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周遺址

良周遺址

良周遺址位於陝西省澄城縣王莊鎮(原劉家窪鄉良周村北,為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周遺址
  • 對外開放:2014年10月1日
  • 地位: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物時代:秦漢時期
  • 性質:國家級
  • 位置:陝西省澄城縣王莊鎮
發現經過,遺址結構,

發現經過

2000年,良周村西北方向的果園裡,村里幾戶農民,有的在果園修剪果樹,有的乾農活,由於地里的殘磚破瓦加大了勞動量,不時引來莊稼戶的埋怨聲。除此,就是喪氣地將殘磚破瓦狠狠地撇在野地里。
突然,一位農民驚奇地叫著:“大家快來看,大家快來看啊!這瓦上好像有字!”話音未落,周圍幹活的人就扔下手頭的活,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將拿瓦片的人圍了個水泄不通。正當大家對此不知所措時,不知誰喊了一聲:“快把它拿給村裡的張文江老先生,說不定他能知道這上面的內容……”
誰知,這個提議一下改變了良周村的歷史地位,為後來研究秦漢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張文江拿到瓦片細細端詳,憑藉多年積累的經驗,初步認定瓦片上的四個字為“獻公屋舍”,當他將此拿到省城西安讓有關文物專家進一步鑑定後,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瓦片為秦漢時期的行宮建材。
在距發掘瓦當之地北的30米處,該地方曾被稱為秦始皇訓兵、練兵的“校場地”,其實不然,它是秦始皇前先祖秦獻公自魏國返回秦國時發展實力之地,獻公隨後在河西(現渭南的黃河以西,史稱“河西”)發動政變取得政權。司馬遷《史記》里的《秦本紀》記載:出子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獻公於河西而立之,殺出子及其母,沉之淵旁。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乘亂,故晉復強,奪秦河西地。
大量瓦當的出土,有力地證明了秦漢時期秦獻公所居之地——“河西”確屬良周,別無他處。此訊息四下傳開,引起了時任國家文物管理局副局長鄭欣淼同志的注意,他在親自考察的基礎上,肯定了以上說法的正確性和合理性。2001年,通過省考古隊的初探,建築面積近80萬平方米的秦漢宮遺址驚現在世人眼前,訊息很快被省市縣電台、電視台、報刊媒體紛紛報導。
2002年度,陝西考古研究所對距該遺址2公里、秦靈公八年所建築秦“城塹河瀕”長城內側的良甫東坡古梁伯國和秦人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進一步確定了秦獻公在河西活動的確鑿性和發展實力的不可動搖性,為研究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提供了較高的史料價值。
良周村有如此重大的發現,與退休教師張文江有很大關係。張老師離崗十餘年,年過花甲卻勤耕不輟,一門心思從事歷史、考古研究。他的足跡遍及渭南各縣市,甚至還遠涉甘肅等地。尤其在秦漢文化的研究上,他更是謹慎入微,成績顯著。在秦漢宮遺址發掘前,張文江查閱了大量文獻,通讀了1998年姜寶蓮、趙強在陝西文物權威雜誌《文博》上發表的《陝西澄城良周秦漢宮遺蹟調查簡報》,研究了空心磚、瓦當、瓦片、滴水磚等十幾種人文瓦當、四種文字瓦當,於2002、2003年分別在《文博》雜誌上發表了《渭南地區秦魏諸長城考辨》《秦雍城置都年限》等重要學術文章,為秦漢宮發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後,張文江被陝西省考古隊特聘為考古研究員。

遺址結構

遺址中心區為一壕溝環繞成長方形,此範圍內遺蹟密集,出土遺物較多。其東部偏北有一座建築基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較大。遺址範圍內發現有多處柱礎石,另見有雲紋瓦當、磚及大量瓦礫。在筒瓦、板瓦上有“犬亭”、“大匠”等陶文戳記,在璧紋空心磚、滴水磚和鋪地磚上有“宮”、“與天無極”等字。
良周遺址作為秦漢時期關中地區內涵豐富、保存較好的大型宮殿的代表性遺址,對研究秦漢時期關中地區的行宮布局、宮殿結構及其用途有較高歷史和學術價值。為國務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有澄城縣良周秦漢宮殿遺址文館所,於2014年10月1日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