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實驗
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國的一位著名
心理學家,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後:人們接觸到的信息在經過人的學習後。艾賓浩斯曾經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他選用了一些沒有意義的音節,毫無規律的的字母組合,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通過自我測試,得到了一些數據(右側黃色圖):
然後,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記憶效果圖(左側圖)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 甲組在學習後不複習,一天后記憶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律複習,一天后保持記憶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於甲組。使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複習計畫表後的效果圖(右側紅色曲線圖)
益處
艾賓浩斯記憶法對於任何學習材料的記憶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極大地提高記憶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
記憶並不是最後目的,它只是一種手段,記憶的目的是儲備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知道信息記住了多少,能力儲備得怎樣呢?要想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欲知記憶效果,應該經常進行自我測驗,自測也是一種很好的複習方法,都是對艾賓浩斯記憶法的具體套用。
具體形式
從時間安排方面講,複習與自測可以定期的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複習與自測可以結合進行,對學過的知識,一段時間後先自測一下,不會的,或記的不牢的再進行重點複習。
複習自測
1、 及時複習,可以抓住記憶的最好時機;經常自測,可以弄清哪些知識沒學好、沒記住,哪些地方容易混淆、有誤差,以便馬上核實校正。
2、 及時複習和經常自測,可以培養我們的隨機應變能力。在考試中,考題往往變換了角度,與原來學習時的大不一樣。如果經常運用自我測驗法,對所學知識從多方面理解消化,必然會胸有成竹,臨陣不慌。
定期複習
即對自己所學的課程、知識定個複習與自測計畫,然後按時執行。
①日測:每晚上睡覺前,應該將當天所學的知識擇其要點複述一下,如條件不允許,默寫提綱或乾脆默想也行。
②周測:星期天休息,可將一
周來所學課程的內容換個角度提出問題,寫在一張紙上測驗自己,發現存在疑難或模糊之處,馬上解決,絕不拖欠。
③單元測驗:一個單元學完了,可以自測一下這個單元有哪些主要內容,學完有什麼收穫,從而及時消化,鞏固記憶。
④全書測驗:一本書學完後,可以翻開目錄,逐次回憶內容,在單元測的基礎上,全書測就問題不大了。如果沒有時間,可以挑選那些重要內容先進行。
隨時測驗
即指隨時隨地測驗自己。
這種方法用來學外語是行之有效的。先準備一些卡片,正面寫上5個外語單詞,背面寫上5個相應的漢語辭彙,揣在兜里便可隨時自測了。自測的方法有兩種:①朗讀法:在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你可以看外語念漢語,看漢語念外語,實在想不出時,翻過來看一看,再認一下。②學寫法:學外語不書寫是很難記牢的,況且不練書寫便無法進行筆譯。可以看卡片上的漢語寫出相應的外語單詞來。但是,很多場合是不允許四平八穩坐著寫的,怎么辦呢?建議你試一試下面的方法:在禮堂聽報告、開大會前、在公共汽車站、在商店排隊時,可以用手指朝下在空中寫。不帶卡片也可以隨時自測,看到什麼事物,就試著用外語表述出來,或者在頭腦中默念一下。這樣既利用了點滴時間,又會收到分散複習的好效果。持之以恆。
具體運用實例
一、 複習點的確定(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制定):
1. 第一個記憶周期:5分鐘
2. 第二個記憶周期:30分鐘
3. 第三個記憶周期:12小時
4. 第四個記憶周期:1天
5. 第五個記憶周期:2天
6. 第六個記憶周期:4天
7. 第七個記憶周期:7天
8. 第八個記憶周期:15天
二、背誦方法:
1. 初記單詞時需要記憶的內容:
a)單詞外觀,b) 單詞的中文釋義,c) 單詞的記憶法
2. 每個list的具體背誦過程(每個list按12頁,每頁10個單詞計):
a) 背完一頁(大約5分鐘),立即返回該頁第一個單詞開始複習(大約幾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1~6頁(大約在30分鐘),回到第1頁開始複習(兩三分鐘)
c) 按上面同樣方法背完7~12頁,一個list結束
d) 相當於每個list被分為12個小的單元,每個小的單元自成一個複習系統;每6個小單元組成一個大單元,2個大單元各自成為一個複習系統。背一個list總共需要一小時左右的時間。
3. 複習過程:
a) 複習方法:遮住中文釋義,盡力回憶該單詞的意思,幾遍下來都記不住的單詞可以做記號重點記憶。
b) 複習一個list所需的時間為20分鐘以內
c) 當天的list最好在中午之前背完,大約12小時之後(最好睡覺前)複習當天所背的list
d) 在其後的1,2,4,7,15天后分別複習當日所背的list
