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寶貝書系:斯波克父母經》是2012年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班傑明·斯波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芝寶貝書系:斯波克父母經
- 作者:(美國)班傑明·斯波克
- 出版社: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1日
- 頁數:308 頁
- 開本:20 開
- ISBN:9787533756963, 7533756967
- 外文名:DR.Spock on Parenting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芝寶貝書系:斯波克父母經》中,斯波克博士告知當今的父母們在養育子女中不要逃避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幫助孩子和孩子一同去解決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尤其提到單親家庭怎樣處理好親子關係更是作者發自肺腑的指導。作者在書中交給父母的這些方法,並不是片面之言,而是他長期觀察以及對孩子深度理解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人父母是一種壓力和快樂相交織的奇妙體驗。
《斯波克父母經》編輯推薦:2012年國內最新引進斯波克博士名著。幫助家長解決家庭育兒生活中面臨的挑戰。全球最受信賴的育兒專家對今日父母的貼心忠告。
圖書目錄
第一章我們生活中的焦慮
我們的壓力能減輕嗎002
要不要外出工作007
推遲做父母012
你能培養出超級兒童嗎014
兒童安全教育019
第二章今天我們如何做父親
孩子需要從父親那裡得到什麼024
學習做一個好父親028
父親的陪伴033
做父母的快樂038
男女平等的教育043
父子親情052
父親在訓導中的角色055
怎樣做一個好繼父061
第三章離婚及其後果
孩子與離婚068
單親能像雙親一樣好嗎072
監護權解決方案077
第四章新生寶貝新手父母
生命最初的三個月082
解讀嬰兒的啼哭087
寶寶改變了婚姻嗎089
嬰兒早期親子聯結094
第五章睡眠問題背後的親子心理
日夜顛倒098
兩歲寶寶的睡眠和分離焦慮104
三歲以後的睡眠問題111
孩子要不要和父母一起睡118
第六章對孩子的約束與管教
愛是最基本的要素122
寬鬆與嚴格126
專制與民主130
他律與自律134
我個人在紀律問題上的立場140
懲罰145
你說話當真嗎149
與孩子爭論154
帶孩子外出158
第七章童年時代的成長和進步
斷奶與安慰物164
斷奶與兒童發展規律171
再談安慰物175
怎樣管理一歲的寶寶180
道德教育的尺度185
創造性玩具與單一目的玩具191
孩子們對父母的看法196
第八章人際關係中的困境
當孩子格外氣人的時候202
難以相處的鄰居206
與醫生友好相處211
評判孩子的老師215
第九章幾種行為問題
說粗話220
偷竊、說謊和欺騙224
愛抱怨的孩子231
入園入學焦慮236
第十章塑造人格與人生態度
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242
培養社交能力248
表達憤怒255
樹立理想的性愛觀與婚姻觀261
飼養寵物267
孩子們的童話故事及其他272
第十一章健康與營養
培養健康的態度276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281
嬰兒飲食習慣285
避免餵養問題288
當孩子生了重病時293
怎樣向孩子談論性與愛302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班傑明·斯波克 譯者:劉瑩 編者:(美國)馬丁·斯坦
班傑明·斯波克 (Benjamin Spock) 馬丁·斯坦
班傑明·斯波克(1903~1998),20世紀最可信和最受愛戴的“育兒之父”,美國兒科權威,醫學博士。他先後在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修醫學。1933~1947年擔任兒科醫師。他還長期研究心理分析學。1947年之後,他在國際頂尖的臨床醫學中心——梅約醫學中心,以及匹茲堡大學、凱斯西儲大學擔任醫學教師和學者。斯波克博士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在《斯波克父母經》當中,斯波克博士通過自己的豐富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告知父母們在養育子女中不要逃避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幫助孩子和孩子一同去解決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而他在書中交給父母的這些方法,不是片面之言,都是他長期觀察以及對孩子深度理解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劉瑩,首都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國家認證二級心理諮詢師,90後男孩的媽媽。從事學校教育及親子教育傳媒工作十餘年,期間擔任搖籃網主編7年。近年來專注於心靈成長與教育智慧的研究與實踐,致力於親職教育諮詢及親子心理輔導等工作。
序言
前言
