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2004年命名的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橋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uāqiáocūn Mínwěiyuánhuì
- 性質:地名
- 國家:中國
花橋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2004年命名的行政村。
花橋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2004年命名的行政村。地名含義是村的基層領導單位,負責處理村民的內部事務和當地的經濟領導工作,領導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歷史沿革2004年成立該村委會,2016年廢除。...
花橋村村民委員會 花橋村村民委員會,1958年設立,199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地處花橋用地,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東郊公社稱花橋大隊,1966年7月後隸屬花橋公社管轄,1983年更名為花橋村,1998年與常勝村合併,更名為香花橋村,2000年隸屬城廂鎮,2002年劃歸開發區管理。
1995年6月20日,撤銷花橋鄉設立花橋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花橋鎮轄花山、花橋2個居委會,馬塘、遠井、蘇家、貫門、白井、茶山、青田、泥塘、香井、中塘、劉陽、唐家沖、陳江、樟樹坪、唐家嶺等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5個居民小組,144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花橋鎮下轄3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
花橋村是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平里鎮下轄村。概況 花橋村轄10個村民組,373戶,1365人,其中:勞動力884人,外出務工470人。總面積23.66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33200畝,茶園面積1511畝,水田面積889畝。目前村淨資產679.71萬元,可經營性資產280.79萬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21.854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61....
方前村是浙江省三門縣花橋鎮轄村,位於三門縣第二大山長大山腳下。離鎮所在地南4公里,東毗上泮村,南里院水庫與臨海縣小芝鎮南豐村一山之隔,北鄰雙洋村,由方前、西山兩自然村組成。155戶,1000人;山林2704畝,土地210畝;村集體固定資產1.93萬,201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6700元,主要來源於承包款;村民主要...
1984年組建采花橋村民委員會。採花橋村主姓鐘、雷、黃、王、賴、溫、吳等7姓。其中鐘姓人口最多,有120多人,鐘姓遷自福安前洋,聚居採花橋和白梅嶺村。雷姓從柏柱洋山坪村遷來,居住採花橋,人口90餘人。土地革命時期,村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革命,有11位革命者英勇犧牲。經濟現狀 採花橋村山巒起伏,山...
陶家村村民委員會 陶家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陶家自然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為花溪鄉下屬行政村,1956年撤區並村為花橋鄉管轄,1958年8月成立花橋人民公社時為陶家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時為陶家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8月區域調整時撤銷。
陸巷村村民委員會 陸巷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窯陸巷自然村取後二字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屬金城鄉管轄。1956年撤區並鄉,為花橋鄉管轄。1958年8月成立花橋人民公社時為陸巷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時為陸巷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8月區域調整時撤銷。
周涇村村民委員會 周涇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周涇自然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屬花溪鄉管轄,1956年撤區並鄉歸花橋鄉管轄。1958年8月成立花橋人民公社時為周涇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時為周涇村民委員會,2000年11月區劃調整時撤銷。
花橋村隸屬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博南鎮,距鎮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71公里。東鄰桃新,南鄰東莊,西鄰博南山國有林,北鄰新田村。轄鐵廠、麥園邊、小花橋、大花橋、芭蕉箐等5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31.43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氣溫14.2℃,年降水量1069.1毫米...
聚楊村村民委員會是1958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聚華涇、楊家浜兩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為花溪鄉下屬行政村,1956年撤區並鄉為花橋鄉管轄,1958年8月成立花橋人民公社時為楊家大隊,1982年1月因重名更名為聚楊大隊,1983年政社分社時為聚楊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11月區域調整時撤銷。
祁巷村村民委員會 祁巷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祁巷自然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屬金城鄉管轄,1956年撤區並鄉,歸花橋鄉管轄,1958年8月成立花橋人民公社時為祁巷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時為祁巷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8月區域調整時撤銷。
車坪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此處地勢平坦,舊時抗旱,就在溪岸邊安裝很多筒車汲水灌田,而出了名的就叫車坪,故而得名車坪。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屬懷化縣花橋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花橋人民公社;1963年花橋公社車坪大隊;1975年花橋公社車坪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屬花橋鄉車坪大隊...
詹梨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取境內“詹家山”、“木梨垬”兩自然村名稱各一字組成詹梨,故得名詹梨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3年屬花橋鄉;1954年屬花橋初級社;1956年設花橋高級社,屬之;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建制,成立五星人民公社,花橋大隊屬之;1961年建花橋...
新浦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在新浦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民國後期屬安亭實驗鄉,1950年隸屬新安鄉,1956年撤區並鄉為花橋鄉管轄,1958年8月成花橋人民公社時為新豐大隊,1982年因重名更名為新浦大隊,以梅浦、新婁兩自然村各取一字。1983年設為新浦村民委員會,2000年11月區劃調整時...