e)複習的原則
時間間隔:30秒 1分鐘 5分鐘 30分鐘 1小時 8小時 1天 2天 6天 31天
重學節省誦讀時間百分數: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⒋複習點的確定
人的記憶周期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
第一個記憶周期是 5分鐘
第二個記憶周期是30分鐘
第三個記憶周期是12小時
這三個記憶周期屬於短期記憶的範疇。
下面是幾個比較重要的周期。
第四個記憶周期是 1天
第五個記憶周期是 2天
第六個記憶周期是 4天
第七個記憶周期是 7天
第八個記憶周期是15天
以上的8個周期套用於背詞法,作為一個大的背詞的循環的8個複習點,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單詞的效率
背單詞就找個小本子窄窄的那種,每頁中間對摺左邊英文右邊中文,每天背100個,分5組每組20個,每一個看過留下讀音和拼寫的印象,基本上5~8分鐘一組,全部5組大概看30分鐘,最好不要超過40分鐘,然後再從第一組再看,每天一百個新的,看過的按記憶周期在第2、4、7、15天重新複習,基本每天進行的300~400個單詞,新舊加起來,
5. 注意事項:
a) 每天連續背誦2個list,並完成複習任務;
b) 複習永遠比記新詞重要,要反覆高頻率的複習,複習,再複習;
c) 一天都不能間斷,堅持挺過這15天,之後每天都要花大約1小時複習;
6. 時間表(*號之後表示複習內容)
第1天 list1→2 *list1→2
第2天 list3→4 *list1→2 *list3→4
第3天 list5→6 *list3→4 *list5→6
第4天 list7→8 *list1→2 *list5→6 *list7→8
第5天 list9→10 *list3→4 *list7→8 *list9→10
第6天 list11→12 *list5→6 *list9→10 *list11→12
第7天 list13→14 *list7→8 *list11→12 *list13→14
第8天 list15→16 *list1→2 *list9→10 *list13→14 *list15→16
第9天 list17→18 *list3→4 *list11→12 *list15→16 *list17→18
第10天 list19→20 *list5→6 *list13→14 *list17→18 *list19→20
第11天 list21→22 *list7→8 *list15→16 *list19→20 *list21→22
第12天 list23→24 *list9→10 *list17→18 *list21→22 *list23→24
第13天 *list11→12 *list19→20 *list23→24
第14天 *list13→14 *list21→22
第15天 *list1→2 *list15→16 *list23→24
第16天 *list3→4 *list17→18
第17天 *list5→6 *list19→20
第18天 *list7→8 *list21→22
第19天 *list9→10 *list23→24
第20天 *list11→12
第21天 *list13→14
第22天 *list15→16
第23天 *list17→18
第24天 *list19→20
第25天 *list21→22
第26天 *list23→24
第27天
第28天
第29天
第30天 *list1→2
第31天 *list3→4
第32天 *list5→6
第33天 *list7→8
第34天 *list9→10
第35天 *list11→12
第36天 *list13→14
第37天 *list15→16
第38天 *list17→18
第39天 *list19→20
第40天 *list21→22
第41天 *list23→24
起始(單元或頁碼)編號為1
截止(單元或頁碼)編號為24
總共需要複習的編號數為24
每天需要複習的編號數為2
你需要41天時間完成任務
方法
一類方法
可採取嘗試回憶等5種形式
1、嘗試回憶:嘗試回憶就是在頭腦中把學過的知識回想一遍,有人稱這為“過電影”,這是逼著自己專心致志去動腦筋思考的方法。心理學實驗表明,試嘗回憶比單純的反覆識記好。例如有這樣一個實驗:讓兩組應試者同時識記同樣的課文,第一組閱讀與試嘗回憶相結合,第二組則用全部時間反覆閱讀。結果,立刻測驗和4小時後測驗,第一組都比第二組效果好。那么,閱讀和回憶的時間應該怎樣掌握呢?實驗表明,用於試嘗回憶的時間越多,成績就越好。具體做法是,在閱讀或朗讀到一定程度以後,合上書試憶,凡模糊的地方立即與原文核對。也可以在讀書以後的一段時間裡,試著記憶出應該記住的具體內容。這時,試憶者會處於積極的精神狀態,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興趣盎然。同時,經過校對核實,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薄弱點,以便再著重記憶那些生疏的材料。
2、交談爭論:即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爭論探討。莊子說:“知出乎爭”,這是很有道理的。交談爭論,旨在闡述自己的觀點,對客觀事物、客觀現象加以說明。交談,就要了解對方的意見,從中可以得到啟示;爭論時,容易使自己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暴露出來。在交談爭論的過程中,雙方都會加深印象,錯誤的得到了糾正,正確的得到了承認,記憶得到了鞏固。再說,個人的接觸面總是有限的,通過交談爭論,可以擴大視野,集思廣益,增長知識和才幹。
許多名人樂於交談爭論,
愛因斯坦最初鑽研學問時,經常與索洛文、哈比希特等朋友在一起交談爭論,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愛因斯坦掌握了“
