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2004年李六乙執導新戲劇)

花木蘭(2004年李六乙執導新戲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木蘭
  • 導演:李六乙
  • 編劇:李六乙
  • 主演:英子、陳霖蒼、江其虎、孫路陽、劉金泉等
  • 類型:新戲劇
  • 首演時間:2004年6月25日
  • 首演地點: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實驗小劇場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製作,演出信息,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大戰之後,屍體橫陳,硝煙散盡,戰場肅颯。木蘭毫無得勝後的喜悅,一人孤寂、木然地飄然而至。女扮男裝,離開粉黛紅衫十餘年,馳騁疆場,面對鮮血殺戮十餘載——成為男人十餘年。她已然忘卻自己是女人,可女人的天性卻在心中暗流涌動。為了責任、榮譽和信念不得不掩飾,沒想到這掩飾卻把她自己扭曲,更沒想到這掩飾已然成為真實。可怕的真實與真實的真實猛烈撞擊。花木蘭已然不識自我,忘卻了真正的自己。順著血泊流去的方向,木蘭尋跡而去,在殷紅的溪水中,潺潺的流水中,她看見了自己的面容。追尋著自己的陌生,熟悉;似曾相識,又不敢相認。木蘭便開始在一個流動的水世界中尋找自己。追問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
在尋找的過程中花父、張冠、李戴三個或是真實,或是虛構的人物徐徐而至。真實?真實中的真實?幻覺?幻覺中的幻覺?痛苦、掙扎、剛毅、絕決,所有的一切在水的世界中淨化和展現。一滴水,晶瑩、閃亮、純潔。即使不再去探究其更深層次的主題和意義,這時的花木蘭已經成為一首悲壯之歌,匯入潺潺流水之中,足以讓人們聆聽、品味。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花木蘭英子----
花父陳霖蒼----
張冠江其虎 ----
張冠孫路陽----
李戴劉金泉----

職員表

出品人製作人監製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配樂道具服裝設計
妮子、高玉平妮子楊乾武李六乙唐宇李六乙郭文景曉濤李英傑
職責負責人
舞台監督
林以專
舞台設計助理
呂波
燈光操作
趙強
燈光設計
譚韶遠
燈光設計指導
易立明
舞美設計
嚴龍
唱腔設計
韓劍光
化妝造型
英姝
執行製作
林以專
平面視覺設計
趙猛
指揮
田春明
配器
郭文
京胡
王彩雲
打擊樂
李中華、金亮
笛子
姚陽
裝置
岩岩
字幕
王翠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花木蘭(2004年李六乙執導新戲劇)
    花木蘭
    演員:英子
    巾幗英雄。女扮男裝,勇敢、偉大,代父從軍十餘年。戰爭過後,忘卻自己是女人,已然不識自我,忘卻了真正的自己。內心掙扎吶喊過後,開始尋找真實的自我。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在創作背景上:“送兒還故鄉”展現了花木蘭的女性剛強之下的百般柔美,其意境讓李六乙有了創作一個與以往全然不同的《花木蘭》的衝動。
在舞台美術設計上:嚴龍的設計在傳統和現代中找到了最佳的契合點。一個雪白的浴盆,兩把座椅,飄浮在浴缸中的花瓣,簡潔、明快;散布在舞台各處,繪上臉譜的泥胎。舞台既保留了戲曲一桌二椅的寫意美學風格,又把現代審美的特質融入其中。
在音樂上:郭文景在傳統中尋求突破。弦樂只有一把二胡,一把特製的低音二胡。打擊樂卻有三十餘種,卻只有兩個人操作。樂隊的動作也成為了表演。

演出信息

主創單位
出品
北京李六乙戲劇工作室
承辦
北京才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協辦
朗景藝術工程設計製作公司、北京太陽立明舞台設計有限公司、蘇州太陽舞台技術有限公司
網路媒體支持
新浪網
演出場次
演出時間演出地點劇場
2004年6月25日——2004年7月4日
北京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實驗小劇場