為人父母是一種壓力和快樂相交織的奇妙體驗。在我兒子小的時候,我發現每當和他們在一起時,我經常會有一點緊張不安,守護著、擔心著並糾正他們的行為,其實大可不必這么緊張。但是當我離開他們的時候,比如外出去演講,我內心對他們的愛和驕傲就會占了上風,我會對自己和他們相處時沒有表現出對他們的認可和喜愛而感到慚愧——既愧對自己,也愧對他們。祖父祖母們幫助我理解了這種感覺。他們經常問我:“為什麼我不能像喜愛孫子孫女一樣,喜愛我自己的兒女們呢?”這讓我逐漸認識到,父母們總是擔心和糾正孩子的行為,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規律。因為父母之愛不只是給予孩子擁抱、歡笑和誇獎,它還包括希望孩子的熱心助人和彬彬有禮能被親朋好友所認可,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能被老師所欣賞。這意味著父母希望孩子們成長為富有責任感的員工、受人尊敬的友鄰、忠誠的婚姻伴侶和稱職的父母。從最基本的底線來說,父母要保證孩子們健康、安全,避免意外傷害。所有這些牽掛擔心都會讓你變成一個容易緊張不安、小題大作的人,因為你必須等待才會有回報,可是孩子並非總能獲得讚美或是取得好成績,所以,你要耐心些。
當然,有些幸運的父母能夠在大部分時間喜愛和欣賞他們的孩子——即使是在孩子的青春期。記得有一次我去觀看高中球賽,在場上,我的女兒(繼女)正率領著啦啦隊加油助威,一位媽媽眼裡閃著光、情不自禁地對我說:“青春年少是多么美好啊!我就是喜歡和他們在一起。”她的話讓我格外驚訝。我一直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比年幼的兒童更難相處,是因為他們內心有反抗的需要,其中包括小看他們父母的觀念和評價標準,這讓我覺得他們是在與我為敵,合夥在背後嘲笑我,而我卻對他們無能為力。事實上,我的兒子和繼女從未做過出格的事情,只是我缺乏自信讓自己變得緊張兮兮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的母親影響了我,毫無疑問兒時父母如何對待我們直接影響了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應對方式,我母親對孩子的敏感警覺表明,她擔心如果不對孩子們始終嚴格管教,他們就會無法無天的。
相比之下,在和別人家3到5歲的孩子相處時,我總是覺得自信和快樂,他們不僅沒有伺機造反,而且我還會讓他們認為大人很了不起,擁有許多有趣的知識,總是很會講故事,能像魔術師般地把事情做成功,有足夠的錢可以買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孩子們對成年人的莫大讚美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他們那樣的人,而且經常都會模仿他們的言談舉止。
6到11歲的孩子則不再像小時候那么乖巧迷人、討人喜歡了,他們不再以父母為榜樣,而是去模仿同齡人,外表上邋邋遢遢,吃相上毫不講究,語言粗鄙,喜歡爭辯,抗拒接受父母教給他們的良好言行舉止。但是,他們並不懷疑和嘲笑父母的信仰,也並不有意挑釁,他們不會為了讓自己顯得久經世故而對抽菸、喝酒、吸毒和性行為產生興趣。
有的父母對一兩歲的寶寶特別是兩歲多的寶寶心懷恐懼,把後者稱為“可怕的兩歲”,這其實是他們的偏見。的確,管理這么大的寶寶是需要一些機智靈活的,因為他們正在初次體驗獨立的滋味,但是他們很容易分心,而且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所以,你難免由於對他們束手無策而有點和自己較勁。
除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與父母之間個性衝突引起的教養難題之外,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也為家庭帶來了一些普遍問題。
低收入以及中低收入的人們在有錢人變得更富有的同時卻變得更加貧窮了,這種不幸有多種原因。早在里根總統任職期間,富人和企業的稅收被大幅降低,過多地撥款到武器製造上,而對裁軍談判也未做認真的努力,為了彌補資金缺口,不斷地削減專門為幫助窮人、老人、病人、兒童及婦女所提供的服務。由於實際收入的減少(以及其他原因),越來越多的媽媽不得不和爸爸一起在外工作以維持家庭生活,現在有一半學前兒童的媽媽在工作,這也暴露出一個事實,現有的高質量日托機構遠遠不能滿足這些家庭的需要,好的日托機構的收費對於普通收入的人們來說太昂貴了,需要政府或企業像許多歐洲國家所做的那樣給予補貼。在我們國家裡,有關孩子們的財政預算被嚴重削減了。
現在,美國有一半的婚姻以離婚而告終,這說明我們似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無論是什麼原因,離婚都會造成孩子至少在兩年內心情抑鬱,讓父母雙方痛苦不堪,而再婚家庭帶來的壓力我是有切身之痛的。
十幾歲孩子懷孕、吸毒和自殺事件都急劇上升,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在這段令人不安的青春歲月中,青少年缺乏精神信仰的支持,而且他們的父母一定也缺少足以激勵孩子的精神信念。
美國社會中發生的兇殺案數倍於其他國家(多數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綁架案、虐妻案和虐童案數量也高得驚人。
一對父母和多個孩子組成的傳統家庭數量在穩定減少,看到這樣的統計數字,有些父母認為家庭將會永久消失,我認為這不是最核心、最主要的問題。當然,家庭正面臨日益沉重的壓力,但是孩子們只要曾經擁有過一個家庭,就會把這個家庭理想化,當他們長大後,就會為了他們的孩子而努力重新創造出家庭的積極價值。
我認為更大的危機來自於家庭往往生存在緊張冷漠的社會環境之中,包括:過度競爭和物質至上、精神信念的缺乏、沒有成就感和缺乏樂趣的工作,以及大家庭和親密社交圈的消失。
正如我在這本書中試圖說明的那樣,化解這些家庭問題的辦法是,在我們撫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首先不要抱有太強的出人頭地的動機,而是要教他們以合作、友善和愛來為人們服務,他們會發現這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激勵心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