黎曼幾何”,為提出相對論打下了基礎。他們把自己交談爭論的場所叫做“奧林比亞科學院”。交談爭論是測驗自己、訓練思維、深化記憶的有效手段。
3、設問自答:“假如我是老師,我將怎樣出題考學生呢?我希望學生掌握哪些要點呢?”如果經常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多種角度設問自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類方法
設問是個主要問題,必須經常琢磨設問的形式、設問的角度、設問的要求,這樣才能奏效。
1、對他人試講:要當先生,先做學生。在準備給別人講的時候,自己首先要弄懂。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句話:“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的知識。”準備講的過程正是運用這種積極思維的過程。要講給別人聽,多數情況下要用自己的語言,而不能鸚鵡學舌似地背誦。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全面、熟練地掌握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試著講給別人聽就是強迫自己弄懂那些似是而非的問題,使自己的記憶得到鞏固和增強。
2、實踐檢驗: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經常運用的知識,記憶是深刻的。從神經生理機制方面來看,知識運用越頻繁,大腦皮層留下的痕跡就越深刻,暫時神經聯繫也就越牢固。運用的次數多了,學習者記憶的抽象信息符號與對應的實踐活動之間,會產生緊密聯繫的
第二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記憶信息便容易提取出來。
案例
蘇聯莫斯科州
斯維爾德洛夫村一名叫娜佳·瑪赫娃的學生,常常假設自己是老師,並準備了教學筆記,在上面寫上學生名單,還自己扮演學生回答問題,對每個回答都打分數。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娜佳發現:“從前,地理課對我來說就象苦役一樣。而現在,當我從學校里一回來,就想立刻把功課做完,好去讀地理。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就想,我是老師,而不是學生,所以我就有了興趣……為了使我對地理的興趣不減弱,我要堅持做一年的教學筆記。”
曲線解釋
德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後,記憶研究就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而艾賓浩斯正是發現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以下三張記憶曲線圖分別對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規律作出了充分的表示:
短時記憶
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那么,對於我們來講,怎樣才叫做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起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艾賓浩斯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是拿自己作為測試對象的,他得出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結論。他選用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經過對自己的測試,得到了一些數據。
然後,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一次複習,乙組不予複習,一天后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后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不同性質
而且,艾賓浩斯還在關於記憶的實驗中發現,記住12個
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記硬背,那也是費力不討好的。因此,比較容易記憶的是那些有意義的材料,而那些無意義的材料在記憶的時候比較費力氣,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也很不輕鬆。因此,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關於遺忘的一種曲線,而且是對無意義的音節而言,對於與其他材料的對比,艾賓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質材料的不同遺忘曲線,不過他們大體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賓浩斯的實驗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一個道理,學習要勤於複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的也越慢。
個性化
上述的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艾賓浩斯在實驗室中經過了大量測試後,產生了不同的記憶數據,從而生成的一種曲線,是一個具有共性的群體規律。此記憶曲線並不考慮接受試驗個人的個性特點,而是尋求一種處於平衡點的記憶規律。
