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艨艟夜譚:章騫近代艦艇史話十二夜
- 又名:Twelve Nights of Naval Stories
- 作者:章騫
- ISBN:7543686155,9787543686151
- 頁數:316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1日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艨艟夜譚(章騫近代艦艇史話十二夜)》由章騫所著,本書介紹“寧海”、“平海”兩艦生平一文文末所引的那段抗戰時期民國海軍軍人詩般的語言,至今看來仍令人心生感動,“弱小的海軍是為你們生存壯烈的犧牲了,素來未被重視的海軍將士們,也抱著最大的決心,可敬亦可哀的殉難了,可是你們還不能得到最大保障的原故,這並不在於其他,而是因為中國的海軍過於弱小了,但這是國民的責任,你們應當使他們日後臻於強大,使他們終將成為你們最確實可靠的保障”。時至今日,中國終於可以自信地立足於太平洋西岸,面對浩瀚蔚藍的大海所蘊含的機遇和挑戰,應該有著更深的認識和思索,而這種思索是需要以越來越多的國人對海洋、海軍文化產生興趣、形成氛圍而為社會基礎的。
作者簡介
章騫,字德淳、生於上海。其父為大學教授,母親為醫生。自幼喜好海軍,然而僅限紙上論兵而以“好龍公”自詡。國小之時偶有親友攜《簡氏年鑑》歸國,如獲至寶,便借閱數月抄錄並勾畫成數冊自珍。大學攻圖書館情報專業,後得東渡十四載。在修得學位之餘。大量蒐集喜好的資料。歸國之時未攜分文,唯託運書箱數十還鄉。此後就職上海圖書館,為中日兩國圖書館學會會員。此外尚充數上海市日本學會以及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最初以“寶劍橡葉騎士”之名涉足網路,後於《國際展望》、《軍事歷史》、《現代艦船》以及《戰爭史研究》等刊發文數十,其文大有為早已陳腐的大艦巨炮主義招魂之疑。
圖書目錄
序
第一夜
聖安德烈旗下的奇想——俄國海軍雷擊戰列艦設計案
奇想的萌發
小炮、重甲、84管魚雷
圖上推演的結果
“秘密武器”的悖論
第二夜
“艦隊決戰型"裝甲巡洋艦——日本海軍筑波級和鞍馬級艦
“艦隊決戰型”裝甲巡洋艦
“可能與否不應成為問題”
耳目一新的設計
最早的日本國產主力艦
準無畏“裝甲巡洋艦”
無緣決戰的服役
生不逢時
第三夜
留名青史的阿金科特——一艘神奇戰艦的誕生和戰鬥經歷
逶迤不定的設計之路
建造與易手
日德蘭的齊射
青史留名
第四夜
中國海軍最早的“飛機搭載艦”——“鎮海”號傳奇
東北海軍的基礎
第一支海軍航空兵
南下長途大偷襲
小試空中鋒芒
結局
第五夜
美國戰列艦史上的里程碑——內華達級戰列艦
劃時代的設計
早期生涯
珍珠港
轉戰兩大洋
靶心的榮譽
第六夜
再生的不死鳥——美國戰列艦“西維吉尼亞”號
應急型科羅拉多級
避條約死裡逃生
珍珠港死而復生
不死鳥浴火重生
命運的神奇
第七夜
從“胡德”的俊美到“納爾遜"的憨壯——追尋大轉換期英國主力艦設計的足跡
皇家海軍的驕傲:“強大的胡德”
日德蘭海戰帶來的教訓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艦艇計畫
繼承了G3和N3遺產的納爾遜級
“皇家海軍的主力艦永遠是極品”
第八夜
悲壯的航跡巡洋艦“寧海"和“平海”號——中國近代海軍的艱難重建之象徵與代表
舉步維艱的道路
“寧海”艦的建造和完成
“寧海”艦的性能特徵
坎坷的“平海”號建造工程
兩艦的相異
服役以後的“寧海”號
會兵江陰守京畿
陰雲下的九月
悲壯的“九·二三”
以後的事
安魂曲
第九夜
外交名艦——美國巡洋艦“奧古斯塔”號
尼米茲艦長
第一滴血
大西洋會議
戰火中的外交名艦
第十夜
“甘比爾灣”號的最後兩天——面對強敵的勇士們
CVE
