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白粉病

芫荽白粉病

芫荽白粉病是由獨活白粉菌引起的、發生在芫荽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莖和花軸,先在接近地面葉片發病,初為白色霉點,後擴展為白色粉斑,分布於葉片兩面,莖部多發病於莖節,條件適宜時白粉迅速布滿花器和果實。多由下部向上擴展,後期產生黑色小點。

芫荽白粉病是芫荽上的重要病害,在中國各地普遍發生,以留種株受害最重。土壤濕度大、氮肥偏多、缺鉀及植株過密或雜草多易發病。

芫荽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育抗白粉病品種,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採收後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等。發病初期,棚室可選用粉塵法或煙霧法,露地可選用藥劑噴灑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芫荽白粉病
  • 外文名:Coriander powdery mildew
  • 別名:香菜白粉病
  • 病原:獨活白粉菌
  • 為害植物:芫荽
  • 為害部位:葉片、莖和花軸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芫荽白粉病病原為獨活白粉菌(學名:Erysiphe heraclei DC. Fl. Fra DC.,異名Erysphe umbelliferarum de Bary),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菌絲體生於葉兩面、莖及花上,形成薄無定形白色斑片或展生,有的鋪滿全葉,分生孢子柱形,大小(25.4—35.6)微米×(12.7—16.3)微米;子囊果散生或近聚生,扁球形暗褐色,直徑80—112微米,壁細胞多角形不規則,具7—38根附屬絲,分枝1次,少數不分枝,彎曲或近直,長30—165微米,具隔膜0—3個,淺黃色或近無色;2—5個子囊,近卵形,具短柄,大小(50.8—68.6)微米×(38.1—43.2)微米;子囊孢子3—5個,卵橢圓形至卵形,帶黃色,大小(19—25.4)微米×(12.7—15.2)微米。
芫荽白粉病
獨活白粉菌

為害症狀

芫荽植株地上部均可染病,但主要為害葉片、莖和花軸。先在近地面處葉片上發病,初現白色霉點,後在霉點上擴展為白色粉斑,生於葉兩面;莖染病多發生在節部,條件適宜時,白粉狀物迅速布滿花器和果實,多由植株下部向上擴展,後期菌絲由白色轉為淡褐色,病部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子囊殼

侵染循環

病菌以閉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發病後病斑上形成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採種株多在花期侵染,秋季開始形成閉囊殼。

流行規律

土壤濕度過大,氮肥偏多,缺鉀,植株過密以及雜草滋生的田塊易發病。如花期浸染一般危害較重;如種子形成後期發病,則影響產量較小。

防治方法

  1. 選育抗白粉病品種,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
  2. 採收後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
  3. 發病初期,棚室可選用粉塵法或煙霧法。於傍晚噴撒10%多百粉塵劑,每畝1千克或施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250克,用暗火點燃熏一夜。
  4. 露地或棚室可選用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200—3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或2%農抗120水劑150倍液、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加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隔7—21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