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花朗村距鎮雄縣城86公里,東面鄰花朗鄉林正村,西面鄰文閣,北面鄰威信縣。轄灣頭、大地等2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07戶,共4698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4698人,勞動力2180人。
整個村委會土地面積21969.7畝,海撥1300米,年平均氣溫12.6度,年降雨量1100mm,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957畝,林地6371畝,人均耕地0.84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1元。
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今後花朗村的發展重點主要是種植、養殖,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000元。
村民小組或自然村:大坡,尖山,龍塘,上街,塘灣,灣頭,新街,以那,寨頭
自然資源
花朗村委會位於花朗鄉東面,到鄉道路為通路,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4.65平方公里,擁有林地6371畝,耕地總面積3957畝(其中水田165畝,旱地3792畝),人均耕地0.84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烤菸等作物。
基礎設施
花朗村委會目前已實現電通、路通、電話通,整個村委會共有580戶通自來水,1007戶還在飲用井水,1007戶還在飲水困難,1007戶通電,417戶通有有線電視,417戶農戶擁有電視機,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為2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237戶。該村委會進村道路為硬化水泥土路,到鄉交通方便,村內主幹道均為砂石路面。
農村經濟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1%;畜牧業收入18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6%;林業收入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7%,勞務收入53萬元。農村人均總收入150元,人均純收入931元。 該村委會村民的住房以石木結構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已有320戶村民的居住房變成了磚混結構,土木結構的居住房還有449戶,還有23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6年底村轄共擁有汽車10輛,機車59輛。
人口衛生
花朗村委會是以漢族、苗族為主,其中漢族4553人,苗族94人,其他民族51人,勞動力總數為218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717人,外出務工人數為420人。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民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至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937戶,總計3796人。參與率為8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有村醫生3人,享受低保人數367人。
文化教育
村轄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209平方米,擁有教師28人,在校學生940人,其中小學生人數598人,中學生人數362人。
社會事業
花朗村是花朗鄉黨委指導聯繫的縣級黨建示範點。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花朗鄉黨委緊緊結合“五個一”、創建“七個有”目標,細化黨建目標管理責任制各項指標,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以基層黨建示範點創建推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
強化組織建設,打牢創先爭優平台。籌集資金5萬餘元,通過兩個月努力,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成精品工程,徹底改變了為民服務環境;針對黨員集中學習難實際,在下寨等5個村民組建起黨員集中學習點,做到“四個一”,即:有一間學習室、一套電教設備、一套學習教材、一本學習記錄;投資近5萬元建起農家文化大院、計生文化大院和廉政文化大院,搭建了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精神文明、交流致富信息、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載體。
花朗村黨建示範點的成功經驗,為該鄉樹立了可聽、可信、可看、可學的先進典型,在全鄉營造出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目前全鄉其他4個村在花朗村的示範帶動下,全部實現“五個一”、“七個有”創建目標。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9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05.5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全村貧困面大,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還處於溫飽線以下,貧困程度深,在貧困人口中缺乏資金、技術、勞力的三缺現象普遍,生活靠救助,基本沒有自生能力。 2、基礎設施差,交通不暢,村距縣城八十六公里,只有一條砂石路,且路窄、坡陡、彎急,天天堵車,十幾個小時還不能進城。缺電,我村沒有農網改造,靠一個小型水電站供電,豐水期三天兩頭斷電,枯水期三月五月無電,缺水。我村缺水特別嚴重:一是沒有主要水源,全村人畜飲水主要靠井水,井水的來源要下雨後才有,而且水質含量高,氟中毒沒跑脫一人,人人都是氟斑牙患者。枯水期幾個月要到兩公里以外的威信縣境內取水。二是水力設施差,有一部分人用上聚乙稀管輸水管是最先進的,其它都是人力來挑,全村有幾百口水井,容量每口都不超過5立方。 3、產業單一,由於受交通閉塞的制約,我村主要產業僅靠種植糧食和烤菸,沒有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收入微薄。 4、勞動者素質低下,農村勞動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無一門實用技術,嚴重製約著勞動報酬的增加。 5、自然災害頻繁,基本上是無災不成年,每年的風、洪、冰雹災多次襲擊,靠天吃飯的格局已經形成。 6、教育、醫療衛生沒有保障。我村教育設施近年來有所改善,但是有五個村民組的校點距離太遠,有距校點5公里的村民組,教育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醫療衛生就更困難了,平時村民就醫靠鄉、村衛生院,由於鄉村衛生院無任何醫療設施機械,技術力量又差,主要還靠其他個體醫生,重病大病必須到縣城(86公里外),或鄰近的威信,連照片(拍X片)都要外出才行,給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我村依託擁有的土地、林地資源,在鞏固發展好糧食、烤菸的基礎上, 大力搞好經濟林果產業開發,力爭發展到戶均一畝致富林(林果)。 2、搞好以黃牛、生豬、山羊為主的畜牧業開發,擴大養殖規模,改善傳統的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思想,增強商品意識,把畜牧業發展壯大,戶均存欄10頭以上,年出欄5頭以上。 3、依靠政府支持,搞好道路交通建設,解決農村缺水、缺電問題,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4、搞好九年義務教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質,把勞務輸出形成主要產業。通過努力,把我村建設成為和諧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