新艦長
駛向菲律賓
防空戰——10月24日上午
搜尋迫近的敵艦隊——10月25日拂曉
古塔下的扁舟——6時—7時
緊急起飛
倉促空襲
燃燒的大海——7時—8時24分
命運已定——8時24分—50分
棄艦!——8時50分—9時11分
漂流——9時11分以後
他們跑啦!——9時25分
一波三折的援救
戰後的勇士們
第十一夜
被遺忘的里程碑
——美國戰後最初的主要艦艇——“諾福克”號
新的水下威脅
反潛輕巡洋艦
煞費苦心的設計
驅逐領艦的先驅
失落的環節
第十二夜
史無前例搭載彈道飛彈的水面艦艇——義大利“朱塞佩—加里波第”號巡洋艦
義大利輕巡洋艦的集大成者
戰火中的倖免者
進入“核子時代”
彈道飛彈巡洋艦的誕生
曇花一現
後記
第一夜
聖安德烈旗下的奇想——俄國海軍雷擊戰列艦設計案
奇想的萌發
小炮、重甲、84管魚雷
圖上推演的結果
“秘密武器”的悖論
第二夜
“艦隊決戰型"裝甲巡洋艦——日本海軍筑波級和鞍馬級艦
“艦隊決戰型”裝甲巡洋艦
“可能與否不應成為問題”
耳目一新的設計
最早的日本國產主力艦
準無畏“裝甲巡洋艦”
無緣決戰的服役
生不逢時
第三夜
留名青史的阿金科特——一艘神奇戰艦的誕生和戰鬥經歷
逶迤不定的設計之路
建造與易手
日德蘭的齊射
青史留名
第四夜
中國海軍最早的“飛機搭載艦”——“鎮海”號傳奇
東北海軍的基礎
第一支海軍航空兵
南下長途大偷襲
小試空中鋒芒
結局
第五夜
美國戰列艦史上的里程碑——內華達級戰列艦
劃時代的設計
早期生涯
珍珠港
轉戰兩大洋
靶心的榮譽
第六夜
再生的不死鳥——美國戰列艦“西維吉尼亞”號
應急型科羅拉多級
避條約死裡逃生
珍珠港死而復生
不死鳥浴火重生
命運的神奇
第七夜
從“胡德”的俊美到“納爾遜"的憨壯——追尋大轉換期英國主力艦設計的足跡
皇家海軍的驕傲:“強大的胡德”
日德蘭海戰帶來的教訓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艦艇計畫
繼承了G3和N3遺產的納爾遜級
“皇家海軍的主力艦永遠是極品”
第八夜
悲壯的航跡巡洋艦“寧海"和“平海”號——中國近代海軍的艱難重建之象徵與代表
舉步維艱的道路
“寧海”艦的建造和完成
“寧海”艦的性能特徵
坎坷的“平海”號建造工程
兩艦的相異
服役以後的“寧海”號
會兵江陰守京畿
陰雲下的九月
悲壯的“九·二三”
以後的事
安魂曲
第九夜
外交名艦——美國巡洋艦“奧古斯塔”號
尼米茲艦長
第一滴血
大西洋會議
戰火中的外交名艦
第十夜
“甘比爾灣”號的最後兩天——面對強敵的勇士們
CVE
新艦長
駛向菲律賓
防空戰——10月24日上午
搜尋迫近的敵艦隊——10月25日拂曉
古塔下的扁舟——6時—7時
緊急起飛
倉促空襲
燃燒的大海——7時—8時24分
命運已定——8時24分—50分
棄艦!——8時50分—9時11分
漂流——9時11分以後
他們跑啦!——9時25分
一波三折的援救
戰後的勇士們
第十一夜
被遺忘的里程碑
——美國戰後最初的主要艦艇——“諾福克”號
新的水下威脅
反潛輕巡洋艦
煞費苦心的設計
驅逐領艦的先驅
失落的環節
第十二夜
史無前例搭載彈道飛彈的水面艦艇——義大利“朱塞佩—加里波第”號巡洋艦
義大利輕巡洋艦的集大成者
戰火中的倖免者
進入“核子時代”
彈道飛彈巡洋艦的誕生
曇花一現
後記
序言
認識章騫先生,最早是從“寶劍橡葉騎士”這個網名開始的。
大約十年之前,國內的網際網路尚處在萌興期,但網路上已經有幾個人氣不俗的軍事、歷史主題BBS,由於對海軍歷史的興趣,我幾乎是在第一時間關注到了這個後來被同好們簡稱為“寶劍”的ID,他所撰寫的一系列關於海軍、艦船的帖子,內容、觀點均令人頓感耳目一新。再之後,我在《軍事歷史》、《戰爭史研究》等雜誌上,陸續拜讀了“寶劍”的多篇海軍、艦船歷史題材的雄文,也逐漸知道了“寶劍”兄的真名,而本書中所收錄的一些文章,便是在那時首睹為快的。
