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磁軟補償技術國產化研究》是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為主要完成單位,段樹嶺、付淑萍、王金龍、宋燕兵、金龍哲、董繼國、石磊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磁軟補償技術國產化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主要完成人:段樹嶺、付淑萍、王金龍、宋燕兵、金龍哲、董繼國、石磊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 20040054 | ||
項目名稱 | 航磁軟補償技術國產化研究 | ||
主要完成單位 |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
主要完成人 | 段樹嶺、付淑萍、王金龍、宋燕兵、金龍哲、董繼國、石磊 | ||
獲獎證書編號 | KJ2004-2-46 | ||
獎種 |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
等級 | 二等 |
項目摘要
航磁軟補償技術國產化研究項目,屬於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以下簡稱航遙中心)執行。項目的目的是在充分研究國外航磁軟補償技術原理和最新進展的基礎之上,設計製造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航磁自動數字補償器。擺脫我國航空物探在這一領域依靠進口的落後局面,提高測量精度,為開展新一輪地質大調查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 項目1999年10月正式立項,完成了補償器樣機的最後調試後,定名為SC1型航磁自動數字補償器(投入使用後又改為DSC1型),通過地面的補償實驗以及和進口的AADCⅡ型軟補償器的對比試飛,結果表明,我們自行研製的SC1軟補償器的補償效果同進口的AADCII具有相當的水平,而且增加了一些AADCII不具備的新功能。儀器適用的磁場範圍為20000-100000nT,測量解析度為±1pT,補償精度(剩餘標準差)為0.035nT(典型值),個別情況可≤0.02nT,改善率為10-20(典型),個別情況可達35左右,頻寬在0-2.0Hz範圍內以0.1為步長隨意設定。項目成果獲中國地質調查局“優秀”評價。 在研製過程中,在軟、硬體設計上採用了多項先進的技術和創新。在數學模型建立上使用了新的算法,減少了不確定性,克服了方程的病態、提高了求解精度;設計了新式高速測頻電路,保證高速採樣下的高解析度;設計了穩定可靠的微型三分量磁力儀;集成了高性能的多功能數據收錄系統,可接入世界上各種型號的磁、電、放物探儀器以及GPS定位、測高等輔助設備,系統的配置可以通過軟體任意選擇,並自動確定記錄格式,非常方便地構成任何方法組合的航空物探測量系統;為用戶設計了可視化程度高、功能豐富,使用方便的套用軟體。 儀器研製成功並通過評審驗收之後,立即在航遙中心得到全面的推廣套用,現在已有8台儀器在投入使用,完全取代了硬體模擬補償器。裝備的飛機有國產Y-12飛機、進口的HDC-6雙水獺、CESSNA-208飛機和AS350B2松鼠直升飛機等,作業區遍布全國各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結果。完成的測線公里有50餘萬。收到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對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起到了重要作用。