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得蝴蝶圖

太陽在一個黑子周期中,黑子數量和出現日緯的分布圖。在1904年,由芒得 (W. W. Maunder) 所提出,因為分布圖的形狀像蝴蝶,所以也常被簡稱為蝴蝶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芒得蝴蝶圖
  • 提出者:芒得
  • 形狀:蝴蝶
  • 簡稱:蝴蝶圖
芒得蝴蝶圖
Maunder butterfly diagram
1840年代德國的一位業餘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黑子10-11年的周期變化規律。通過長期的觀測,人們還發現太陽黑子在日面上的活動隨時間變化的緯度分布也有規律性。一開始,幾乎所有的黑子都分布在±30°的緯度內,太陽活動劇烈時,它往往出現在±15°處 ,並逐步向低緯度區移動 ,在±8°處消失。在上一個周期的黑子還沒有完全消失時,下一個周期的黑子又出現在±30°緯度附近。
如果以黑子的緯度為縱坐標,以時間為橫坐標,繪出的黑子分布圖很像蝴蝶,因而稱作蝴蝶圖。在1904年,由芒得 (W. W. Maunder) 所提出,因而也被稱為芒得蝴蝶圖(Maunder butterfly diagram )。
許多專家對蝴蝶圖的含義進行了研究,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確定的結論。
芒得圖 (Maunderdiagram)
芒得,將太陽黑子標示在「時開一一緯度」坐標岡上時,發現所得黑子周期圖形成蝴蝶狀,稱為芒得圖或蝴蝶圖
英國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芒得進一步發現,太陽黑子出現的頻率與緯度位置和太陽黑子周期有關,而顯現黑子之數量及出現位置的圖形看起來狀似蝴蝶,稱為蝴蝶圖或芒得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