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圈絨泡菌

花生圈絨泡菌

2014年6月在河南南陽,駐馬店等地花生田裡,相繼發生了花生下部莖並向上蔓延的一種病害,後陸續又在芝麻玉米等發現了該病害。2015年6月,此種病害又在上述等地方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生圈絨泡菌
症狀,病菌診斷,發生特點,防治方法,

症狀

在綠葉植物上,由莖,葉柄向上擴展,莖和葉柄上形狀看似蟲卵(子實體),呈念珠舉牛拔請密集排列,不相互粘連,又似外被白膜的黑粉包,用手一摸成黑色粉末。在葉背及葉緣部位呈盤(碗或環)狀白色,灰色,或褐色泡沫狀斑塊或者突起(子實體破茅潤裂),內有密生的小黑點,葉面亦有散生的小黑點。此症狀之前沒有出現過,很多人不知道什麼病害或誤認為是黑粉病或煤污病拘幾察等。

病菌診斷

取病害白色物質及小黑點用顯微鏡觀察,白色物質為無色透明的薄壁組織,小黑點為密生的小孢子,為薄壁組織內生,孢子形態為圓形,深褐色。根據形態特徵,符合黏菌特徵。經田間症狀,室內形態學鑑定以黏菌專家南京師範大學陳雙林教授背照道鑑定,花生植株上出現的病菌為圈絨泡菌。

發生特點

發生特點:多發生在潮濕,雨水多或施用未充分腐循碑戶熟有機肥料的田塊,一般為腐生菌。涼爽潮濕的氣候便於孢子向葉緣以葉面擴散和運動。田間機械操作,人和動物的田間活動,設己凳肯氣流及雨水均能加快病菌的擴展。2014年6月,2015年6月南陽,駐馬店等發生的地方,都屬於連雨過後。另外有逐步擴大的趨勢,在多種作物以及雜草上都有發生。

防治方法

1.上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整地滅茬,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2.發病初嬸鍵婆期,噴灑豐洽根保600-800倍液(2014年2015實地驗證,效果明顯)或者其它類似藥物。
圈絨泡菌在花生葉的莖部及葉片上蔓延,嚴重影響了花生的光合作用,從此角度上講,它也是一種病原體(但不符合柯赫法則)。為控制該菌在下年度繼續危害,在作物收穫後,應立即進行滅茬深翻等農事操作,減少地表未腐熟的有機質等。(以上借鑑了花生學報2014王振宇的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