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成株均可發病。幼苗剛出土即可染病,近地面處的葉柄基部變黑枯死。成株葉片染病,病斑呈多角形,大小2~4mm,黑褐色,前期有黃色暈圈,後期不明顯。濕度大時,葉背溢有菌膿,乾燥時病斑脫落或穿孔,造成早期落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芝麻細菌性角斑病
- 病原中文名:丁香假單胞菌芝麻致病變種
- 病原拉丁學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sesami(Malkoff.)Young et al.
- 主要危害作物:芝麻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芝麻細菌性角斑病
英文名: Sesame bacterial angular Spot
別名: 芝麻假單胞葉斑病、芝麻斑點細菌病
病原拉丁學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esami(Malkoff.)Young et al.
病原分類地位: 丁香假單胞菌芝麻致病變種
病害類型: 細菌
主要危害作物: 芝麻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
形態特徵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esami(Malkoff.)Young et al.稱丁香假單胞菌芝麻致病變種,屬細菌。菌體桿狀,大小1.2~3.8×0.6~0.8(μm),單生或雙生,無莢膜無芽孢,極生2~5根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生長適溫30℃,最高35℃,最低0℃,41℃不能生長,致死溫度約49℃。病菌有2個生理小種。
傳播途徑
病菌在種子和葉片上越冬,播種帶菌種子是該病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也可在病殘體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個月,4~40℃條件下病菌可在病殘體上存活165天,在種子上能存活11個月。
發病條件
降雨多的年份發病重。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應採取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具體抓好下述環節:
(1)種子消毒。
採用熱藥浸種或溫湯浸種處理可消滅種子上的病原細菌,減少初侵染源。可選用溫水48~53℃浸種30分鐘,或硫酸銅200倍液浸種30分鐘,或500萬單位的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恆溫48℃熱藥浸種15分鐘,或20%喹菌酮可濕粉1500倍液恆溫48℃熱藥浸種15分鐘。恆溫熱藥浸種處理法較常規的溫湯浸種處理法效果為優。
(2)注意尋找抗病品種或抗病單株,選育高產抗病良種。
(3)加強管理,抓好栽培防病。配方施肥;科學管水,雨後及時清溝排漬降濕;清潔田園,收集病殘落葉燒毀。
(4)及時噴藥預防控病。
在本病常發地區,應在病害尚未出現時噴藥預防1~2次,發病初期連續噴藥封鎖發病中心。藥劑可選用1:1:100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或77%可殺得懸浮劑8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濕粉1000~1500倍液,或1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粉800倍液,噴2~3次,隔7~15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施用,噴勻噴足。
防治農藥:硫酸銅、硫酸鏈黴素、波爾多液、鹼式硫酸銅、松脂酸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