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岩浦村

花岩浦村

花岩浦村是龍溪鄉政府所在地,是龍溪政治文化中心。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534戶,1535人,耕地面積361畝,山林面積430畝。大小企業118家,主要生產銅球閥,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超6.5億元,村集體濟濟收入超75萬元,人均收入超1.4萬元。村內建有龍溪中學、中心國小、信用社、郵電所、衛生院、電管站、土管所、水廠等各種行政、事業職能機構,擁有5000多平方米的龍溪中心菜市場,三產等各種服務行業近200個,大小超市20多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岩浦村
  • 隸屬:台州玉環縣龍溪鄉
  • 下轄:11個村民小組
  • 人口:1535人
村委會,六本帳,第一本,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第六本,特色產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委會

黨支部書記:王仁文
黨支部副書記:鐘興富、陳道才
黨支部委員:黃堅松
村委會主任:鐘興富
村委會副主任:陳禮方、張向陽
村委會委員:袁亨業、肖玉冬、王玲萍

六本帳

花岩浦村雖然是鄉政府所在地的中心村,集體經濟卻幾乎是“空殼”,村民們的傳統產業意識依然很強。前兩年,上級規劃的工業園區、中心菜市場、中心國小等建設事業,都因村民們拒絕征地而一直擱淺。很顯然,新一屆村班子要想打開工作局面,使全村經濟獲得突破性發展,必須解決征地這一棘手的問題,關鍵是農民的思想意識,跳不出以土地為核心的傳統產業圈子。村幹部應具有敢立市場經濟潮頭的勇氣,引領全村拓開一條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的新的發展道路。村“兩委”多次召開聯席會議,終於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村幹部又引導大家確定戰略方針。經過充分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在三塊土地的徵用上,先選擇工業園區這塊面積最大、涉及農戶最多(計489戶)、矛盾焦點最集中的硬骨頭啃起,因為拿下了這塊土地,就是解決了主要矛盾,另外二塊地的徵用就會迎刃而解。通過征地。該村效益顯示“六本帳”。

第一本

帳是土地的綜合利用帳。在173畝工業園區徵用地中,原先實際用於耕種的只有120畝,而且地勢低,收成不好,因此,約有一半耕地處於拋荒和半拋荒狀態,另外的53畝是河道、塘壩,閒置幾十年了。現在用作工業用地,效益大大提高,而且經過統籌安排、全面規劃之後,河道得到了改造,塘、壩得到了回填、修整,兼作園區的綠化帶和道路,其綜合利用率提高了44.1%。

第二本

帳號是就業和經濟帳。工業園區現吸納了十二家企業入園,可解決至少2000人的勞動就業問題,每年可創工業產值2億左右,創利稅3000萬元左右。

第三本

帳是村民的福利帳。因工業園區征地中的河道、塘、壩等系集體所有,外加另120畝征地每年交給村里農業發展基金,村里獲得收入70萬元。今後,這些被徵用的土地,每年還得向村里交納農業發展基金,而中心菜市場如果操作得好,村里還可以獲得其它收入。這些錢,村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至今就投入12萬元,完成了電線路標改標的工作;投入2萬元,為全村安裝了路燈;投資8萬元,對全村的村道實行硬化;投資了近6萬元,對相關地段的自來水管道進行了改造。自今年起,通過上級協調,減免了村民的農業稅。此外,因為工業園區的啟動,村里還向上級爭取了電力資金320萬元,安裝了4台2500KV變壓器。

第四本

帳是社會效益帳。龍溪要招商引資,花岩浦村作為中心村是視窗。如果沒有規範化園區和其它必要的基礎設施,就不能對外樹立良好的形象,客戶也就不樂於下訂單。從這個意義出發,花岩浦村今天作出的努力,也是在為明天的鄉域經濟騰飛打基礎,所以鄉黨委和政府以至縣裡的領導都非常重視,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

