聲 雨的衣裳 沐雪 海棠 新郎 元宵節 大象的夢 水仙侶 牡丹 藍夜 墨梅 從前 桃灼 童話 殺菊 杏花 春花散空 | 熱切 石頭經 維摩詰經 墓 甲骨爻 清明 玉問 銅鑼 領受 斧鉞記 鉛字 遺墨記 蛇與法師 空 青銅器 鳴鶴 仗醉 慢光陰 鼓聲 西夏音記 粱歡夢 影 回光 物紅帖 老鎮 火 年輕的一天 | 驚蟄 小說家 雪 春夜行 春日盡黃昏 熱帶印象 生鏽 原始之夜 威尼斯靜物畫 農曆春節 寅時 述楊梅 雪國 木雕 趕捷運 寬行 獅身人 老 吃 一棵樹在想 水曲柳 月相 唇月 阿根廷電影 | 山水來信 撲克 石頭的心跳 爵士 七星夜 嘎查村史 春明 夢見姥姥 雨茶 無盡的回聲 萬物之夜 你的吻落著雨 野柚 霧夜行 禪茶 塵世時刻 南方,南方 皮蛋 雪日聽禪 古代屋宇 食辣記 賣甘蔗的少年 飲香 姑娘雨 | 麥種 雕像 眉州月 李自說 早朝 綠皮火車 茶色時間 世門 鮮花 海 鎖具 柏拉圖之夜 素描 西夏旅館 下班兒 斷橋傳說 石榴鳴 藍色畫布 雪落夜郎 臨帖記 塔里木河畔 謁墓歸來 水做的下午 神隱 | 回家 窗花 除夕 雨夜 長途車散記 追憶 十二個漢子 白鬍子爺爺種鬍子 茫石帖 土命 方言 城市當鋪 曠野 吞聲老 井繩 老房子 一個聲音,沒有皺紋 父親愈種植綠色,靈魂就愈加枯萎 禮物 |
成書過程
由《詩刊》社主辦的“
青春詩會”是中國詩歌界頗具影響力的詩歌品牌活動,是中國文化、文學事業的一項重大工程,也是青年詩人正式亮相的舞台與成長的搖籃。每一屆“青春詩會”,《詩刊》社都會在全中國範圍內發掘十幾位創作實力突出、發展潛力大的青年詩人,集中進行研討改稿,並邀請詩壇前輩與大家廣泛交流創作心得,助力青年詩人的成長。第37屆“青春詩會”於2021年7月30日在太原啟動,啟動儀式後青年詩人與導師們共赴沁源進行詩歌採風和創作交流,他們的作品由長江文藝詩歌出版中心集結出版,並於當年9月舉行“
第37屆青春詩會詩叢”首發式,《花神的夜晚》即該詩叢中的一本。
作品鑑賞
古典主義在《花神的夜晚》中至少有三個方面的表現。首先,它表現為一種講究修辭鍊字的寫作態度。古文傳統已經在白話文運動時遭遇了
滑鐵盧。在某種意義上,中國詩人說的不再是
屈原、
司馬遷或者
杜甫的語言,而是
但丁、
莎士比亞和
狄更斯的語言。詩人的語言被歐化,但他們卻難以習得這種語言背後的邏輯性。他們無意識地寫著纏繞的從句,文本充斥著翻譯味。如何塑造漢語的美學品格,成為了中華民族語言面臨的難題。面對語言,李嘯洋有著某種學院派式的考究作風,執著於用詞的精確。他的詩句乾淨而果斷,必然經過
賈島“僧推/敲月下門”一般的推敲,但又看不出斧鑿的痕跡。譬如《南方,南方》一詩中,流水線上的男人“親手/種下自己的失眠”。在這裡,“種下”這個詞重新獲得了它的生命,就如同“水”在《雨夜》中用“斷斷續續敘舊”獲得生命一樣,也和“酒”因為“款待走進深山的人”而在《鳴鶴》一詩中獲得生命一樣。經過一種陌生化——尤其是一種擬人的手段的處理,《花神的夜晚》擦去了已經被使用數千年的漢語辭彙上的累累灰塵,讓人們會意識到那些被用得毫無脾氣的詞語,原來有如此活潑的生命。