由鋼鐵構成的艦船,淺眼一看似乎只是冷冰冰沒有生命的器物,很多時候純軍事主題的文章、著作對艦船的描述,無非是一堆堆的參數和技術名詞而已,這也使得有關艦船歷史的文章、著作,大多讀起來猶如看技術簡介般的枯燥和艱澀,很多對艦船、海軍原本稍有興趣的人看到這類文章,則更是視艦船史、海軍史為無法觸及的畏途。然而,章騫先生的艦船史文章,卻是截然不同的。
章騫先生筆下的軍艦並不局限于軍事技術本身,而是將軍艦從創議設計之初,到建造經歷,再至其服役生涯以及命運的終止,一路將所述軍艦的跌宕起伏的歷史、曲折迴轉的航跡娓娓道來。其間穿插介紹各種背景歷史,大到國際時局,小到相關的人物命運,均信手拈來,與軍艦的故事結為一體,渾如天成。由之,所呈現出的已經不單單是鋼鐵的物體,而是一個個具有獨特性格的生命。賦軍艦以人格,這種做法,正與主流的海軍傳統文化相合。
有別於很多言軍事唯知有軍事、唯知有技術的著作,章騫先生的軍艦文章較之更高一層,本書的議論實際是帶有歷史學術性的普及性文章,題材上屬於史話作品。因為要求兼具學術和普及性、故事性、趣味性,較之標準的學術作品,要寫好史話並不簡單。偏重故事,則失卻了嚴謹與學術價值,過重學術,則又陷入缺乏可讀性的困境。章騫先生十分恰當地把握住了這一微妙的平衡,既能慧眼獨具地準確捕捉每艘軍艦生命中的閃光點,又能嚴守學術準則,在對艦船、技術名稱標準的掌握上孜孜以求,他的文章可謂海軍歷史題材的史話類佳作,且是中國艦船史話類文章的開先河之作。 我還記得和章騫先生初次見面時的一件事。
2005年海軍史研究會在山東威海舉行聚會,章騫先生應邀欣然赴會。當與會諸君共同登上威海灣邊的“定遠”號紀念艦的那天,章騫先生特意穿著一身潔白的海軍風格禮服,足履雪白的皮鞋,一派海軍傳統作風。這一幕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從中我看到的是一份對海軍文化的深深尊重和熱愛,也讓我認識到這是一個骨子裡深深愛著海軍的人。具有這樣的情懷,創作出海軍史佳作可謂必然之事。
因為成文時間和刊載分散的關係,章騫先生很多較早創作和發表的艦船歷史文章,雖然極為精彩和重要,現今想要找全來閱讀已屬十分不易。本次青島出版社將章騫先生的12篇精華文章結集出版,提供了系統總覽之便。更為重要的是,本書並不是簡單的舊文累積,在收入的篇目選擇、次序編排等方面,都極費心思,看似單篇各不相干,實則共同繪製了一幅20世紀上半葉軍艦發展領域的宏偉長卷。“阿金科特”的奇特,“寧海”、“平海”的悲壯,“胡德”猶如紳士般的俊美……這些各具特色的軍艦的故事,恰恰提煉出了海軍的魅力所在。
作為同好,以往讀章騫先生的作品,以及今日細讀這部書稿時,我都始終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在我看來,章騫先生的精心創作,其實更像是一種對海洋文化的熱切呼喚。
曾幾何時,在對抗外寇入侵的戰場上,弱小的中國海軍用可敬的犧牲,為國家民族的生存貢獻自己的生命,本書介紹“寧海”、“平海”兩艦生平一文文末所引的那段抗戰時期民國海軍軍人詩般的語言,至今看來仍令人心生感動,“弱小的海軍是為你們生存壯烈的犧牲了,素來未被重視的海軍將士們,也抱著最大的決心,可敬亦可哀的殉難了,可是你們還不能得到最大保障的原故,這並不在於其他,而是因為中國的海軍過於弱小了,但這是國民的責任,你們應當使他們日後臻於強大,使他們終將成為你們最確實可靠的保障”。時至今日,中國終於可以自信地立足於太平洋西岸,面對浩瀚蔚藍的大海所蘊含的機遇和挑戰,應該有著更深的認識和思索,而這種思索是需要以越來越多的國人對海洋、海軍文化產生興趣、形成氛圍而為社會基礎的。
祝賀章騫先生新作問世,希望對大海上的事業感興趣的讀者們都能喜歡和珍視這本書。
陳悅
2011年12月7日于山東威海