第五本

帳是基礎工程帳。這裡說的基礎工程是指中心國小建設。近年,因為中心國小的基礎設施和教學水平都比較差。有錢的人,都將小孩送到外地讀書;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只好將孩子送到空間小、房屋舊的現中心國小去就讀。今年非典期間,那么多的孩子擁擠在的校區學習,真讓人擔驚受怕。新規劃的中心國小占地68畝,總投資2000萬元,改變落後的教學環境,會使山溝里飛出更多的金鳳凰。

第六本

帳是解放思想帳。花岩浦村之所以今天仍不能在縣域經濟中稱強,關鍵是村民們的思想不夠解放,傳統農業意識比較強。認清這一點之後,引導他們改變傳統的產業思想,深化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解決失土村民的後顧之憂。目前,村里正在籌建一家公司,廣泛吸納村民為股東,按目前預算,操作得當,每年可以獲利2—3百萬元。另外,失土村民也可以到企業上班,在工業園區入駐的企業將全部建成投產,村民們有更多的機會選擇企業,完全可以實現“離土不離鄉,更好奔小康”的夢想。

特色產品

玉環是全國最大的中低壓銅製閥門生產和出口基地。低壓閥門占國內出口市場50%左右,內銷市場占有率50%以上,已覆蓋全國各個市場。2003年,閥門行業年產值近70億元,其中出口30億元,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外貿出口的50%以上。產品主要包括銅閥門及配件、水暖器材、柱塞閥三大類,其中銅閥門及配件類占90%以上。
2003年7月,中國五金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授牌玉環為——“中國閥門之都”,真正確立了玉環在國內閥門業的地位。玉環閥門行業自1981年起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玉環工業第二支柱產業和出口創匯的龍頭產業,也是台州市繼節日燈之後的第二大宗出口產品。現擁有740多家企業和3萬人的閥門產業大軍,主要集中在楚門、清港、龍溪、坎門、城關、陳嶼等地。近年來,行業技改力度不斷加大,產品從過去生產球閥、閘閥、水嘴等近10個品種擴大到現在的30個品種600多個規格的系列產品及相關配件,且出口產品能根據不同國家、地區標準生產,已形成從各類模具製作到銅棒加工、鍛造、電鍍、拋砂、裝配、包裝等各個環節銜接完整的專業化分工配套協作產業鏈。產品質量檔次逐漸接近義大利產品,且價位低,完全具備承接國際閥門製造產業轉移的堅實基礎,成為世界一個主要的低壓銅閥門採購基地。內銷產品中擁有“寧錨”、“永德信”、“巨水”、“新穎”、“豐華”、“飛環”等數十個全國性品牌產品。全行業有90家企業通過ISO9000系列認證,有71家企業獲自營進出口權,並擁有自己的進出口公司。越來越多企業已開始走出國門,在海外設立辦事處,開分公司,並在多個國家註冊自己品牌商標,如“BH”、“TDB”、“HY”等品牌產品已打入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市場。浙江博民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和迅達集團以年出口交貨值超億元成為銅閥門出口龍頭企業,浙江環宇閥門有限公司、玉環時達水暖製造有限公司、玉環金源銅業製造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的產品享譽海外。
如今,玉環縣正在籌劃建設起一座現代化的“中國玉環閥門城”,該城不僅在於體現規模大、品種齊、品位高等特點,更要引進國內外閥門研發中心、認證中心、檢測中心等許多權威機構,建立信息中心、產品孵化中心、國際貿易服務中心,引進大量代理機構和國家級權威機構,為玉環閥門業的創品牌、拓市場服務,努力使玉環成為繼義大利、台灣之後世界三大閥門基地之一。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5.00畝(其中:田0.00畝,地155.00畝),人均耕地0.80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45.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無路燈。全村有2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54%和3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28口。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00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3.40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8頭,肉牛4頭);林業收入0.10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0.50萬元,占總收入的2%;工資性收入4.50萬元,占總收入的38%。農民人均純收入1482.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人(占勞動力的 38%),在省內務工30人,省外0人。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28戶,共有鄉村人口106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46人。其中農業人口106人,勞動力7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6人,漢族8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公里。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4人。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則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轉龍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3.00公里,距離中學18.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00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村務。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女黨員0人。該村有團員4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