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水庫

花溪水庫

花溪水庫位於南明河上游花溪河段,地處貴陽花溪區,下游距花溪僅3千米,距貴陽市市區僅20 千米,壩址以上控制面積為315 平方公里。該水庫於1958年7月開始動工興建,1959年7月大壩完工,1960年6月開始蓄水,1962年6月開始發電。2002年至2003年又對水庫大壩進行了大壩回填及加高、溢洪道改造及防沖處理、新建泄洪隧洞、防滲帷幕灌漿、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及配套工程,並將花溪水庫原來採用的吳淞高程系統改成黃海高程系統,換算關係為:黃海高程=吳松高程-2.6 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溪水庫
  • 位於南明河上游花溪河
  • 地處:貴陽市花溪區
  • 控制面積:315平方公里
  • 竣工時間:1959年7月
  • 堤壩類型:混凝土重力壩
  • 最大壩高:51.6 米
  • 壩頂長:384 米
  • 壩頂高程:1146.00 米
  • 正常蓄水位:1140.00 米
  • 相應庫容:2300萬立方米
  • 防洪限制水位:1137.90 米
  • 相應庫容:2000萬立方米
  • 設計洪水:1142.1 米
  • 校核洪水:1145.00 米
  • 總庫容:3140萬立方米
發展歷史,主要意義,

發展歷史

花溪水庫如今又稱花溪湖,興建於上世紀“大躍進”年代,當時由蘇聯專家精心設計。壩型為雙支墩空腹大頭壩,壩頂高程為1143.4米,最大壩高達49米,正面題有“花溪水庫”四個擘窠大字,字型傾斜,顏精柳骨,龍飛鳳舞,遒勁深峻,飄逸雋美,正是時任省委書記兼省長的周林所題。其水利樞紐主要由此大壩、溢洪道、引水管道、壩後廠房、放水底孔、花阿聯庫等六個工程組成。1960年初蓄水運行後,正常蓄水位高程為1137.9米,總庫容達238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供水為主兼有發電功能的中型水庫。每年可向貴陽市區供水5880萬立方米,確實緩解了下游水環境矛盾。
花溪水庫修建後期,也發生了一次意外。那時,以赫魯雪夫為首的前蘇聯政府因與中國政府不合,最終決定於1959年6月將援華專家全部撤走。奉命限時回國的蘇聯專家職業道德十分高尚,一直將興建中的花溪水庫視為自己的掌上明珠而呵護著,當然依依難捨。臨走時還在花溪區副區長兼該建設工程的副指揮長羅文英等人陪同下至水庫巡視了一遍,將工程後期修建中的諸多問題再三鄭重交代。其之深重感情及認真負責令在場之人肅然起敬,感動不已。
花溪水庫蓄水運行後,確實經受過無數次洪水恣虐衝擊之考驗,證明了它的工程質量上乘。如1961年夏,大雨連綿、洪水暴長,新建才一年的水庫成為眾人最為擔心之處。據筆者採訪的賈開文、馮增才等幾位老人講,當時排洪管道噴出之粗大水柱如直線般彪出,氣勢如虹。那時松柏山水庫還未籌建,其直至七十年代中期才修建。那時上游無任何水利樞紐幫其抗洪,緩解重員。眾皆曰,只要此次能順利渡關,今後就不必再擔心。而水庫大壩果真任憑洪水猛漲、衝擊拍打,巋然不動,眾皆鬆了口氣,對其刮目相看。其就如此屹立兩高峽四十餘年。

主要意義

新世紀之初,市區人口劇增,經濟迅猛發展,水量供需日益突出。隨著“南明三年度清”工程的實施,萬眾矚目的花溪水庫擴建加高工程終於2002年2月27日動工。國家總投資5000萬元。項目主要包括大壩回填加高、防滲帷幕灌漿、新建泄洪隧洞、溢洪道改造、大壩安全設施及配套五個分工程。經過半年苦戰,該工程終於9月出完工。新壩增高兩米後,庫容量增加了1000萬立方米,新增防洪庫容由零增加到1140萬立方米,對松柏山至花溪水庫間176平方公里範圍內產生的洪水具有攔蓄削峰能力,使花溪防洪能力達到100年一遇、貴陽市防洪能力達200年一遇,保護人口達130萬。總庫容增加到3140萬立方米,每年可向貴陽市供水7420萬立方米,完全改善了市區供水困難的尷尬局面。在改善了花溪旅遊環境及天河潭景區的旅遊條件的同時亦改善了貴陽市環境用水,如枯水期可為南明河提供不低於0.45立方米/秒的環境用水。還有,增加了花溪電站發電量,由原來的462千瓦/小時增加到936千瓦/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