作品評價

《花木蘭》不能以好壞來評論,它的實驗性非常值得尊重。(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于丹評)
從藝術呈現這個角度上講,該劇在念白、台詞的韻律感上,在唱腔的安排上,在演員形體的雕塑感上,以及戲曲身段,還有鑼鼓的運用,觀眾都能很鮮明地感受到整部戲內在的節奏。(中國文聯理論室副主任、評論家李春喜評)
《花木蘭》在與觀眾達成共鳴上有些欠缺,巾幗三部曲,延續的是同一種表現方式,包括語言、音樂和舞台布景。在《穆桂英》出現的時候,觀眾還有很強的震撼感,可是到了《花木蘭》,沒有超越《穆桂英》,觀眾可能會覺得單調、沉悶。(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副院長羅錦麟評)
《花木蘭》從女性的角度質疑了戰爭中的英雄主義,比較細膩地描摹、揭示了女兒家的心曲、情愫、天性。於是,戰爭的血腥和猙獰,男性中心話語的霸道和武斷,女人處境的被動和天性的被扭曲,立即顯露出來。理念是清晰的,組合是精粹的,色彩、線條、層次是講究的,身段、動作、唱腔特別是音樂是新穎別致的。(北京聯合大學中文系主任、戲劇評論家周傳家評)
李六乙嘗試用戲曲形式,他把傳統戲曲舞台上的桌子改成浴缸,而兩邊的太師椅則保持不動。整個舞台抽象、簡明,以純黑為背景,使得燈光和色彩非常絢麗。李六乙決定把浴缸的意象用到絕處,這種劇情充滿了設計感,但從另一方面講,有時候會顯得牽強,不自然,束縛了劇情的發展。可以說,成也浴缸,敗也浴缸。說成。浴缸,望文生義,意指欲望、淨化、展現真實自我等等,李六乙是把浴缸當作絕對價值來表現的,宣揚人慾,摒棄戰爭加諸女人之上的束縛,刀馬旦是戲的一大看點。說敗。由於有了所謂的絕對價值,李六乙的二元論顯得乾燥粗陋,台詞大而空洞,缺乏戲劇語言必要的黏性,像被嚼過的甘蔗,有一點甜,但很澀。該劇中的女英雄只會喊要人慾的反戰口號,不太有說服力。(《北京青年周刊》編輯劉春評)
《花木蘭》沿襲了《穆桂英》的問題,還是走形而上的路線,拉開架勢要做一部“觀念戲劇”,也被稱為“純粹戲劇”或“新戲劇”。在這裡,花木蘭這個傳奇人物和她的傳奇經歷,作為承載李六乙思想觀念的“容器”,被高度地抽象化和象徵化了。《花木蘭》被賦予的女性意識和女性觀念,突出了主人公性別意識的覺醒,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使她迷失了自身,她要尋回女兒身;而人世間對英雄的呼喚和期待,以及父親所代表的男性社會對她的要求,也使她有一種認同感,覺得男人能辦到的事女人也應該能夠辦到。二者恰好構成了花木蘭的內心衝突,或者說,是她遭遇的兩難困境。然而,這種矛盾明顯帶有虛構的性質,它並不來自真實的社會性存在,它是學者書齋里的產物。女性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問題有很多,哪一個都比這個問題更直接、更迫切。實際上,它也不是花木蘭感到興趣的問題,如果一定要讓花木蘭思考這個問題,那么,首先就要說服觀眾相信花木蘭能夠思考這個問題,而李六乙沒有這樣做,至少沒有做得更好。在這裡,他將男人、女人本質化了,這是黑格爾慣用的伎倆,其結果是使對象化了的男人和女人喪失了生命的豐富性,成了簡單的性別符號和概念。就像女人不必總是和“水”這個意象相聯繫一樣,英雄行為也不完全屬於男性、男性社會或男性權力。男人不必成為英雄,女人未必不能成為英雄,這一切都與性別身份無關。而花父近乎偏執地要將男性世界、君威神權、英雄氣概一體化,只是注意到了它們和的一面,忽略了和而不同的一面。他與花木蘭的關係,也只是強調了他為君威神權代言的身份,忽略了父女之間的血緣和親情。從這個意義說,李六乙的思考不僅糙了和淺了,而且有些誤入歧途。這也有點像他在劇中使用的語言,用力太大,就過了。(《北京日報》文藝周刊主編解璽璋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