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馬托夫

欽吉斯·艾特馬托夫,蘇聯、吉爾吉斯作家。1928年12月12日生於吉爾吉斯塔拉斯山區舍克爾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欽吉斯·艾特馬托夫
  • 外文名:Aitmatov,Chingiz
  • 出生日期:1928年
  • 逝世日期:2008年
介紹,艾特馬托夫作品在中國,高莽所繪的艾特馬托夫,艾特馬托夫病逝的報導,

介紹

1937年蘇聯“肅反”時 ,任州委書記的父親冤遭鎮壓。未成年便在村里當蘇維埃秘書 、區收稅員 、拖拉機站計工員。1953年吉爾吉斯農學院畢業後,在吉爾吉斯畜牧研究所工作3年 。1952年起開始發表短篇小說 。1956年被 選送 到 蘇聯 作家協 會高 爾基文學院進修 1958 年發表的《查密莉雅》描寫一位農婦不顧舊觀念和舊習俗 ,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和精神生活,手法新穎,受到一致好評 ,它與後來的《我們包著紅頭巾的小白楊》(4部中篇小說結集1961~1963)一起獲1963年列寧獎金 。1966年發表中篇小說《 別了,古利薩雷!》描繪出吉爾吉斯民族現代生活的圖景,揭示了現代社會的矛盾和衝突,獲1968年度蘇聯國家文藝獎 。70年代以來的作品有中篇小說《白輪船》、《早來的鶴 》、《花狗崖》和長篇小說《一日長於百年》(獲1983年蘇聯國家獎金)、《斷頭台》等。他的創作富于吉爾吉斯民族特色,內容豐富深刻,文筆優美,已被譯成50多種文字出版,在國內外擁有廣泛讀者。1976~1991年任蘇聯作家協會理事會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等。

艾特馬托夫作品在中國

欽吉茲·艾特馬托夫的名字在我國最早出現於1961年,當時《世界文學》雜誌上刊出了他的中篇小說《查密利婭》。小說清新的格調,濃郁的民族色彩,奇異的草原芳香,純真的摯著的愛情,樸實而閃光的形象,令人讀後耳目一新。
艾特馬托夫出生在吉爾吉斯草原上,接受的是俄羅斯教育,自幼飽聽了民間的神話與故事,成年後用俄語和吉爾吉斯語兩種文字寫作。  1963年他以《群山和草原的故事》獲得蘇聯最高獎——列寧獎,當時他只有35歲。  我國改革開放時期,艾特馬托夫的小說更多地出現在我國讀者面前,幾乎都有了漢譯本,而兩部長篇小說《一日長於百年》(1980)和《斷頭台》(1986),竟各有三種譯本之多。  艾特馬托夫的文學創作,早期是對一村一事一段歷史事件的委婉優美的抒情,後期轉向對國家國際重大問題的關注,對醜惡現象的抨擊。

高莽所繪的艾特馬托夫

圖 by 高莽圖 by 高莽

艾特馬托夫病逝的報導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08年6月11日報導,世界著名的吉爾吉斯斯坦作家欽吉茲·艾特馬托夫10日在德國紐倫堡一家診所病逝,享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