大約十年之前,國內的網際網路尚處在萌興期,但網路上已經有幾個人氣不俗的軍事、歷史主題BBS,由於對海軍歷史的興趣,我幾乎是在第一時間關注到了這個後來被同好們簡稱為“寶劍”的ID,他所撰寫的一系列關於海軍、艦船的帖子,內容、觀點均令人頓感耳目一新。再之後,我在《軍事歷史》、《戰爭史研究》等雜誌上,陸續拜讀了“寶劍”的多篇海軍、艦船歷史題材的雄文,也逐漸知道了“寶劍”兄的真名,而本書中所收錄的一些文章,便是在那時首睹為快的。
由鋼鐵構成的艦船,淺眼一看似乎只是冷冰冰沒有生命的器物,很多時候純軍事主題的文章、著作對艦船的描述,無非是一堆堆的參數和技術名詞而已,這也使得有關艦船歷史的文章、著作,大多讀起來猶如看技術簡介般的枯燥和艱澀,很多對艦船、海軍原本稍有興趣的人看到這類文章,則更是視艦船史、海軍史為無法觸及的畏途。然而,章騫先生的艦船史文章,卻是截然不同的。
章騫先生筆下的軍艦並不局限于軍事技術本身,而是將軍艦從創議設計之初,到建造經歷,再至其服役生涯以及命運的終止,一路將所述軍艦的跌宕起伏的歷史、曲折迴轉的航跡娓娓道來。其間穿插介紹各種背景歷史,大到國際時局,小到相關的人物命運,均信手拈來,與軍艦的故事結為一體,渾如天成。由之,所呈現出的已經不單單是鋼鐵的物體,而是一個個具有獨特性格的生命。賦軍艦以人格,這種做法,正與主流的海軍傳統文化相合。
有別於很多言軍事唯知有軍事、唯知有技術的著作,章騫先生的軍艦文章較之更高一層,本書的議論實際是帶有歷史學術性的普及性文章,題材上屬於史話作品。因為要求兼具學術和普及性、故事性、趣味性,較之標準的學術作品,要寫好史話並不簡單。偏重故事,則失卻了嚴謹與學術價值,過重學術,則又陷入缺乏可讀性的困境。章騫先生十分恰當地把握住了這一微妙的平衡,既能慧眼獨具地準確捕捉每艘軍艦生命中的閃光點,又能嚴守學術準則,在對艦船、技術名稱標準的掌握上孜孜以求,他的文章可謂海軍歷史題材的史話類佳作,且是中國艦船史話類文章的開先河之作。 我還記得和章騫先生初次見面時的一件事。
2005年海軍史研究會在山東威海舉行聚會,章騫先生應邀欣然赴會。當與會諸君共同登上威海灣邊的“定遠”號紀念艦的那天,章騫先生特意穿著一身潔白的海軍風格禮服,足履雪白的皮鞋,一派海軍傳統作風。這一幕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從中我看到的是一份對海軍文化的深深尊重和熱愛,也讓我認識到這是一個骨子裡深深愛著海軍的人。具有這樣的情懷,創作出海軍史佳作可謂必然之事。
因為成文時間和刊載分散的關係,章騫先生很多較早創作和發表的艦船歷史文章,雖然極為精彩和重要,現今想要找全來閱讀已屬十分不易。本次青島出版社將章騫先生的12篇精華文章結集出版,提供了系統總覽之便。更為重要的是,本書並不是簡單的舊文累積,在收入的篇目選擇、次序編排等方面,都極費心思,看似單篇各不相干,實則共同繪製了一幅20世紀上半葉軍艦發展領域的宏偉長卷。“阿金科特”的奇特,“寧海”、“平海”的悲壯,“胡德”猶如紳士般的俊美……這些各具特色的軍艦的故事,恰恰提煉出了海軍的魅力所在。
作為同好,以往讀章騫先生的作品,以及今日細讀這部書稿時,我都始終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在我看來,章騫先生的精心創作,其實更像是一種對海洋文化的熱切呼喚。
曾幾何時,在對抗外寇入侵的戰場上,弱小的中國海軍用可敬的犧牲,為國家民族的生存貢獻自己的生命,本書介紹“寧海”、“平海”兩艦生平一文文末所引的那段抗戰時期民國海軍軍人詩般的語言,至今看來仍令人心生感動,“弱小的海軍是為你們生存壯烈的犧牲了,素來未被重視的海軍將士們,也抱著最大的決心,可敬亦可哀的殉難了,可是你們還不能得到最大保障的原故,這並不在於其他,而是因為中國的海軍過於弱小了,但這是國民的責任,你們應當使他們日後臻於強大,使他們終將成為你們最確實可靠的保障”。時至今日,中國終於可以自信地立足於太平洋西岸,面對浩瀚蔚藍的大海所蘊含的機遇和挑戰,應該有著更深的認識和思索,而這種思索是需要以越來越多的國人對海洋、海軍文化產生興趣、形成氛圍而為社會基礎的。
