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島村

花島村

澤庫鎮花島村位於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南端澤庫鎮駐地東、澤長線北側,地處沿海五壘島灣畔。該村占地7150畝,其中,耕地面積1780畝,灘涂1000多畝。居民510戶,人口115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島村
  • 行政區類別: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市南端澤庫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地理位置: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市南端澤庫鎮駐地東、澤長線北側
  • 面積:7150 畝
  • 人口數量:1150人
  • 著名景點:花石山龍王廟
  • 耕地面積:1780畝
村莊歷史,相關人物,風景特色,簡介,習俗,地圖信息,

村莊歷史

花島村建於明代,據村志記載,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于姓從今榮成花園村遷此安居,因坐落於半島之上,又多野花,故名花島。
花島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流傳至今的廟宇、廟會盛況仍讓人流連難忘。有關清代於登蘭的逸聞故事也家喻戶曉。

相關人物

於登蘭,清乾隆年間江南巡撫徐士林的侍官。當地民眾中流傳有於登蘭“曬銀虧秤”的故事。於登蘭辭官歸里後,帶回的銀兩整十市升,幾個月之後的一天,管家於某對於登蘭說“你那銀子也該晾曬一番了,否則它跟五穀雜糧一樣,也會發霉的。”於登蘭命於某將那銀子端出來放企棕促在庭院裡晾曬。傍晚收銀子時,僅僅收回九升,於登蘭問管家為何少了一升,管家道:“五穀雜糧曬後要虧數,這銀子晾曬後也是要虧數的,如今虧了一升不足為怪。”於登蘭正遲疑間,管家又發誓說,“如果我盜了你的銀子,子孫後代將不得健全。”原來管家確實乘機盜了於登蘭一升銀恥白狼子,後管家確實代代出現殘疾子孫。這個故事是警示人們做人要忠厚老實,拋棄私慾。

風景特色

簡介

花石山殼肯龍王廟位於花島村北。花石山原是一片瘠薄地,俗稱“花石”,此土層之下為水成岩石層。岩層中採掘出來的石塊,面上呈類似樹狀的斑紋,遂稱為花石。後人們在這裡興修了廟宇,舉辦了廟會,乃改稱“花石山”。初時,花石山有一座建築面積僅8平方米的龍王廟。
1915年,又興建一座規模較大的廟宇,號稱李龍爺大殿。殿內設泥塑五尊,李龍爺像位於正中,雙手捧一笏板,渾身金色;雷公像位於李龍爺左側南端,赤膊袒胸,渾身藍色,左手一把鑽子,右手一把鐵錘。風婆像位於雷公像之北,白髮蒼蒼,皺紋滿面,右肩搭著一條布口袋,右手緊握袋口。閃神像位於李龍爺右側南端,兩手各拿一把銅鈸。雨神左手拿著一個瓶子,右手拿著一根樹枝。李龍爺大殿兩側各有一座陪殿,左陪殿內有三尊泥塑像,為牛王像、馬王像、送子娘娘像,另有為小孩治喉病的喉管老爺像。
右碑元殃陪殿也有三尊塑像,為蟲王、藥王爺、撒痘哥哥。大殿之前,有一朱漆正門。正門兩側各有耳房一座,供廟會時戲班子休息議事之用。大殿正南有戲樓一座,套疊格富麗堂皇。戲樓建於1929年,正中大院束趨仔匾上書“鳴聲合成”四個大金字。出將、入相門額上的木匾,分別書“陽春”“白雪”四個金字。

習俗

花石山李龍爺大殿落成後,1916年開始舉辦廟會,會期為每年陰曆二月二十六至二月三十日,參加廟會演出的村莊,分“南八北六”。“南八”系指嶺上、小葛家、周家、劉家、姚家、寨里、寨前、寨西8個村莊;“北六”系指花島、靠山、南台、西泊、慈家、辛旺莊等6個村莊。廟會舉行前,參加演出村莊的能工巧匠各施才能,扎、剪、糊,繪畫、書寫、排練演出。二月二十五日,廟會進入高潮,場地上,買賣商戶蜂擁而至,整個場地,除已被劃定的三條會道外,均被大商號、小商販占用。除來自本縣外,還有來自大連、青島、煙臺等地的客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廟會第一天演唱的是開台戲,第二天前來觀覽廟會者增多。演出會場,分左、中、右三條會道,演出者先自會道南端始,行進至北端拜廟,之後轉入中會道、右會道,邊表演、邊行進至花石山國小運動場內,此時演出宣告結束。各村在廟會上演出的節目形式與內容豐富多彩,呈現各村自幾疊艱宙己的特色,爭奇鬥豔、各顯所長。
許多節目取《西遊記》《紅樓夢》《三國志》《西廂記》《封神演義》《水滸》等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動作題材,大作誇張性表演,使人眼花繚亂,大飽眼福。第三、四、五天主要是交易活動,騾、馬、牛、驢市場尤具規模。花石山李龍爺大殿及戲樓等建築毀於抗日戰爭時期,其殘跡消失於整地改土運動中。1980年代,一些老人談起興建時的情景及落成後的盛況,仍是有聲有色,津津有味。
廟會第一天演唱的是開台戲,第二天前來觀覽廟會者增多。演出會場,分左、中、右三條會道,演出者先自會道南端始,行進至北端拜廟,之後轉入中會道、右會道,邊表演、邊行進至花石山國小運動場內,此時演出宣告結束。各村在廟會上演出的節目形式與內容豐富多彩,呈現各村自己的特色,爭奇鬥豔、各顯所長。
許多節目取《西遊記》《紅樓夢》《三國志》《西廂記》《封神演義》《水滸》等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動作題材,大作誇張性表演,使人眼花繚亂,大飽眼福。第三、四、五天主要是交易活動,騾、馬、牛、驢市場尤具規模。花石山李龍爺大殿及戲樓等建築毀於抗日戰爭時期,其殘跡消失於整地改土運動中。1980年代,一些老人談起興建時的情景及落成後的盛況,仍是有聲有色,津津有味。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