但是記憶規律可以具體到我們每個人,因為我們的生理特點、生活經歷不同,可能導致我們有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式、記憶特點。規律對於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為,只能起一個催化的作用,如果與每個人的記憶特點相吻合,那么就如順水揚帆,一日千里;如果與個人記憶特點相悖,記憶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尋找到屬於自己的
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曲線研究
在美國1999年世界記憶學大會上公布了一個成果,是“關於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定量性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在人類大腦記憶過程中,在某一時間內,會形成三種記憶,即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聯想記憶,如圖所示:
這個是一個記憶事件,我們以一個記單詞事件為例,當記單詞事件發生後,你在幾秒中之內會產生一個“感覺記憶”,這個感覺記憶轉瞬即失,每個人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在3、4秒之內,這個在記單詞時不會感覺太深,在什麼時候感覺深呢?感覺記憶之後還會有一個“短時記憶”,也叫“工作記憶”。這個記憶的延續時間也各不相同,大概在4~16個小時之間,不同的人相差四倍,這個在什麼時候用到呢?比如:老師在課間給學生說:下節課要聽寫昨天學的單詞,你特別著急,下課後趕緊背,管不管用,管用!但是放學回家吃頓飯或玩了一下,就什麼也記不起來了,這是短時記憶,也是記完後馬上會消失掉。在這兩個記憶消失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個長時記憶痕跡,這是我們最關心的東西,也是最有用的東西,你真正的記憶,學習一個單詞,學習任何東西,都會用到長時記憶痕跡,它是一個拋物線,就會有個最頂點,是個最高點,這是你這次記憶單詞的記憶最強點,這個點能產生一個記憶強度,在這,還能產生一個記憶時間T,在某個時間段,你對這次記憶單詞會產生一個這次的一個最強點,那么,我們簡單的來說,如果有誰能找到這點,這個時間段T,在這進行第二次的拉高複習,這是最有效的,我們翻書,我們看小紙片,其實是在模擬這個T,這個重複時間,即記憶黃金序列是由每個遺忘點排列而成。
在美國1999年世界記憶學大會上公布了一個成果,是“關於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定量性研究”這個這個研究終於找到拋物線的最高點了,科學家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找到了這個最佳複習時間間隔T和最佳的複習頻率。於是結合此次研究
龍文(美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記憶核系統(Memory Nucleon System),它是一種用來帶動學習的高度智慧型化專家系統。從此以後開創了人類記憶的新篇章。由於每個人的
記憶曲線各不相同,導致記憶遺忘點(亦是最佳記憶點)也不同。記憶核系統通過簡單的人機互動,利用人腦記憶黃金序列法找到學習者的記憶遺忘點。然後會根據學習者的不同情況,逐漸調整到適合其自身的黃金序列,在學習時間接近學習者記憶遺忘點時,會重複學習者還沒有形成長期記憶的內容,決定英語單詞出現的頻率和次數,直到記憶遺忘點消失,以達到母語式的終身記憶。
科學家們評價說如果說內燃機的發明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記憶核系統將把人類從學習過程中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這場人類腦力的革命,將讓大腦突破其生理極限運轉,大大超越人類現有的學習速度,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傳統學習方式。
遺忘曲線
保持和遺忘是一對冤家對頭。你對以前學過的知識能夠回憶起來,就是保持住了,如果回憶不起來或回憶錯了,就是遺忘。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對遺忘現象做了系統的研究,他用無意義的音節作為記憶的材料,把實驗數據繪製成一條曲線,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一般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稱艾賓浩斯保持曲線,它的縱坐標代表保持量。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遺忘很快,以後逐漸緩慢,到了相當的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也就是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
遺忘的進程不僅受時間因素的制約,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約。學生最先遺忘的是沒有重要意義的、不感興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遺忘的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