祝賀章騫先生新作問世,希望對大海上的事業感興趣的讀者們都能喜歡和珍視這本書。
陳悅
2011年12月7日于山東威海
後記
在風帆時代,曾經有多少海上的冒險傳奇,或是被游吟詩人口口傳誦,或是被文人墨客譜寫詩篇。比如膾炙人口的辛巴達航海傳奇,便是《天方夜譚》中最為驚險刺激的故事。那位有名的航海家辛巴達揚帆遠航的七大冒險,可以通過莎赫扎德之口,在每晚娓娓道來,倒也能使暴君收起他滴血的屠刀。
當進入了蒸汽時代後,海上白色的風帆被黑色的煤煙所取代,自此航海故事似乎少了一分浪漫的情感,似乎開始充斥了太多的數字,少了一些人文的刻劃。
然而,不管是揭揚起風帆還是操縱汽輪機,依靠的還是一個個智勇兼備的水手,需要的還是不變的鋼鐵意志。而且,由於工業時代的戰船是凝聚著當時最為尖端的科技,因此,艦艇的設計製造環節本身也能成為一種傳奇。
到了20世紀,科學技術更是將航海與海軍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與潛艇的出現,海軍從一個二元的平面世界,邁入了一個三維的立體空間。與此同時,電子技術開始運用於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給航海與海軍的世界點綴上了一絲異彩。在這段時期的海戰中,作戰藝術與科學技術交相輝映。更是由於在此期間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這也使得海洋變成了作戰藝術與科學技術較量的舞台。本書所講述的12個艦船故事,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前後。
在這些故事中,首先敘述的是20世紀初葉,處於艦艇發展蓬勃發展時期的一個設計奇想開篇。因為任何在香檳酒的飛沫中滑入大海的艦船,都是從一個構想開始的,且不管這個構想是多么的奇異。
而此後所敘述的,則都是實實在在的艦艇或者有關話題。這其中有的故事描述了一些處於艦艇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艦艇,也有的故事敘述了處於獨特環境下孕育而生的別具一格的艦艇。
其中先是有促使日本造船業騰飛的“艦隊決戰型”裝甲巡洋艦;又談及一流裝潢、兩次易主、三命其名、四度開工的7個主炮塔戰列艦;再揭開了中國最早嘗試在船上搭載飛機並投入實戰的“飛機搭載艦”之面紗;還接連談了美國“標準戰列艦”的開端和最終艦,即開新時代戰列艦先河的內華達級與浴火重生的“西維吉尼亞”號。
此後的兩篇較長的文章,先探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英國主力艦是如何從優雅的“純種貓”變成粗怪的“牛頭犬”的。再匯集大量的史料,較為完整地描繪了中國抗戰期間海軍主力“寧海”號與“平海”號巡洋艦短暫卻英勇的歷史。
在插入了素有多次國際舞台活劇的外交名艦“奧古斯塔”號故事之後,下一個故事的舞台,便是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中的薩馬戰場。這個戰場上一支弱小的美國海軍編隊面對強大的日本艦隊,一邊遲滯敵手,一邊卻重創日寇而最終獲得勝利。這個故事試圖以風帆時代海洋冒險故事的筆調,刻畫了一艘名叫“甘比爾灣”號的護航航空母艦被處於絕對優勢的日軍艦艇所擊沉前最後兩天,艦上的一個個水兵故事,從另一個角度敘述了這場慘烈的海戰,向世人展現了通常不為人知的故事。
二戰結束後,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海軍艦艇也發生了巨變,最後的兩個故事便是這個時代艦艇的寫照。“諾福克”號是美國戰後所建最早的主要艦艇,是一種帶著承上啟下色彩卻不為人知的艦艇。此後,飛彈開始成為軍艦的主要武裝,而其中登峰造極的,便是將戰略核飛彈搭載在一艘改裝的義大利輕巡洋艦上,這艘跨越了兩個時代的特殊艦艇,也成了本書最後一則故事的主角。