對有古典美學含蘊的“詩料”的獨特關注,自然也是構成《花神的夜晚》古典美的重要方面。在中國兩千年的詩歌寫作歷程中,偉大的詩人前輩們已經為眾多辭彙施予了美學的光輝,鍛造出一大批天然就富於詩意的意象或者說“詩料”。一些論者認為,這種被固定下來的“詩料”是古人的詩意,現代人寫詩仍然用這些內容作為材料,要么是出於無能,要么是出於懶惰。但是,無論是從布魯姆所謂的“影響的焦慮”來看,還是從T.S.艾略特所謂的“傳統”來看,後輩詩歌寫作都不可能和先行者存在事實上的斷裂。事實上,古典詩歌中的美學傳統,永遠為後來的讀者和寫作者敞開著它的召喚結構。面對“古人的詩意”,現代詩人一旦賦予其充分的現代經驗,這種詩意便是自己時代的。《花神的夜晚》用文本說明,古典這個詞,不單可以做歷史主義的理解,更可以從美學風格上進行理解。《吃茶》算是最具代表的文本之一,詩人寫到:“開一碗水。水是莊子的羽衣/玉壺,茅屋,佳士,修竹”。詩中不但羅列出一大串古典的“詩料”,還建造出了一個雅致的吃茶環境,但顯然,在這裡吃茶的人是一個現代人,他有著現代人才有的思維方式,在他看來:“雨是一個人的序,雨的聲音在大地/找根。”詩人在“雨”身上看到的,幾乎是一種關於存在的現代性問題,這已然和“托物起興”的古典詩學大異其趣。至於“書生在竹林穿行”的描寫,由於存在著一個潛在的現代視角,這種描寫自然也就隸屬於虛構的世界。它是一種現代人對古代生活詩意想像。
更重要的是,古典還被詩人理解成一種良足追尋的美學向度,內化氤氳成一種存在方式。就詩集的題目而言,所謂“花神的夜晚”,指向的是一種純粹的審美和靜謐的詩意。李嘯洋接受了布羅茨基關於美學要高於倫理學的觀點,在詩歌中給予美學無以復加的崇高地位。花神就是他唯美世界中的一個動人形象。或許是受到博爾赫斯《夜晚的故事》的啟發,又或許如他自己說所那樣是有感於中國古詩詞中對夜晚的抒情性描寫,夜晚一詞在他的修辭系統中成為了寧靜的場域,幽棲的所在,同時也是詩意的象徵。這種非功利非實用的美學品味,讓詩人得以從現實庸俗中逸出,專注於另一個看似與現實無關的古典境界中。他瑣碎又乾脆,謙和又幽幻,時而像是一個憂鬱的書生,時而又仿佛一個溫文爾雅的士大夫。在《從前》一詩中詩人描寫那個潛在的情人“像一株翠綠的松竹/朝我走來”,在《燕子》一詩中詩人認為“燕子是花神的前哨”,在《鉛字》一詩中詩人覺得鉛字是“受了活的刑罰,周身滾燙”,在《空》一詩中詩人能看見雪“下進古典的記憶里”……毋寧說,詩人正是通過古典的濾鏡和世界建立起了獨特而密切的聯繫。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李嘯洋,現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詩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電影學博士學位。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北京電影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各一項。劇本、詩歌、小說、論文發表於《中國作家》《詩刊》《花城》《當代電影》等雜誌。曾獲《星星》詩刊年度大學生詩人獎(2018年)、第九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扶持青年優秀電影劇作計畫”獎(2019年)、第四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優秀論文獎(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