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植物形態,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鑑別,主要價值,
植物形態
大型落葉藤本;著花短枝長5-7厘米,直徑4毫米,著花長枝達25厘米,直徑6毫米,花期前被短絨毛,果期近禿淨,皮孔相當顯著;隔年枝禿淨而稍粗糙,直徑5-10毫米,髓茶褐色,片層狀。葉薄革質,倒卵形,長8-14厘米,寬5-9厘米,頂端突尖至短漸尖,基部狹圓形至淺心形,兩側基本對稱,邊緣有不甚顯著的硬尖頭小齒或短睫狀小齒,腹面深綠色,潔淨無毛,背面幼時或多或少地被有星散的星狀絨毛,老時逐漸禿淨,僅在中、側葉脈上和脈腋上留有絨毛,葉脈相當發達,在背面強隆起呈圓線形,側脈7-8對,上部幾對常在上段分叉,橫脈很顯著,網狀小脈相當發達;葉柄水紅色,長3-4厘米,初被短絨毛,後漸禿淨。花未見。果單生或1序2果;果序柄和果柄均被短絨毛;果暗綠色,幼時被黃褐色絨毛,後漸禿淨,有黃褐色斑點,成熟時近球形,兩端近截平,直徑2.5厘米左右。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0-1600米山地的叢林中。
分布範圍
產貴州印江和安龍等縣。模式標本采自印江。
植物鑑別
本種與倒卵葉獼猴桃 A. obovata 近緣,其區別點是植物體遠較粗壯;葉較厚,葉背除星毛外,中、側脈還被黃褐色絨毛;萼片多1片(5片)。它與中華獼猴桃 A. chinensis 亦頗近,但其葉形和葉背稀薄的毛被以及綠色的果皮容易與之區別。
主要價值
本種果實較大,毛被早落,果子成熟時已完全禿淨,經濟性狀較好,值得注意培養。
藥用價值: 根:清熱利水,散瘀止血。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