這些文章多數曾在《軍事歷史》、《艦船知識》以及《戰爭史研究》等雜誌上發表過,不過對所有的文章,筆者這次都進行過或多或少的改寫,內容與形式與原先相比都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同時,就新近獲得的資料、發現原文存在的問題和錯誤,此次也一併作了更新與修正。當然,筆者由於水平有限,能力不足,書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還望讀者諸君多多指正。
在本書各篇的寫作過程中,曾經受到了(以姓名筆劃為序,敬稱略)馬逸夫、馬雷、方禾、王義山、王記華、王昱星、任堅、劉怡、孫建軍、莊彥、朱墨青、吳洪海、張力、李謹言、杜申利、楊海毅、沈瀾、歐陽欣、范庭豪、鄭飛、侯健、姚開陽、姜大偉、胡博、趙志宇、趙楚、徐辰、徐震、錢聿星、顧偉欣、顧潔、顧健、崔軼亮、閻京生、閻濱、程蔭、童豐、譚飛程、霍安治、戴勇斌等諸多良師益友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深表感謝。在寫作過程中,家嚴章宗城、家慈孫廷慰以及愛妻徐嶺等所有家人不僅在生活上給予了我保持創作的條件,在精神上也給我提供了鼓勵,而且還經常給筆者提供寶貴的啟示,僅感謝二字是無法言表的。
我還要特別感謝著名海軍史專家,海軍研究會會長陳悅先生,他不僅給本書的不少篇章提供了寶貴資料,還時常與我探討各種問題,幫助我解決遇到的難題,更為難得的是,還在他喜得貴子,家務繁忙之際給我寫下了熱情洋溢的序言。最後我也要由衷地感謝青島出版社的編輯們,是他們為本書的面世做了大量工作。
當年中國海軍還在極其孱弱之時,已經不甘落後地改裝一艘簡陋的商船,搭上水上飛機投入實戰;而現在早已今非昔比,大連港內的艨艟巨艦正在吸引著全國熱愛海洋以及海軍的朋友的目光。筆者希望這12篇海軍艦艇的小故事能為中國海軍邁向藍海的進程所借鑑、有所裨益,筆者也期待著中國海軍譜寫更多的傳奇。
章 騫
2011年12月14日
當進入了蒸汽時代後,海上白色的風帆被黑色的煤煙所取代,自此航海故事似乎少了一分浪漫的情感,似乎開始充斥了太多的數字,少了一些人文的刻劃。
然而,不管是揭揚起風帆還是操縱汽輪機,依靠的還是一個個智勇兼備的水手,需要的還是不變的鋼鐵意志。而且,由於工業時代的戰船是凝聚著當時最為尖端的科技,因此,艦艇的設計製造環節本身也能成為一種傳奇。
到了20世紀,科學技術更是將航海與海軍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與潛艇的出現,海軍從一個二元的平面世界,邁入了一個三維的立體空間。與此同時,電子技術開始運用於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給航海與海軍的世界點綴上了一絲異彩。在這段時期的海戰中,作戰藝術與科學技術交相輝映。更是由於在此期間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這也使得海洋變成了作戰藝術與科學技術較量的舞台。本書所講述的12個艦船故事,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前後。
在這些故事中,首先敘述的是20世紀初葉,處於艦艇發展蓬勃發展時期的一個設計奇想開篇。因為任何在香檳酒的飛沫中滑入大海的艦船,都是從一個構想開始的,且不管這個構想是多么的奇異。
而此後所敘述的,則都是實實在在的艦艇或者有關話題。這其中有的故事描述了一些處於艦艇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艦艇,也有的故事敘述了處於獨特環境下孕育而生的別具一格的艦艇。
