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桃舞(花挑)

花桃舞

花挑一般指本詞條

花挑舞,源於河南信陽固始縣,也稱固始花挑舞,又稱花挑子,經過江淮流域四百多年的流傳成為了一種別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傳承價值。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花挑群舞源自信陽固始,在固始縣流傳400年余歷史,廣泛流傳於江淮流域。《固始花挑》是信陽市獨有民間舞蹈形式,經過藝人們代代相傳,加工錘鍊,已成為江淮流域眾多民間舞蹈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是豫南地區民間舞蹈優秀精品。

道具是一支細軟而有彈性的竹製扁擔,纏以彩紙,兩端各懸掛一隻竹藍,竹藍外沿扎滿彩花。表演時一女性擔起“花挑”舞動,形成舞蹈狀態。各鄉鎮均有表演“班社”,其中以蔣集為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桃舞,花挑子
  • 地理標誌:河南固始
簡介,由來,內容,榮譽,

簡介

清朝時期,周宰相家和洪總兵家是商城頭等大戶。為顯示各家的財富,每年於元宵節各請數班藝人,組織花燈會斗演。這年,周洪兩家從正月十三日就開始比著出花燈以爭高下。只見周家出茶傘:劉二組趕會,洪家就出花車,花二嫂走娘家,周家出花船唱情,洪家就出以划船賣俏,周家又出叉群舞,洪家就出大頭和尚度柳翠,周家出五能上能下破曹,洪家就出騎驢薦賢。你放蝴蝶,我玩蛤蟆,真可謂是爭奇鬥豔。才百姓可大享了眼福,都夸兩家花燈不相上下。

由來

數日後,現有的花燈形式都已出完了。對此問題,兩家的少爺和請來的紅燈班藝人都在苦思冥想。這時,周府少爺忽見夥計挑來一擔新平菜往廚房走去。他靈機一動,忙叫來藝人,把他的想法吩咐一番。藝人們欣喜若狂,忙找來扎匠,設計一副桃子,讓一名小旦挑著。左配一名小丑,歷伴一名采旦,吹鼓手們敲鑼打鼓風風火火地上街了。人們驚奇的觀看著,可誰也不這叫啥燈。等燈心子唱了幾段詞後,領班藝人高呼:“哎,花挑順風嘍。。。”這時人們才知道這支燈叫花挑。從那以後,花挑就興開了。每逢年過節,朝山廟會,只要有花燈會,必有花挑這支燈。

內容

花挑舞以信陽固始縣蔣集鎮三人花挑舞為代表。三人花挑舞系抒懷三人舞,主要表現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花挑舞”動作舞步輕盈,舒展,大方,舞資優美,表演細膩。它的主要道具是一根兩米長細而軟的竹製扁擔,上用竹條扎制一弓形花蓬,兩頭各系花籃,花蓬,花籃上有五顏六色的紙花。表演時一女性擔起“花挑”舞動,形成舞蹈狀態。

榮譽

《花挑舞》的改編始於1956年,第一次全國文藝採風時期,固始花桃表演時,男女混編,有一定情節。第二次改編始末於1958年。第三次改編於1983年,此次採取全部更換年輕演員,對服裝,道具,舞蹈動作,音樂均進行了改編和再創作。基本形成群舞模式。1983年曾參加全國首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匯演比賽,榮獲三等獎。如今,花桃舞已經成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