山羊頭村村民委員會,1995年成立時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址地形似山羊的頭,故而得名山羊頭。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屬懷化縣花橋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花橋人民公社山羊頭大隊;1963年花橋公社山羊頭大隊;1975年花橋公社山羊頭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屬花橋鄉山羊頭大隊;1995年中方縣花橋鎮山羊頭村民...
利家坡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子依山坡而建,因板栗樹較多,取名栗家坡,後改栗為利,故而得名利家坡。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屬懷化縣花橋區第八農會;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花橋人民公社利家坡大隊;1963年花橋公社利家坡大隊;1975年花橋公社利家坡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屬花橋鄉利家坡...
光星村村民委員會 形成於1984年,光星”為原生產大隊,故此得名。1994年7月在高家厙闢建百顆星工業區(私營經濟工業區),有20多家工業實體企業。地名來歷 沿襲原生產大隊名稱得名。地名含義 “光星”為原生產大隊,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1984年,原光星大隊改名為光星村。1996年3月,原光星村、花橋村合併,...
魚梁橋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魚梁橋村的地名。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以後設立大隊。1984年撤大隊設立村,隸屬新陽鄉管轄。2005年區劃調整將合灣村、鐵塘村和花橋村合併設立花橋村,將魚梁橋村、中心村合併設立魚梁橋村。2015年鄉鎮區劃調整將新陽鄉、仙霞鎮合併為左權鎮。2016年區劃調整將漁梁橋村、花橋村、合併...
瓦罐窯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瓦罐窯”燒制瓦罐的地方;“村委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49年為花橋鄉燒田村,1953年合作化時為紅光農業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花橋公社紅光大隊,1965年併入城關鎮仍為紅光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按當地早年有人在此燒過瓦罐窯而更名為瓦罐窯大隊,現已...
510682002206220花橋村村民委員會 510682002207112箭台村村民委員會 510682002208112桂泉村村民委員會 510682002209220清流村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皂角街道位於什邡市城郊,包圍了什邡市北、東、南三方,廣木公路、德什公路、藍劍大道等五條省市交通幹道從街道穿境而過,距成都市60公里,距德陽市20公里,幅圓...
成立花橋人民公社,屬花橋人民公社板橋生產大隊;1968年板橋、花橋生產大隊合併為花橋大隊,屬花橋大隊第18生產隊;1984年,人民公社改鄉,花橋公社更名為花橋鄉,屬花橋鄉花橋村民委員會;1985年花橋鄉更名為華林鄉,屬華林鄉花橋村民委員會;1998年撤鄉改鎮,華林鄉更名為華林鎮,屬華林鎮花橋村民委員會;1998年遷入...
1995年6月,東灣鄉的洶洲、花橋2村併入。行政區劃 2011年末,水東江街道轄水東江、橋頭、東鹿、鹿歧、電廠、新和等6個居民委員會,以及雙洲、油洲、花橋等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2個居民小組、46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水東江街道下轄8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南王嶺。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東江...
屬荊門州西北鄉管轄;民國時期屬博愛鄉第七保管轄;1949年屬荊門縣第三區付集鄉管轄;1955年農業合作化屬成立龍山初級社管轄;1957年屬龍山高級社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屬龍山大隊管轄;1981年屬謝花橋大隊管轄;1984年撤大隊設村,謝花橋大隊更名為謝花橋村村民委員會,屬謝花橋村村民委員會管轄;1996年因人們...
公橋大隊 公橋大隊是1958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乾隆年間建造的徐公橋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劃入公橋鄉,1956年撤區並村為花橋鄉管轄,1958年8月成立花橋人民公社時為公橋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時為陶家村民委員會,2001年8月區域調整時撤銷。
火塘洞 火塘洞,該地名來源於山洞信息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居址處一洞穴里有池塘而得名火塘洞。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屬懷化縣花橋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花橋人民公社排葉大隊;1963年花橋公社排葉大隊;1975年花橋公社排葉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屬花橋鄉排葉村民委員會。
頜橋亦稱花橋。是侗族的一種交通風俗。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湖北等地。多建於交通要道。方便行人過往歇腳,也是迎賓場所。通常由橋、塔、亭組成。用木料築成,靠鑿榫銜接,風格獨特,建築技巧高超。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縱橫交錯,結構極為精密。...
九十殿,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原轄區內房屋眾多,故用九十來形容,得名九十殿。歷史沿革 九十殿原分屬黃池、花橋、趙橋3鄉,1971年由宣城縣劃屬蕪湖縣未置鄉。198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從3鄉中劃出7個村民委員會,成立九十殿鄉,以當地古廟宇九十殿命名。駐地九十殿村,距縣城灣沚鎮11千米。
2016年1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7號批准石阡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調整後,石阡縣轄湯山街道、泉都街道、中壩街道、龍塘鎮、本庄鎮、花橋鎮、五德鎮、白沙鎮、河壩鎮、國榮鄉、龍井侗族仡佬族鄉、聚鳳仡佬族侗族鄉、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甘溪仡佬族侗族鄉、石固仡佬族侗族鄉、坪地場仡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