其中先是有促使日本造船業騰飛的“艦隊決戰型”裝甲巡洋艦;又談及一流裝潢、兩次易主、三命其名、四度開工的7個主炮塔戰列艦;再揭開了中國最早嘗試在船上搭載飛機並投入實戰的“飛機搭載艦”之面紗;還接連談了美國“標準戰列艦”的開端和最終艦,即開新時代戰列艦先河的內華達級與浴火重生的“西維吉尼亞”號。
此後的兩篇較長的文章,先探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英國主力艦是如何從優雅的“純種貓”變成粗怪的“牛頭犬”的。再匯集大量的史料,較為完整地描繪了中國抗戰期間海軍主力“寧海”號與“平海”號巡洋艦短暫卻英勇的歷史。
在插入了素有多次國際舞台活劇的外交名艦“奧古斯塔”號故事之後,下一個故事的舞台,便是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中的薩馬戰場。這個戰場上一支弱小的美國海軍編隊面對強大的日本艦隊,一邊遲滯敵手,一邊卻重創日寇而最終獲得勝利。這個故事試圖以風帆時代海洋冒險故事的筆調,刻畫了一艘名叫“甘比爾灣”號的護航航空母艦被處於絕對優勢的日軍艦艇所擊沉前最後兩天,艦上的一個個水兵故事,從另一個角度敘述了這場慘烈的海戰,向世人展現了通常不為人知的故事。
二戰結束後,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海軍艦艇也發生了巨變,最後的兩個故事便是這個時代艦艇的寫照。“諾福克”號是美國戰後所建最早的主要艦艇,是一種帶著承上啟下色彩卻不為人知的艦艇。此後,飛彈開始成為軍艦的主要武裝,而其中登峰造極的,便是將戰略核飛彈搭載在一艘改裝的義大利輕巡洋艦上,這艘跨越了兩個時代的特殊艦艇,也成了本書最後一則故事的主角。
這些文章多數曾在《軍事歷史》、《艦船知識》以及《戰爭史研究》等雜誌上發表過,不過對所有的文章,筆者這次都進行過或多或少的改寫,內容與形式與原先相比都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同時,就新近獲得的資料、發現原文存在的問題和錯誤,此次也一併作了更新與修正。當然,筆者由於水平有限,能力不足,書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還望讀者諸君多多指正。
在本書各篇的寫作過程中,曾經受到了(以姓名筆劃為序,敬稱略)馬逸夫、馬雷、方禾、王義山、王記華、王昱星、任堅、劉怡、孫建軍、莊彥、朱墨青、吳洪海、張力、李謹言、杜申利、楊海毅、沈瀾、歐陽欣、范庭豪、鄭飛、侯健、姚開陽、姜大偉、胡博、趙志宇、趙楚、徐辰、徐震、錢聿星、顧偉欣、顧潔、顧健、崔軼亮、閻京生、閻濱、程蔭、童豐、譚飛程、霍安治、戴勇斌等諸多良師益友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深表感謝。在寫作過程中,家嚴章宗城、家慈孫廷慰以及愛妻徐嶺等所有家人不僅在生活上給予了我保持創作的條件,在精神上也給我提供了鼓勵,而且還經常給筆者提供寶貴的啟示,僅感謝二字是無法言表的。
我還要特別感謝著名海軍史專家,海軍研究會會長陳悅先生,他不僅給本書的不少篇章提供了寶貴資料,還時常與我探討各種問題,幫助我解決遇到的難題,更為難得的是,還在他喜得貴子,家務繁忙之際給我寫下了熱情洋溢的序言。最後我也要由衷地感謝青島出版社的編輯們,是他們為本書的面世做了大量工作。
當年中國海軍還在極其孱弱之時,已經不甘落後地改裝一艘簡陋的商船,搭上水上飛機投入實戰;而現在早已今非昔比,大連港內的艨艟巨艦正在吸引著全國熱愛海洋以及海軍的朋友的目光。筆者希望這12篇海軍艦艇的小故事能為中國海軍邁向藍海的進程所借鑑、有所裨益,筆者也期待著中國海軍譜寫更多的傳奇。
章 騫
2011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